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与信息化融合的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凌华英摘 要:说明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够从文中准确提取信息,借助相关信息把握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把事物说明白,领会作者所传达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传统的说明文教学中,通过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等进行说明文的讲解,课堂气氛枯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可以让说明文教学更具形象性、生动性与直观性,增加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说明文;信息化技术;教学实践
说明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为了追求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说明文通常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或优美动人的语言,因此相对较为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在智慧教室支持下,采用智慧课堂教学,入情入境地创设教学情境;使用平板、微课、电子白板、数字教材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动态化的学习资源,及时地反馈学习效果和评价,进行精准教学,可以有效增强教学趣味性,借此唤醒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热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一课为例,阐述基于信息化技术下的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通过多媒体、微课、视频等手段可以将说明文中相对抽象、枯燥的介绍性文字转化为直观、具体的事物,或者是形象、生动的活动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所要介绍的事物或活动,还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太阳》时,为了唤醒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前布置搜集资料的作业,让学生上网搜索一些介绍太阳的图片、视频等。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微课视频《太阳系解说》,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太阳,进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动画、视频等功能,把太阳的相关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赋能自主探究
将信息化技术与说明文教学深度融合,可将学生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全面剖析,使学生吸取的知识更加全面,丰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学生夯实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原本不喜欢学习说明文的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一)实现直观教学
在说明文的教学当中,当说明对象较为抽象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能够感知的视觉形象。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的能力。在学习太阳的特性时,如果简单地用语言或数字来形容太阳“大”的特性,学生就很难有深入的体会,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太阳与地球对照的画面,使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到太阳的巨大。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事半功倍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
在说明文教学中,多媒体既可以展示课件,又可以拓展说明文教学内容。在体会作者怎样把太阳“远”的特点说明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字教材内嵌练习资源进行以下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写太阳远的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通过对比阅读重点句子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课文和说明方法的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渗透了说明文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三)拓展教学内容
信息化技术中搜索引擎的强大性,可以使学生学习大量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对于学生养成探究意识是十分有效的,能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总结以及归纳所学习过的知识。在学习完《太阳》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搜集资料,如找到太阳活动的视频,以文字的形式将其描述出来,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远、大、热这些特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中的练习环节,需要教师巡查才能检测或统计学生练习的情况。这不可避免会出现某一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全部弄懂了,但是教师仍然用很大的篇幅讲解,而有的知识点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或者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是教师一笔带过。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智慧学习卡在课堂上即时进行知识检测,即时分析统计学生完成情况。在学习完《太阳》这篇课文后,教师即时对学生进行说明方法的拓展练习,学生利用智慧卡完成课堂小测反馈,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请学生给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学生利用智慧卡,把自己的答案发送至平台,教师在电脑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完成的进度,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结束测试,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会马上反馈学生的做题结果,正确率和错误率一目了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功能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教师既能够及时地帮助做错的学生纠正,又能调整下一课时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四、运用信息技术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到:“评价要有助于教学的及时改进,要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学习太阳特点,体会说明方法环节中,为了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如何把太阳特点说明白的,笔者设计了研学任务:
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用哪些说明方法把太阳“大”和“热”这两个特点说明白的?请大家边读边画句子,按照刚刚学习太阳“远”这个特点的方法,抓关键词句并用批注的方法写下你的体会与感受。
学习要求:(1)自主学习,画关键语句,写批注;(2)小组交流讨论,准备汇报;(3)小组汇报。
教师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讨论后,利用智慧卡平台的抢答功能,抽出1—2个小组汇报,然后其他小组继续补充。平台的抢答和随机抽学生回答的功能,既避免了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的现象,体现了公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应用平台的即时评价功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反馈评价,并且保存下来。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的联系,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评价共享给家长,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校的表现,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利。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与学习状态,给予适当点评,促使学生能够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让语文教学充满乐趣。在小学说明文的教学当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语文课堂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09).
[2]胡徐欢.基于核心素养的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评《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