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习模式转变与学生心理状态呈现及影响因素

作者: 杨小梅 郭芷余

小学高年级学习模式转变与学生心理状态呈现及影响因素 0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探究学习模式转变下学生出现心理状态变化的具体原因,本次研究基于实证分析调查,通过面向小学生群体,对其在学习模式转变下的环境中,心理状态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调查分析内在的原因,通过调查以了解学习模式转变会对学生心理状态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何种因素的影响更加突出,继而针对相应的关键原因提出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学习模式与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模式转变;心理状态变化;心理健康

在近年来,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不仅要给予必要的知识结构性教学,更加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智力、身体、心理的健全成长。对于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之中,越发重视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更是投入了相当的教育资源,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引入,学校层面的心理专职教师的配备,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成立等等,突显出教育界越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伴随着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特别是10后群体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明显的增加,这也显得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发关键与重要。相较于过去,10后学生普遍地在心理状态上呈现出了一定易受刺激性,一方面是成长环境往往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是家长教育忽视了全面的心理教育与引导,导致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相较于过去更加突出。从实际的调研中也发现,外部环境的变化容易引发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部分学生自身心理承压能力较弱,更容易因为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从而引发出心理问题。例如,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中,学生的外部学习环境从线下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的虚拟课堂学习,学习模式的忽然转变,并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适应时间,学生只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忽然变化的学习模式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极易出现不稳定的变化,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下降,部分未能够较好适应新学习模式与环境的学习可能会由此引发潜在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模式转变与心理状态变化概念界定

(一)学习模式转变

所谓学习模式转变,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学习环境的变化上研究分析。在疫情环境之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线下课堂教学需要通过线上教学渠道开展,学生的学习模式从传统模式转变为脱离实际课堂的学习模式,借助于线上教学模式开展学习。

线上教学应用下的学习模式转变,从实践过程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载体环境的转变。线上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构建网络课堂的形式,将教师、学生放置于同一网络空间环境下,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以线上教学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载体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只能够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学习,无论是听课过程、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作业的提交形式等都需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开展。学生需要适应新的载体环境,才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第二,主体性转变。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线上教学下的学习模式,将学习活动放置在网络空间的环境中,给予了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海量的信息资源,打造了平等、独立的学习平台。线上教学的学习模式强调主体性,与传统线下教学方式相比,线上教学削弱了教师对于课堂管理的直接掌控程度,弱化了教师对于学生的监管,更依赖于学生的自我管理。线上教学的学习模式转变,学习目的发生了变化,学生需要对课程知识进行更多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之中,学生与教师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往往需要更多的自我学习才能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

(二)心理状态变化

所谓心理状态变化,指的是学生自身的情绪变化,是在一定时间内所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表现。心理状态既有着暂时性的特点,又有着稳定性的特点。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与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构成个体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的暂时性,是情绪性的变化,如紧张、激动、忧伤、喜悦等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个体处于外部环境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表现出相关的情绪,当下的心理状态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心理状态也会呈现出一定的持续性,当负面的情绪持续较长的时间,会对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产生影响,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会对个体的心理活动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发展为心理层面的疾病。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心理状态变化是学生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对其情绪产生影响,继而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改变。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往往伴随着烦闷、紧张的负面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

为了避免与降低由于学习模式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心理状态,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对上网课心理认知的数据交叉分析如下图表。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于自身上网课的认知存在基本没有意识的状态,其中呈现完全适应的数据显示趋势下降,适应的以及抵制的趋势都呈下滑状态,这足以说明学生在这疫情的学习模式转变意识的适应性并不强,没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线上的学习模式。我们小组通过分析学习模式转变对于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的相关动因,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学习模式与环境,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学习模式转变与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的调查基础

(一)调查对象

在本次的调查分析中,主要是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为100%。选择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原因在于高年级学生的心智逐渐发育,正处于逐渐步入青春期的阶段,相对于其他年级学生,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要更加明显。同时,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升,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调查结果,为后续的调查结果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调查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中,在调查研究中,主要是从学生在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心理状态变化关系进行分析。调查中,将心理状态变化的相关动因分为时间控制因素、家庭亲子关系因素、朋辈人际关系因素、学业压力因素等方面,研究在学习模式转变下,各方面因素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产生了更为突出的影响。

