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低段数学作业设计思与行
作者: 蔡文端摘 要:我国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变化,课堂教学趋向于更生动有趣的“融乐”课堂,但学生的数学作业变化并不明显。一线教师怎样设计更适合低段学生的数学作业?除了要考虑教育的改革要求,还要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时间、题量和趣味性的问题。文章围绕核心素养,面向小学低段学生,以“多元创新 融乐增效”为核心内容,对设计适量有趣且有效的数学作业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融乐;小学低段;数学作业
早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就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近几年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发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渐渐发生变化。课堂教学方面跟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有趣、生动、活泼,真正做到了“融乐”课堂。但是,我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的变化却并不大,过多重复无趣的作业扼制了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如何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作业?笔者围绕核心素养,以“多元创新 融乐增效”为核心内容,对设计适量适度、有趣有效的数学作业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乐趣,培养他们的思维。
一、“说”数学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让学生在描述数量关系的时候能简约、精确地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刚步入小学的学生好奇心重、爱表现,最合适口头作业。每天根据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口头完成作业的任务要求,在完成这些数学任务的时候,学生需要经历理解任务要求、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这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识字量不多的低段学生,通过完成口头作业,把已学的数学知识“说”出来,极大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算法、算理,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重大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过程中,笔者围绕“25+2”和“25+20”计算时的不同,向学生提出数学任务:运用课上学习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的差异。有的学生三言两语就把两道题的区别说得清清楚楚,有的学生需要用上3~4分钟才能表述完整。这时笔者就用语音进行作业批改,让学生尝试再调整语句,用更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口头练习训练,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例如,笔者布置了一项自选作业“数学小讲师”,让学生自定说题内容,选择任意一道题解说。学生不单纯对着笔纸完成数学作业,还利用学具拼摆讲解,享受了当小老师的感觉,即使是内向的学生都很积极参与这项“说数学”的课外作业。
二、“找”数学
在《课程标准》中,还提到了另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小学低段的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数学生活化”特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情境挂钩,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去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对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性产生直观感受,最终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结合《课程标准》,笔者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布置数学作业,并与学生生活进行联系,才能够引导学生更积极地落实教师布置的作业,保证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例如,笔者在对“认识人民币”单元进行教学前,布置了一项操作类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利用假期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要求实践过程中改变目前常用的电子支付方式,回到支付的传统操作上,用人民币付款。这时,学生对人民币面额有了直观感受,并根据自己的初步了解,采用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知道的人民币的特征表示出来,最后在课堂上充分交流。部分学生采用说的方式交流“我用六元钱买到了一个笔记本,六元就是用六张一元的人民币进行付款”;部分学生采用画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收获,把自己想吃的东西以及购买所需的人民币面额都展示在画报上。课堂上学生可以充分交流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三、“阅”数学
低年段学生比较容易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可以采用“数学阅读单”的形式指引学生在课外阅读与教材内容对应的数学故事,希望学生在阅读有趣、生动的故事时,被内容所吸引,而且能在“阅读单”的问题导向下,为所学习的知识营造学习氛围。低段学生的识字量比较有限,增加其在课外时间阅读数学故事的任务,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借用了数学故事将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具象化和直观化,使得学生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例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及“认识钟表”时,都分别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自编绘本故事《比大小》《动物乐园的时钟》,并围绕故事内容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学生主动思考,并可以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四、“画”数学
教育改革过程中,低段数学教师需要改变观念,需要对以往日常课堂上存在的“讲讲练习”“机械记忆”等状况进行调整,这时建议让学生多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低段学生喜欢画画,多让他们动手画数学。“画”常常是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有的学生读题时不理解题意,却能看懂以“画”表达的内容,并能同样地以“画”分析理解。
例如,笔者在寒假作业中以“我假期中的一天”为主题,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关于钟表的知识,试着用钟面时间记录自己的寒假中一天的生活。于是爱画画的、爱数学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完成这项作业。
五、“创”数学
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往往都只是以自己直观观察到的事物外部开始的,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笔者的办法就是开展设计创作类数学作业,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感受、领悟和理解,逐渐积累探索数学的经验和方法。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尝试创作一个钟面,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双手做、动脑想的全过程中多种感官直接参与,真正经历“创数学”的活动过程。
又例如,笔者在寒假时布置了一份自选作业“设计一份有数学味的春节贺卡给老师”,学生兴趣极高,纷纷利用A4纸或者电脑自己创作设计内容丰富的数学贺卡,并在农历初一前发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这时,笔者非常惊喜地发现,平时害羞不主动的学生都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了数学贺卡为老师送上一份新年祝福,而且从很多家长的反馈视频和照片中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感受到学生很喜欢这项特别的数学作业。
一份优秀的数学作业,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别是面向低年段的学生,设计精良的数学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巩固,还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个性,有效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这样的设计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究,笔者今后仍要继续围绕新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需求、兴趣出发,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真正做到“多元创新 融乐增效”,发挥作业的真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