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课的路径探索
作者: 艾娜摘 要: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学习占比大,文章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从教师、学生和课堂三个角度剖析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以及从针对性、时效性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阐述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复习;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学习占比大,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文言文的复习面临的问题相当的严峻,在复习阶段,各科作业非常多,传统的语文课的学习往往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繁杂、枯燥,索然无味。2. 容易忘却,记忆混乱。3. 对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复习效果不佳。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探索文言文的复习策略,以期达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九年级第三单元的文言文着重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志趣抱负,学习本单元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同时积累、掌握文言文实词和名言警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复习的效率。
一、教师心里有“数”,备课有针对性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期末考试考什么,地方中考考什么,该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学生易错点是什么,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语文的复习一定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 熟知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命题方向;2. 立足语文课本,熟练掌握知识系统;3. 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从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
教师要清楚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需要提高哪方面的知识点,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言文为例,本单元涉及三篇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单元要求读懂文言文的内容。这三篇文言文都有重点翻译句。将整个单元根据广州中考的文言文考查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中考文言文考查题型涉及实词虚词的意思、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三大知识点。因此,针对此考点,笔者从文学常识、主旨归纳、高频句翻译、知识梳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要实词、通假字)、问题导读几个方面归纳整合,研发研学案。
二、整合学校课堂时间,提高时效性
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非常有限,那么在这40分钟内如何充分提高学习的效率?这跟学生的学习品质是有密切联系的。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利用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初三的学生学业繁忙,一些成绩拔尖的学生可以做到长时间专注学习,但中下生很难有这样的毅力和恒心,这要求教师上课时不可以“一言谈”,不可以上复习课就是发练习卷,直接让学生做练习。
笔者认为一堂有效的复习课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为黄金10分钟,这一时间主要用来回顾知识点。回顾知识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让优生提前准备,课堂上讲解本单元的知识重难点,其余学生给予补充,教师给予查漏补缺。第二个时间段用来做练习,大约20分钟。基于学校的生源,同时根据“番茄时间”的理论,每次给学生的练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在这20分钟内专注的学习。第三个时间段用来答疑解惑,约10分钟。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会或者自己难以准确判断的问题,此时就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向教师提出,教师帮助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口头抽查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这一方法对个别后进生特别有效,如《岳阳楼记》中的高频考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经过复习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翻译并理解这句话,但个别学生仍然不会翻译。此时,笔者就点名让该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接着让一个优生来更改,更改后,再让学生说一遍,如能说出来,就代表他会了。随后,可以再让他在黑板上写一遍,及时巩固,就能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同时也能调动其他学生的专注度。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有方法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学习方法,更离不开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因此每天课堂上和早读课的时间就是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黄金时间。复习期间,学生对已学知识失去了新鲜感,同时也认为自己都会了,但很多时候看似“脑子会了,眼睛会了”,但写起来就错了。笔者认为复习课期间,仍然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以及做笔记的习惯。
早读时间,是促进大脑记忆力的黄金时刻,每个学校都会安排在这一时间段进行语文早读。很多时候,学生的早读只是泛读,没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只是单纯把课文通读一遍,而这样的早读效果并不好。因此,我们可以在早读时间反复读同一篇文章,任务驱动,提出早读的目标。如在读记《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首先提出任务,早读任务记背《湖心亭看雪》课下注释,学生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通读文章及课下注释一遍,然后针对课后再读一遍,接着给时间让学生记一遍,最后随机抽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若没有回答出来,就让学生将该词语解释抄5遍,巩固记忆,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提升记忆力的品质。这样的任务驱动式的早读课,学生有目标、有重点、有巩固,非常适合复习课。
倾听是一种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养成倾听的习惯,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很多时候,学生认为复习课都是学过的知识,教师之前都讲过了,那么学生对于倾听这一习惯就会相对减弱。此时,我们就要再次重申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专注课堂。同时在复习课时,调节好教师的自身状态,教师在设计复习内容时也要有意识关注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能让学生“听”,有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努力程度。在上课期间,也可以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以期提升学生“听”的专注力。
最后,做笔记这一习惯需要贯穿始终。常年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新授课时已经做好笔记了,一部分学生满书都是笔记,而少部分学生却空白一片。这时,满书是笔记的学生可以使用便利贴,将重点再记一遍。而空白一片的学生,则可以再要求做笔记。从来不肯动笔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高频考点的句子翻译在相应的位置。如“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的翻译高频出现,而书上又没有,就可以让个别学生在课下注释那补写这句话的翻译。复习课涉及大量的练习题,需要学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笔者的操作是,讲评完之后,立刻检查,并督促改正。如此,学生也就牢牢掌握易错知识点。
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情景的创建,可以分为“硬”情境和“软”情境。“硬”情境即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的建设,如小组合作机制的建设;“软”情境即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的语言魅力、精美的PPT。在这样双向情境的建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从而提升复习的有效性。
“硬”情境,笔者认为可以贯穿每一堂复习课,无论是讲授课还是练习课,学习氛围的建设都会提升复习的效果。笔者会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配好4人学习小组,制定竞争机制。如在讲解《醉翁亭记》的练习卷时,在20分钟内完成,并给3—5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核对答案,接着按模块分配任务,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写上核对后的答案,若是写对了就给予相应的奖励或积分,写错了就抄5遍进行巩固。如此学生就可以在此练习过程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还能提高合作研讨的能力,学生也会乐于参与这样有主动权的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设计得更生动、精美,每个环节紧紧相扣。
总之,笔者认为复习文言文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重难点、高频考点,多思考、多总结,让学生的复习更有针对性、目标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专注学,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耿红卫,姬璐晴.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5).
[2]贺生海.浅谈初中语文复习课的基本步骤[J].青海教育.2019(10).
[3]甄雅楠.浅谈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几点建议[J].现代交际.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