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欧璐斯

摘 要:许多家长都希望培养出快乐和自律的孩子,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也总会感到沮丧和烦躁,甚至是绝望。所以让教育智慧走进每一个家庭,让家长懂得如何运用教育智慧教育孩子,已经成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目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点亮智慧之花;制定规矩,凸显智慧的魅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智慧;规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明确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孩子,点亮智慧之花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时候让我们非常生气,于是忍不住大声呵斥。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我们看看以下的案例:

六岁的博比坐在桌子前面用蜡笔涂色,妈妈在旁边计划一周的食谱。博比开始用一只脚踢地板。“别踢了,博比!”妈妈生气地说。博比停了下来。没一会儿,博比开始用两只脚踢起来。妈妈又呵斥了博比。博比又安静了会儿,但没两分钟,他又开始踢地板。妈妈大声吼道:“叫你不要踢,为什么就是不听?”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对博比吼叫,能让博比感到成功。因为在那一刻,他得到了妈妈全部的关注。这就是博比行为背后的动机。反过来,如果博比知道他的行为不会得到预期的结果,也就是踢地板不会让妈妈生气,他还会继续做同样的事吗?答案是不会,他早就放弃了。妈妈的生气让博比感到满意,妈妈通过吼叫让他停下来,显示了妈妈的挫败。博比的脚表达出了他的心声:“看我!和我讲话!不要只顾埋头在你的笔记本上!”如果妈妈能看到这一点,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件事了。

二、制定规矩,凸显智慧的魅力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后,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呢?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制定以下规矩法则。

(一)法则一:对孩子说话时,让孩子看着我们

跟孩子定的规矩要想有效,需要注意三个要点:提醒孩子看着你、告诉孩子怎么做、站在旁边看结果。跟孩子说话时,我们不仅不能分神,还要学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正在看电视,而妈妈想让孩子不要看电视赶紧写作业。在跟孩子说话的同时,自己却去做其他事,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没有按她的话做。其实,这种行为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来改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叫孩子的名字。不过,这可不是隔着墙叫一声就行,而是要和孩子产生眼神交流:离孩子近一点,再叫他的名字。如果孩子不理我们,我们可以对孩子说:“看着我。”或者走到他跟前,看着他的眼睛,再提出我们的要求。一定要这么做,否则,无眼神交流的命令,无疑会降低孩子听话的可能性。

一旦和孩子有了眼神交流,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了。例如,请马上开始收拾玩具、请马上把电视关了。你的态度要严肃、沉稳。跟孩子定完规矩后,我们不用做任何事,只需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大约持续15秒,不要走动。这样会给孩子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他完成我们的要求。如果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我们一定要马上夸夸他,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以后该怎样做。

(二)法则二:告知孩子可能的后果,让孩子遵守规矩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一点“小惩罚”,孩子就明白该怎么做。因孩子看电视引起亲子矛盾的例子可谓司空见惯,被认为是家庭教育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案例之一。引起矛盾的原因是父母的解决方式出现问题,这种方式并不会使孩子听从,反而会降低孩子服从的可能性,使孩子变本加厉。当孩子不听从命令时,父母常常就会重复刚才说的话。而每次重复,孩子都没有听从,所以父母就很生气,于是就想出吓唬孩子这一招:“你是不是想打屁股。”有时候这一句话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他觉得父母在控制他,想把这个控制的主动权抢回来,于是会大叫、反抗。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做:在使用法则一的基础上,发现孩子还没有按我们的要求去做,这时我们可以重复法则一并及时宣布不按要求做的后果,并做到保持冷静,想一想确实能使用的后果有哪些。例如,“如果你还不马上关电视,就三天不准看电视。”“如果还不把玩具收拾好,三天不准玩玩具。”这样,当我们把后果说出来时,孩子不仅能察觉到我们的决心,还意识到我们绝非说说而已。于是,他就会思考哪种做法更好,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三)法则三:共同制定任务单,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家长可以与孩子们共同制定任务单,培养孩子的自觉力。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后果——表现好的就奖励,做错事就惩罚。我们可以去买一副扑克当作积点,也可以用其他东西当作积点。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去商店挑选一些贴纸和笔记本。孩子每获得一张贴纸,就贴在笔记本,且同一天获得的贴纸都贴在同一页。这样,就知道孩子获得了多少贴纸。接下来,我们需要给孩子列一张任务清单,写下我们每天想让他完成的任务。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时只布置以天为周期的任务,而不是以几天或一周为周期的任务。

每天的任务应该包括哪些?任务内容可以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事项,如早起时自己穿衣、穿戴完毕才走出卧室……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打扫房间,可以让任务变成单个具体的事情,如整理床铺、地面无杂物等。我们还需要每天把清单上的每条任务念给孩子听。最好能抽点时间和孩子谈谈心,告诉孩子希望他能每天完成一些任务,而且完成之后会给他适当奖励。当孩子满心欢喜地答应,最好让孩子自己列出他想要的奖励,并记录下来。接下来,从孩子的奖励清单中挑出我们觉得合适的奖励,如看电视不能超过30分钟,玩电脑不能超过15分钟,骑脚踏车出去玩不能超过1个小时,可以晚起15分钟,等等。

(四)法则四:学习小妙招,作业快又好

法则三的任务单也适合运用到管理孩子的学习上,特别是作业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选择做作业的环境;2. 设定写作业的时间;3. 与老师共同制定一份作业检核单;4. 制定作业前的规矩;5. 写作业时要做适当监督;6. 严格把控换取积分特权;7. 辅导作业要有度。

如何智慧地应对孩子的问题,如何在孩子的教育上做智慧父母,这是每一位父母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教育智慧之花能开遍每一个家庭。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去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吧!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孩子:挑战[M].甄颖,译.北京:天地出版社,2020.

[2][美]乔治·M.卡帕卡.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M].叶小芳,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