三、学习模式转变与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的动因分析

(一)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基于以上调查,我们针对学生在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心理状态变化数据,选取两个相关变量进行spss分析,具体分析如表1、表2:

相关分析-1

数据显示,高达1.46%的学生呈现出了兴趣减弱的行为,另外还有6%的学生出现了惊恐行为。相关系数出现了大于0的正相关,这足以说明学习模式的转变对学生的心理存在影响。

从中可以发现,学习模式转变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确实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学习兴趣降低,并对身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差异分析

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之中,其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差异分析如下:时间控制因素、家庭亲子关系因素、朋辈人际关系因素、学业压力因素。

问题14. 你认为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的学习模式转变带来的心理状态变化中,花费在学业上的时间变得更多?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学生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的学习模式转变带来的心理状态变化中,花费在学业上的时间并没有变更,学生转变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意识并不强,其中60.23%的学生没有因为这种模式的改变而重视线上的学习。

问题16. 你认为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的学习模式转变带来的心理状态变化中,与家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摩擦?

从统计显示的数据表明,将近40%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因为学习模式的转变而与家人发生摩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

问题19. 你认为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的学习模式转变带来的心理状态变化中,与朋友的交流减少?

通过这个图表,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学生在这种模式的转变之下,借着频繁接触电子产品,将近40%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少。

问题21. 你认为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的学习模式转变带来的心理状态变化中,学业压力变得更大?

由上表可知:从数据分析统计来看,因疫情环境学习模式的转变,也使学生自身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逐渐出现了问题,学生在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心理状态的整体变化在学生身上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出现在学习模式变化下的心理状态变化。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在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之中,时间控制、家庭亲子关系与学业压力与心理状态变化之间都呈现出了相应的显著性相关关系。其中,时间控制与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家庭亲子关系、学业压力与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之间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即当家庭亲子关系出现了负面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都会显著地增加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而朋辈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影响,学生也相对较少地受到相应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家庭亲子关系、学业压力对学习模式转变下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具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四、结论

通过本次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学习模式的转变下,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具体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学习兴趣降低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对身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面对学习模式转变的环境中,相应的心理状态变化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以女生的变化更为突出。

3. 家庭亲子关系出现了负面的变化或是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加,都会显著地增加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使得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

因此,对于学习模式下的小学生心理状态变化,主要提升对于相关问题的重视度,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关注学生在学习模式转变下与父母的情感关系,父母要重视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孩子出现负面的情绪。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学习模式转变下所带来的学业压力,安排合适难度与合适篇幅的作业,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调适心理。

参考文献:

[1]吴求吉,陈佳蕊,钟亚华.疫情期间住培学员线上学习及心理状况小调查[J].中国卫生人才,2020(11).

[2]洪顺日.初中语文线上教学时学生心理状态的有效调整[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43).

[3]王新响.学生线上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应对策略[J].家长,2020(14).

[4]夏英.疫情下小学生心理防护的思考与实践[J].四川教育,2020(07).

[5]严玲悦,杜亚松,余智华,赵萌萌.疫情期间小学生在线学习心理状况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8).

[6]金岳龙,常微微,常鑫,朱丽君,方正美,陈燕,姚应水.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在线学习期间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1(04).

[7]董文学,刘子涵,毛荣建.疫情期间北京市小学生居家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1).

[8]韩拓,马维冬,巩红,胡艳超,张岩,张春艳,姚智会,范雅洁,郑阳,王聪霞.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01).

[9]黄珍惠,谭健怡,保华富,黄宝莹,陈青松,李子雄,庄文敏,张岩波,郜艳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生手机成瘾与生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1(05).

[10]刘勤学,杨燕,林悦,余思,周宗奎.智能手机成瘾: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01).

[11]徐辉.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第一中心小学 创新实践五个“一”,居家学习不焦虑[J].教育家,2020(14).

[12]许树艳,明秀峰,黄昊,黄树香,黄雁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广西大专毕业生心理韧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0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