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编织真有趣——编织纸花篮”教学设计
作者: 庞远丽一、课标要求
1. 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编织的历史和编织工艺现状。
2. 学业质量要求:学习识字交叉编织技法,传承编织技艺。
3. 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造性劳动素养。
二、教材分析
《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在劳动课程中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在制作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树立实践创新精神,提升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编织纸花篮,了解传统手工设计与制作技艺,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创造性劳动素养。
三、学习目标
1. 认知性目标:通过编织视频了解编织纸花篮所需材料、工具、步骤和方法。
2. 参与性目标:两人小组合作参与编织纸花篮制作活动。
3. 体验性目标:通过亲自动手编织纸花篮,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4. 技能性目标:学习纸花篮的制作方法,通过编织纸花篮,提高操作能力。
5. 创造性目标:能根据生活实际需要,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编织花篮,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创造性劳动素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编织的历史和技法已有初步的了解,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根据“广州共享课堂”提供的资源,结合学校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编织纸花篮”劳动实践课,带领学生总结编织纸花篮所需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在劳动操作中掌握编织技能,激发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劳动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编织纸花篮的技法。
教学难点:掌握编织纸花篮的技法和步骤,动手编织纸花篮。
六、教学策略
通过五个教学环节落实本课目标:实物导入课题;视频了解编织纸花篮所需材料、工具、步骤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淬炼操作;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反思及榜样激励;总结创新并布置课外实践。
七、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手机投屏、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直尺。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1. 情境导入,欣赏编织作品。2. 引出劳动实践任务“编织纸花篮”,板书课题。
学生:明确劳动任务“编织纸花篮”。
【设计意图】以实物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探究欲望。
(二)讲解说明,方法指导
教师:1. 播放视频,提问:编织纸花篮有哪些材料、工具、步骤、方法?2. 板书材料和工具。3. 组织学生归纳制作步骤、方法并板书。
学生:1. 观看视频。2. 总结编织纸花篮的材料与工具、步骤、方法。
【设计意图】观看制作视频,让学生掌握编织纸花篮的方法,为动手实践做好准备。
(三)淬炼操作,教师示范
教师:1. 示范指导制作的关键和技巧。2. 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制作的重难点。
学生:1. 明确制作的步骤。2. 观看教师现场示范,掌握制作的要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制作技巧,淬炼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的关键点。
(四)劳动操作,项目实践
教师:1. 进行安全提醒。2. 组织合作,学生编织纸花篮。3. 小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1. 学生明确劳动操作的要求。2. 两人小组编织纸花篮。3. 小组制作,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改进。
【设计意图】在编织纸花篮劳动操作中,逐步掌握纸花篮的制作方法,体验掌握劳动技能的成就感,感受劳动的快乐。
(五)反思交流,榜样激励
教师:1. 小组展示编织成果,评选编织小达人。2. 组织分享交流成功秘诀。3. 教师点评,榜样激励。
学生:1. 组内互评,评出编织小达人。2. 分组上台展示和介绍作品创意。3. 分享交流成功秘诀,互相夸一夸。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评价,培养学生劳动反思及评价的能力,树立榜样,学习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的劳动品质。
(六)总结评价,课外实践
教师:1. 交流劳动实践收获。2. 拓展延伸,布置课外劳动实践:制作其他编织作品。
学生:1. 谈劳动实践收获。2. 完成课后劳动实践。3. 课后填写评价表。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体会劳动的快乐和价值。通过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勇于创新,精益求精。
九、板书设计
编织纸花篮
材料 步骤 方法
小纸条 1. 编织篮底 篮底居中
白乳胶 2. 做纬线圈 编织紧密
尺子 3. 收篮口 量好尺寸
剪刀 4. 装提手 篮口平整
十、作业设计
1. 完成小组的编织纸花篮任务。
2. 尝试使用新的材料或方法编织劳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