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初探
作者: 刘永娴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教学观念转变、调整教学侧重点、创新教学资源和方法的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引导教学方式多元化,减少过度注重识字比例,并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阅读;小学低年级
在当今教育体系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度注重识字比例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如何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
一、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
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更能促进情感、认知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将更积极地投入阅读中,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的比例过大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识字比例过大的问题。过于注重识字而忽略了对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可能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影响其深层次的语文素养提升。过分强调识字,可能忽视了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应该寻求更好的平衡点,使识字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二)教学方式单一
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能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此,需要探索并引入多样化、灵活性强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教学观念的转变尤为关键。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理念。这种转变包括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主动性,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学习方式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此外,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综合而言,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更多地承担引导和启发的角色,着重于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至关重要。假设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某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较困难,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某些句子结构或生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做出调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开展词语解释的小组讨论,提供有趣的故事背景或图片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解释课文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类比、比喻等方法,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场景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层次,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或练习,通过分层指导、个性化辅导,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强化对课文中理解困难部分的讲解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的理解水平得到提升。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整体学习效果。
(三)创新阅读教学的资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的资源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绘本、音视频等资源,例如在《妈妈睡了》这篇课文,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创新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辅助:制作绘本PPT,配以适当的音乐和图片,创造温馨的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阅读,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例如,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如母爱相关的画作、母子母女的亲密照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深刻。
3. 情景再现:为学生创设相关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演讲等形式,亲身感受文本中角色的情感与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这些创新的资源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其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改变阅读教学的方法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阅读教学,改变方法是关键。通过针对李白的古诗展开群文阅读,可能造成学生兴趣不浓烈的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尝试采用更具亲和力的文本作为切入点。例如,引入一些童话、儿童诗或有趣的故事作为课堂素材,如《狐假虎威》。教师可以根据狐狸这一形象,延伸至《伊索寓言》等相关故事。这样的延伸教学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教师应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矛盾点,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进而提升其阅读思考能力。因此,以更贴近学生兴趣的文本为突破点,拓宽课内外阅读范围,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体验。
四、结论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意义,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重视教学观念的转变,创新阅读教学资源与方法,是优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引入课文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更具亲和力的文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促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雅庭.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初探[J].语文课内外,2021(19).
[2]苏建花.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写话指导的路径探析[J].华夏教师,2023(32).
[3]王朝彩.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