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黄洪带 黄铭亮

摘 要: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努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在教学中创建深度学习任务与环节,为学生铺设一条深入探索的学习道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反向推理,在批判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中让思维向高处漫溯,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一、深度学习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思维发展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如问题求解、创新创造意识、判断决策力等。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摆脱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推动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构建全面的数学知识链

深度学习在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引导学生将新获取的知识与既有的知识库进行融合,从而构建出更为全面和丰富的知识架构。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数学挑战时尤其有益,因为它赋予了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实际应用。

(三)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根据深度学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和总结,从而找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

深度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动手实践、小组研学、师生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实现知识的创新应用。

(五)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数学规律的问题本质,由表及里,探寻更深刻、更本质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水平,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二、小学数学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

(一)承上启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由点到面

在数学学习中,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承上启下、前后串联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点或某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图形变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的知识,还能够理解新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在深度学习中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形成从点到面的数学思维。

(二)探本求源,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由外及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本求源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从问题的根本出发,深入思考数学概念的起源和演变。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概念,逐步引入分数的产生和意义。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如将一块蛋糕均匀地分给几个小朋友,然后表达每个人得到的部分。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进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这种由表及里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坚实的数学基础,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思维碰撞,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进行加减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找到通分的方法,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这种质疑问难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的数学思维逐渐由浅入深。

(四)发散创新,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由窄变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求异创新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例如,在解决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或思路来解决问题,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种求异创新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阶思维中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自我反思,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低变高

新课程标准下,落实教学评一致,除了有教师评、他评,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因为自我反思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自我巩固与深化,还能极大地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由低向高发展。通过自我反思,学生能够主动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学思维。

首先,自我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在学习新知识后,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来回顾和梳理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例如,在学习完“分数的四则运算”后,学生可以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分数运算的基本法则,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反思,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巩固练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自我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可以仔细分析问题的本质和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解决一道关于“比例”的应用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题意困难或列式错误等问题。通过反思,学生可以重新审视题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等式或不等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自我反思能够推动数学思维的发展高度。例如,在解决一道关于“图形变换”的题目时,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来探索不同的变换方法和规律,从而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视野,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学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改革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深度学习任务和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拾“阶”而上,学习思维向高处漫溯,培养学生学会联想、判断、概括、创造、反思,能更好地落实数学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效。

参考文献:

[1]刘忠芳.让问题点亮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读写算,2024(20).

[2]徐金玉.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4(05).

[3]田庆阳.小学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4(14).

[4]潘小英.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生问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4(11).

[5]卢振龙.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研究[J].智力,2024(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