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 何燕霞摘 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强调育人为本,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阅读教学过程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相结合,做到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的启蒙教育。文章以《品读神话故事 做文化传承人》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施为例,推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相融合,成就智育与德育同根共生的高品质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政教育
“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作为古代文学的一部分,神话故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文学园地里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还深受学生的喜爱。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为神话故事单元,单元要素之一为“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激发学生品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古今中外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以“读、说、画、写”为重点,设计了巧绘读书卡及趣味讲神话故事两个环节,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神话故事的奇妙色彩。
一、主线引领,落实语文要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内核”之一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我们着眼于单元整体,精心设计《读神话故事 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特色作业,实现基础达标、能力巩固、素养提升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本单元作业设计从单元统整、能力进阶、主题整合三大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基于真实的情境任务进行单元作业练习,逐步提升阅读与表达能力。同时,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对认知过程中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划分和阐述,我们将基础性作业分为积累知识类、阅读感悟类、应用表达类和拓展实践类,确定本单元基础性作业目标。
二、把握核心,创新作业设计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需要注重作业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神话故事”单元特点,设计了丰富、有趣的实效性作业。学生各取所好,完成相关的阅读实践作业,在多感结合中加深了神话故事的阅读理解。
(一)创设情境,落实阅读表达
“双减”政策实施前的语文积累知识类作业常常以相对单一、机械的抄抄背背为主。这样的作业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系统梳理字词句以及学习运用字词句并无多大成效。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创新积累性作业的设计,实现“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积累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才是积累类知识学习的最佳捷径,也是这类作业的最佳使命。教师创设相关情境:同学们,本单元学习了“神话故事”,我们将开启奇妙的神话之旅,旅途中处处是惊喜。同学们要结合课堂中学到的故事内容去发现惊喜之后的奥秘,一路闯关,最终收获“传承文化经典”的称号。
1. 书香作伴读神话。首先是“听”:同学们,那飞腾的幻想世界里,蕴藏着一个个怎样的故事呢?走进神话世界,触摸文字,了解内容。可以借助“学习强国APP”,收听喜欢的神话故事。可以借助学校图书馆或家中资源,读《中外神话故事》《中国古代神话》《古希腊神话故事》等。然后是“梳理故事内容”:相信大家课外读过不少神话故事,都有哪些呢?请把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记录下来。在这些神话故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呢?请你先通过图表,围绕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借助图表把这个故事说清楚,还可以与同学分享这个故事。
2. 思维导图解神话。同一个神话故事,不同的人读后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疑问和思考。运用思维导图厘清人物关系、绘制故事情节、思考读后疑问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呈现出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进行了一次灵感与实践的碰撞。
3. 绘声绘色讲神话。神话故事的情节往往曲折动人,令人荡气回肠,久久难忘。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中外经典神话故事,分享给同学,争当“神话故事传讲人”。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总是充满着吸引力,分享时故事讲得精彩动人,观众们也听得如痴如醉。
4. 妙笔生花写神话。为了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质量,依据本单元的习作《我和×××过一天》设计了《神奇之旅一日游》作业。这份《神奇之旅一日游》作业,将书面表达的框架以图表形式给学生搭建完毕,学生可以根据这份作业构思出习作的点,然后将多个点形成线,最终形成面,实现有梯度的作业模式,助力学生化难为简,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基础性困难作业的减量提质。具体操作:故事有时尽,遗韵更无穷。神话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瑰丽奇特的情节、超常能力的人物深深吸引着同学们,故事读完仍意犹未尽。选择自己喜爱的神话人物(如孙悟空、嫦娥、杨戬、哪吒等),并和他们过上一天,发生有趣的故事。走近他们,与神话人物成为朋友,自由畅想,与神话人物共赴一段奇妙的旅程。
(二)学科融合,落实实践活动
本次大单元作业设计活动的展开,具有深刻的学习意义。整个活动的开展以学生协作探究为主,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传统的语文单一的、机械的基本作业有着质的区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质疑、讨论和实践,通过整合、应用以及联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推动多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语文课上,学生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完整地复述故事,策划、演绎神话故事情景剧,并展开想象创编故事。神话故事内容丰富,想象奇特,独具魅力。那一个个鲜活神奇的人物形象更是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通过班会课上进行故事小报展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共同领略神话的神奇魅力。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美术课上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最喜欢的神话人物,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神话世界。在亲近神话的过程中感受神奇,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绘小报和人物名片展现在学生眼前。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上网搜集资料,并录制神话故事视频,完成后期制作。他们分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创作表演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审辩思维、沟通交流及创新能力。
这份作业就像航海途中的指南针,学生在阅读神话故事书时,不仅有了方向,而且能留下阅读和思考的痕迹;不仅是课外拓展阅读,而且不断锤炼语文能力,习得语文要素,最终为学生达成语文核心素养打好扎实的基础。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代代相传,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走进中国神话故事,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智慧、善良、勇敢的力量。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常读经典,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