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段习作翻转课堂应用分析
作者: 邵宝仪摘 要: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资源,对传统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探索一条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传统习作教学中因学生个性化差异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文章就此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段习作翻转课堂应用。
关键词:“双减”;翻转课堂;小学习作
一、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始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在这样的前提下,以微视频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开始出现。目前国内翻转课堂还处于起步阶段,专家学者们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谈论翻转课堂的好处,并没有真正考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需求,也没有真正地展开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的宗旨之一是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势在必行。
二、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翻转课堂融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融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1.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与师生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翻转课堂把“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在课外,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内,以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2.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进者和指导者。3. 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化。知识的翻转不仅指书本知识,而且指网络上的、图书馆中的等更多的资源。4. 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教学的时间不仅在课中,还可以延伸到课前乃至课后;教学的地点也是无处不在,可以是家里、商场、车上、图书馆等。5. 教师能够提高教学素养。教学前,教师需要准备学习单、视频资料等,扩展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
为将学生课内外学习方式进行整体重构,结合语文作文教学,我们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预习导学。学生通过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录制的核心知识点与疑难点的微课,自主学习并完成初步习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探究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做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定教”。
2. 预习检测。学生看完翻转课堂微课程之后,对教师提供的预习检测试题进行试做,在这个过程中把握自己对习作的掌握程度。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做一些标志,以备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3. 疑难突破。学生通过学习导学案、预习检测,提出问题及困惑,向同学、教师寻求解决方法。疑难突破是课内学习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学生提问、小组讨论、习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四个环节。
4. 习作检测。在课堂上,疑难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再进行修改习作。此次习作不同于课前的预习检测,难度要稍高。
5. 互动小结。主要由教师主持,激励学生提出修改的意见或建议,并在学生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完善习作。总结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习作技法的总结,对存在问题要着重标明,对于不足要进一步修改;二是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6. 巩固提升。此步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外延伸环节,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选做题。对解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基础题、中档题。保证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到发展。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微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了解到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构成,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课前的预习导学环节中,学生用10分钟完成导学案与微课程,在课中的疑难突破环节中,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难点,或者小组交流讨论,用时20分钟。知识检测环节则是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习作练笔。互动小结环节则是在教师主持下,由学生总结归纳,完善知识网络,主要参与者也是学生。在课后的习作巩固提升环节,让学生对课堂上的习得展开交流,再进行小结。课后,及时巩固提升。“知识内化”这一关键环节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逐渐显现出来。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为了使本次研究更具说明性和实证性,在小语文教学课堂上,通过录像对比研究方法对某小学的一节六年级习作翻转课堂进行了课堂详细观察。
(一)六年级习作翻转课堂案例解读与分析
1. 课堂实践案例。本节课的内容是习作“我的理想”。周末,授课教师先做好微课程,让学生在周日观看并进行预习以了解知识,还准备了针对性的题目来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周一,批改学生预习的习作,然后统计疑难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准备课堂习作,在课上答疑环节之后检测学习效果。周二上课时,由学生自由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对提问内容逐一进行讲解。课前,教师已经得出学生在“如何树立远大理想”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于是,教师以“微课: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例,先观看微课,然后由教师总结。紧接着教师使用板书书写解决问题的流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再让学生回忆微课程中的思路,并问学生关键点是什么,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写出习作思路。接着,教师让学生总结归纳,完善知识网络。在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过程中,教师继续进行个别辅导,之后请学生展示互评。
2. 采集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的样本为参加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翻转课堂实施的43名学生关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数据。就整个数据调查可知,有一部分学生暂时还未适应微课翻转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支持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的。课前的微视频学习允许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整学习节奏,充分掌握新的知识点。课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从“授之以鱼”者转变为“授之以渔”者,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训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边学习边记录,掌握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策略。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能更好地应用知识、优化和内化知识。
(二)小结与反思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并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习惯了传统课堂的学习模式。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自制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难以适应。由于这节试验性的翻转课堂的执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教师主导成分较多,学生难以有效开展讨论,导致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产生误解与反对。然而,学生渴望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困惑,渴望自己的困惑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同时,学生也希望减少课后的作业量,这是现在学生比较典型的想法。
综合上述,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与兴趣,也符合学生内心对自主学习的渴望。
参考文献:
[1]霍娇娇.翻转课堂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2]龙思羽.翻转课堂与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融合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0.
[3]聂庭芳,胡成.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视域下的智慧教学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