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特色运动(毽球)来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

作者: 李建华

利用特色运动(毽球)来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0

摘 要:毽球是学校的特色运动,深受学生喜爱。而毽球运动比较需要学生的柔韧性。劈叉(一字马)是发展学生柔韧性的主要手段。但是劈叉练习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适当地转换方式,利用毽球运动项目,让学生在好奇和兴趣的促使下,提高学生练习柔韧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

关键词:毽球运动;体育教学;柔韧性

毽球作为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喜爱项目,使学生在练习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项目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某个动作,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能提高课堂效率。

毽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很强的项目。毽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控制球,技术动作难度高。

毽球运动是集技术性、协调性和柔韧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每个进攻的技术动作都可以体现。下面就如何利用毽球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来谈一谈。

一、借助毽球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柔韧项目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把握这一规律,利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和扩大本学科知识内容,较确切地解释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克服以往死板、机械的课堂组织形式,形成积极、活泼、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同样是柔韧练习,转换一种形式或适当借助毽球来进行练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转换方式,提高柔韧练习的积极性

柔韧练习,一般的练习方法就是纵劈叉或者横劈叉。为了达到课堂目标,学生整节课在不停地练习劈叉,教师也在不停地要求学生尽量往下压。一节课下来,学生累得满头大汗,但效果不好。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想到了毽球比赛当中的一个进攻技术——踏球。踏球技术是运动员把球控到网前,抬起脚,用前脚掌把球踏到对方的场地。这是一个很好的得分手段,但前提是运动员能把脚抬得高,脚由上到下踏球,这就涉及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于是,在第二节进行柔韧练习的时候,笔者准备了一些毽球,把它系在羽毛球架上,高低不同排开来,让学生一脚站立,另一脚向上踢毽球,踢得越高越好。一开始,学生都只能踢到比较低的那几个。但好胜和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往更高的毽球踢去,充分体现柔韧素质,更有效果。等到一部分学生能踢到最高的毽球的时候,笔者出示了踏球的正规动作的图片,学生看了纷纷尝试,动作的正规性比笔者想象的要好多了。于是笔者在总结的时候说:“柔韧性好的同学,在做踏球动作时就比较标准,球踏出去就有力。”学生听了,纷纷往这个方向努力,在课余时间也不知不觉地把腿抬起来练习。

三、单纯劈叉与利用毽球练习之间的比较

笔者在四年(1)班做了一个试验,一开始笔者用省体能测试的标准,测了全部学生的纵劈叉并记录下来。然后参考测试成绩,将20个学生分成A、B两组,开始时A、B两组的成绩是一样的,对应男女生人数也是一样的。A组用4周的时间单纯地练习纵劈叉,B组同样用4周时间借助毽球的踏球动作来练习,结果如上表1。

从上表不难看出,借助毽球练习后的效果要比单纯的练习好。

四、借助毽球提高柔韧性的训练方法与训练量

利用毽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其方法是:利用固定的柱子,横着拉一条铁线,在上面每隔1米系一个毽球,高度自左至右不断升高,使学生自觉地往比较高的毽球踢去,从而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如右上表2)

五、总结与反思

学生的柔韧素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更进一步,不要用以往单纯劈叉的练习方法,不然得到的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应该多想办法,改变传统的方式,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练习转变到现在的主动练习。在毽球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柔韧性对提高毽球竞技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喜悦的前提下,学生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进行练习,因此由原来的“要我练”到现在的“我要练”,兴趣就会不断提高。同时,也在兴趣的促使下不断提高柔韧性。因此,适当转换一下方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平等.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杨富友.应重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田径,2011(10).

[3]龙明,王会娟.毽球运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