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作者: 姜珊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0

一、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唯一一个“写景”的习作单元。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习作单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材单元,融读、写为一体,构建一个以习作为中心的学习任务群:学习方法—练习表达—完成习作。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与表达训练要素(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共同的关键词是“顺序”。各个板块围绕目标层层推进,呈现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综上所述,笔者以“旅途放歌,妙笔绘景”为主题,设计三个大单元学习任务:“旅途风景这边好”“跟着作家去旅行”“妙笔巧思写美景”。通过重组单元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学生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再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属于自己心中的“风景”。

二、生长点

本课根据大单元思路,设计梯度子任务:

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扩、荷、刹”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努、刹、烂”等9个字。

2. 默读课文,能按顺序说出晴天海上日出时的景象。

3. 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四、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一:与作家旅行,写作夏令营

1. 看图:看了这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师:课文中的海上日出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哪一句话写了作者的真实感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是伟大的奇观。【板书:奇观】

3. 揭题:如此美景,怎能不让人赞叹呢?

4. 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本单元创设了单元主题任务“旅途放歌,妙笔绘景”,本课紧扣任务,用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跟着作家去旅行”贯穿本课学习,使课堂学习更具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二:赏晴天日出,寻景物之变

1. 识奇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三行词语。

(3)师范写,学生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镶”的两个口写得小一点,横画较多注意长度相等。

2. 赏奇观

(1)师:三行词语,作者写出了日出的三种不同状态。

【板书: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默读第2—3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圈画关键词句。

(2)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从颜色、光亮、形状、位置四个方面描写海上日出的奇异、壮观,并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要素要求的“按一定顺序写”,体现在文章表达的多个方面。复习“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景象”这个问题,既指向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也是向着了解“按一定顺序写”迈出的第一步。梳理课文的表达层次,能帮助学生感知段落的建构顺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表达思路。

3. 品奇观

(1)师:同学们看,从没有亮光到夺目的亮光,只有这一刹那间。你们知道一刹那代表多久吗?在科学的世界里只有0.018秒,这该有多快呀。巴金在这里形容了极短的时间。转眼之间,景致完全不同。太传神了,怪不得称之为“奇观”呢。【板书:时间词】

师:再找一找,课文之中还有哪些时间词?

师:同学们,时间词的运用一下子就把文章写得有顺序了、有条理了。【板书:顺序】

(2)师:按顺序写,条理清晰,才把这伟大的奇观呈现在我们面前。给这四幅图排排序?

(3)根据这四幅图说说海上日出的变化。

(4)师:我们掌握了规律,把握了时段,然后就是色彩在变化,形状在变化,最后景物就写出来了。

(5)大作家巴金的妙笔在何处呢?他在何处能够把“奇”体现出来?接下来重新读2—3自然段,找找哪些词、哪些字表达“奇”的感觉?

(6)指导朗读:在这句话中作者准确用词,把太阳上升时的动态描写得生动又有画面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太阳上升时的力量。试着想象太阳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这个句子。(齐读)

4. 小结

作家抓住了景物变化,但他写的景物变化与常人不同。转眼之间、慢慢变红、努力上升、一刹那间,这快慢的交替中,这景物的变化中,让我们看到了海上日出这一奇观。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对“奇”的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指导性。在汇报、交流中感悟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颜色”“形状”“位置”“亮光”等,把景象的变化写清楚。将不同画面中同一类型的变化整合在一起,彼此对照辨析,文本表达的内在逻辑就得以显现,学生对“按照变化顺序写出景物特点”这一抽象概念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云天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尝试练写。

七、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八、第二课时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把景象变化写清楚的方法,尝试练写。

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三:赏云天日出,品景物之奇

1. 回顾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本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海上日出的,还体会到大作家巴金的妙笔——天气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象是壮美的。

2. 那么,天边有云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景象呢?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小组交流,你更喜欢哪种日出后的情景?为什么?

3. 学生交流汇报。

4. 炼字:我们能不能把“镶”字改成“描”字?

同学们,海上日出的景象真是让人陶醉,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构建画面,在品读中感悟太阳冲破重重阻力,坚持不懈,突出重围的情景。也在朗读中呈现画面的气势,在评价交流中智慧碰撞。

活动四:最佳小作家,带你赏月出

看来大家抓住了写景的方法,那大家也来当一下大作家,观看视频,创作《海上月出》。

提示:1. 按顺序写出变化。2. 可以学习课文时间词、连续动词、修辞手法等。

评价表自评、展示、互评。

【设计意图】从写法领悟到模仿表达,学生习得写作图式,迁移运用,形成显性的学习成果,读写相互促进,效能互相转化,有效落实了学习按景物变化顺序写出景物特点这一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写作的动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