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

作者: 王辉南

摘 要:初中生刚踏入青春发育期,开始彰显个性,可能会出现叛逆心理。在这个敏感时期,如何冷静应对他们因叛逆心理而导致的相关问题,巧妙疏导其叛逆心理,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智慧。文章先对初中生叛逆心理成因作深入剖析,进而从构筑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巧用情感教育、发挥心理教育作用、家校联动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有效疏导初中生叛逆心理。

关键词:初中生;叛逆心理;疏导策略

一、深入剖析,认清逆反心理成因

要对初中生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疏导,必须先了解其成因。

(一)叛逆心理是初中生心理成长必经之路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发育逐步趋向成熟,其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开始觉醒,个性慢慢彰显,在心理上就会产生焦虑感,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对父母、教师的服从和依赖。他们开始尝试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但由于知识、阅历和经验尚浅,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看法不够成熟,却又要坚持己见,于是开始出现叛逆心理。

(二)学校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缺失

当前的教学活动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主。在这种说教式的低效教学模式中,不少教师对初中生该时期的心理特征没有整体认知,缺少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需求。久而久之,学生情感需求无法满足,师生关系也因之而变得僵硬、对立,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冷漠。同时,不少学校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之重要性。心理教育的缺失,让学生叛逆心理得不到有效疏导,只会越来越严重。

(三)家庭教育不当和缺失

家庭教育不当,使其子女一旦到了新的环境或进入青春期心理发展高峰期就会变得格外的敏感。不少家长疏于学习,缺乏必须掌握的心理学常识,家庭教育急功近利,方式、手段过于简单粗暴,选择性忽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孩子们犯错,家长没有与其一起分析问题,找出错因,避免再犯,孩子得不到理解、没有正确的引导,产生叛逆心理。溺爱是家庭教育不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导致初中生产生叛逆心理的重要诱因。家长对孩子生活过分关心,慢慢地,家长不能再满足他们的要求,矛盾便马上突显,叛逆心理快速滋长。

家庭教育缺失则多因父母离异导致孩子在单亲家庭长大,家庭教育缺位;或因夫妻关系不和对孩子疏于管教,放任自流,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四)社会因素

大众媒体不恰当甚至错误的导向,这也是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一个因素。还有不少影视、文学作品,鼓吹个人主义,大力赞扬叛逆者的所作所为,夸大叛逆者的能量,导致初中生错误地理解社会的本质,影响甚大。

二、多措并举,巧妙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一)转变观念,构筑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转变观念,构筑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也有一定的帮助。

1. 教师由前台走到后台,变讲为导。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创设条件,把学习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教师要有这么一个观念:自己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学生会对教师信服,师生关系会非常和谐。

2. 学生转变观念,变观众为主演,变观赏为表演。现在倡导民主开放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间应该是平等、和睦的,应该在合作探究中建立朋友关系。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挥、自由展示,答错了没关系,没想好继续想。没有“否定”的课堂,没有批判的语言。一旦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叛逆心理便会在无形中消减。

(二)巧用情感教育,融化学生心理坚冰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有意无意犯了错,即使苦口婆心教育,也会自动屏蔽教导。很多教师在教育这类学生时,由于缺乏耐心,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引起学生的故意反抗。初中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尽管他们知道自己有错,但不会承认。此时,我们应该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多一份关怀,多一些耐性,运用情感教育,找准学生内心软肋,引发学生心灵共鸣,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欣赏教育是笔者运用最多的一种情感教育。它首先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这是欣赏教育的基本前提。学生有被尊重的需要。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尊重的需要是比较高的层次,比较难得到满足。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不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他们的身上。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在情感上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他们说得对,我们加以鼓励;他们说错了,我们及时予以纠正。

在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时,教师应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唤起其自信,维护其自尊。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同学小郑,他身材高大,体育很好,平时爱打架,总是以此来表现自己讲义气,惹得班上的同学和家长经常向政教处主任和学校告状。班主任跟他讲了不少道理,但收效甚微。为了能真正帮助他,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综合分析他的特点。找到合适时机后,笔者和班主任到他家进行家访,发现他的家里收拾得很整齐,一尘不染。笔者发现他热爱劳动、有同情心,能为父母分忧,喜欢动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了这个发现,笔者胸有成竹地找他谈心,首先给他讲清楚打架的严重性,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紧接着马上表扬他体育成绩好,能在校运会上为班争光;接着找机会在班上多次表扬他热爱劳动,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鼓励他以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为同学、为集体做好事上,弘扬正能量。他慢慢被感动了,并说出了心里话:“过去我认为,自己在老师、同学们心目中应该不是好学生,就算我表现得再好,老师也不会认可我。于是我产生了逆反的心理。现在你们来家访,没有批评我,也没有向家长告状,而是肯定我的进步,指出我的缺点,我觉得自己之前不应该那样做,我保证以后一定控制自己,多为班级争光。”从此,他学会了自尊自强,在同学的友善中找回了自信,把精力放在给集体争光上,班上的事情争着做,劳动专挑重活干,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及时疏导,发挥心理教育作用

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及时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重要性,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足专业心理教师。学校要引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细致观察学生心理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疏导,切实做到提前预防。

与此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加大心理辅导室建设力度,安排专业心理教师值班,开通心灵信箱,让学生敢于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时为他们排解心理垃圾。还要为叛逆心理严重的学生制定心理辅导方案,及时加以心理干涉,切实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四)家校联动,齐疏共导

要有效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只靠教师和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家庭的力量,家校联动,齐疏共导,才能取得实效。教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必要时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最高层次的家教是作风民主的家庭,其成才率最高,专制家庭第二位,成才率最低的是放任式的家庭。那么该怎样开展民主式教育?

1. 善用鼓励教育。极度叛逆的孩子多出自两种极端教育的家庭:一是家庭教育放任,父母无力管孩子;二是家庭极度溺爱,不敢管孩子。孩子受到不良影响却无人正确引导,结果坏习惯越积越多。现在大多数父母对于叛逆的孩子没有耐心,无法接纳孩子。极度叛逆的孩子一般不愿与父母交流,但再叛逆的孩子身上也有其可爱之处,如懂得尊敬老人、有爱心、打字速度快等。有的孩子外表冷漠,但面对认可和鼓励,他们内心其实很在乎,父母不应该看到孩子表面无反应而放弃教育。父母要耐心挖掘,选择孩子的闪光点去爱孩子,抓住叛逆孩子渴望鼓励的特质,善用鼓励教育,搭建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多进行民主沟通。一是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没有给予孩子尊重,就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而走不进他们的内心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会有效果。尤其是面对孩子的隐私,如信件、日记等,一定不要随便拆看,这样只会激化矛盾。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尊重。二是要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们之所以会产生叛逆心理,是因为父母的专制和蛮横伤害了他们。这时,我们不妨以民主的方式教育他们,蹲下来与孩子进行对话,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

叛逆心理对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身心健康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听之任之,必将导致他们出现对人对事冷漠、多疑、偏执、不合群等不良性格,使其精神萎靡、学习消极、意志衰退、理想泯灭。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付出更多爱心,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龚铁兵.中学生叛逆心理浅析[J].中国医药卫生,2011(04).

[2]丁芳.智慧的发生——皮亚杰学派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3]孙云晓.放任式家庭孩子成才率最低[J].少年儿童研究,2011(19).

[4]郑雪,易法建,傅荣.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刘俊坤.青春期心理健康指导[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