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陶行知德育思想在中学实现途径研究

作者: 王勇

摘 要:陶行知作为我国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其创立了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德育思想理论知识。当前,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想要更好地践行陶行知德育思想内容,必须深入发掘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深刻内涵,以此优化德育思想教育效果,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信息化;陶行知德育思想;实现途径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向社会的不同层次拓展,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更加追求自由与平等,重视义利结合,道德观念和思维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加上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由于信息传播所体现出的裂变性特征,使得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开始大范围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冲击,所以,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积极探索陶行知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应用路径,充分体现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陶行知德育思想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实现之间问题的解决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个性发展和社会化转变的协调发展,科学处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基础。陶行知提出,古代统治者为了实现权力的集中,从社会本位进行道德修养的处理,严重损害了个体的利益,造成人格的丧失,限制了个性化的发展,因此,他在对封建教育进行批判时,认为人被变成了统治工具,无法获得全面的发展。西方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会更加重视个性本位,将个性发展放在与他人和社会对立的位置,与我们国家传统教育存在较大差异。陶行知提出,要将中西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不但要推动人向着社会化发展,提高其发展能力,还要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品德,向着多元化发展。

(二)教育内容与现实情况相匹配

首先,当前社会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矛盾逐渐凸显,需要积极弘扬爱国主义,提高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坚持爱民、亲民、为民的观念,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依靠和相信群众,为百姓做好服务。最后,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发展下,也要积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有利于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

陶行知提出了教育和学习结合的方法,不但可以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而且可以对人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陶行知主张要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推动学生进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从而推动德育目标的实现。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包括知、意、行、情,陶行知提出四个要素的教育是和谐统一的,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将知、意、行、情进行统一,将知作为基础,将行作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其自觉性,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三、信息化条件下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陶行知德育思想教师工作队伍

教育工作人员需要以身立教,通过自己的坦诚和无私的奉献,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领路人。要选拔了解陶行知德育思想理论的教育人员组建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而且可以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技术。学校管理者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教育工作者定期参加陶行知德育思想有关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方法的培训,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了解数字媒体的使用方法和特殊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现代化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满足德育思想教育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收集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料,解答学生的疑惑,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应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冲击。

(二)帮助学生进行人生之路的设计

1.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特别强调了集体生活的积极作用,但是并不反对个性发展,而是主张教育工作者将两者有效结合。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陶行知提出,要积极利用学生自治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建立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使他们进行自我行为的约束,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强化其自立思想,提高社会责任感。在信息化背景下,德育思想教育工作要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激励他们自我成长,认真接受社会公众达到提出的要求,形成自我需求和道德意识,从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使德育教育取得真正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亲和力,使学生的主动活动得到发展,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从而更好地遵守道德规范。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模式下更加强调师道尊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师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共同讨论问题,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这种健康且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轻松舒适,为其提供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从而双方可以积极主动地交流,有针对性地自我发展,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民主平等意识、自我发展需求、道德规范水准等的提升。

3. 注重个性发展,强调情感作用

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主要差别是教学形式,过去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宣传,而现代模式下,教育工作中对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较多,更加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实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德育生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积极利用论坛、专题、答疑、电子信箱等沟通交流方式,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质疑精神,积极探索和尝试,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将过去被动模式的教育工作转变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模式。

(三)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陶行知德育思想中包含的内容较多,体现出时代气息、创新精神、民族特色,在教育方法和具体内容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推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陶行知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使陶行知德育教育思想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疏堵结合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学校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陶行知德育思想的专栏,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学校要组织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推动陶行知德育思想知识的宣传和流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德育思想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信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但是内容过于庞杂,对学生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要求较高,会对学生的三观形成造成冲击,因此,教师要将陶行知德育思想教育贯穿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对人生道路进行规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积极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婷婷,陈大斌.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22(03).

[2]敬良斌.信息化条件下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实现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3]李庚靖.论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2(09).

[4]付燕妮.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0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