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乐课堂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唐秀荣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融乐课堂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资源利用能力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小学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将“以学生为本”贯穿到日常语文学习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主学习的具体教学指导模式分为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学习自我调节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是课程改革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这些差异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效果。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兴趣不高。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家庭环境等。
采用互动式、探究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序、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学习内容的相关性和实用性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影响。如果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或者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学习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在挑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家庭的学习氛围和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深远影响。一个重视教育、鼓励学习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动力支持。另外,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自主学习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写作创作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挑战自我,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后,鼓励这类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章节,并写一篇读后感。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比如,在预习新课文时,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详细的预习提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在课堂上,多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
对于喜欢视觉学习的学生,可以多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播放相关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
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让学生制作诗词手抄报,通过绘画、书写等方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持续学习的关键动力。
(一)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当学生对某个学科或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这种内在的动机能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兴趣的学习往往更加高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理解并记忆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他们的学习毅力。
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当学生对某个话题或问题感兴趣时,他们往往会主动寻找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当学生对某个领域充满兴趣时,他们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这种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当学生对某个学科或领域产生长期的兴趣时,他们更有可能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通过自主学习所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同时,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故事教学等,让学习变得有趣。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技术,如视频、动画、互动软件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挑战性任务,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克服了挑战,他们会感受到成就,从而更加热爱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开展科学实验、研究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看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实验、实地考察或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避免过度批评,而是用建设性的方式指出改进的空间。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增强学习信心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的鼓励和帮助能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面对挑战,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投入学习中去。
(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以及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投入学习中去。
(三)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一)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教授学生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互联网及书籍进行学习。在开学初结合《语文阳光学业评价》推荐一些优秀的语文学习网站和书籍,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定期访问学校或公共图书馆,了解如何检索和借阅书籍、期刊和其他资料。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身边的资源。合作学习所倡导的互动观是一种多边立体的互动观,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由此推动教学过程的演进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鼓励学生利用社区中的学习资源,如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址等,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学习。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共享知识和学习经验。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教学和支持。
鼓励学生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估所使用的资源的有效性。教授学生如何设置个人学习目标,并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策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和顾问,帮助学生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支持。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学生需要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检索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筛选和整理。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和筛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解决的步骤,鼓励批判性思维。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新颖和非传统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或创意写作等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强化合作学习,提供反馈和支持。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还能让他们从同伴那里学习不同的解决策略。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错误发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
发展自我调节能力,建立成长心态。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情绪。教授他们如何设定目标、监控进度和调整策略。鼓励学生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发展的。强调坚持不懈、勇于尝试和从经验中学习的重要性。
六、结语
在融乐课堂理念下,将“以学生为本”贯穿到日常学习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借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