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教育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及分析

作者: 陈丽燕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落实,思政教育逐渐成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得了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其中,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接受的教育类型。文章简单总结基于思政教育的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水平,充分发挥文明礼仪教育对小学生未来成长的促进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关键词:思政教育;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分析

一、基于思政教育的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面临的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虽然教学改革对中小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更加关注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但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明显倾向于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则呈现出形式化、表面化的特点,这也导致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养成缺少足够重视,思想上存在一定波动,礼仪行为有待加强。从家庭的角度来说,部分家长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关注度不高,认为等学生长大了自然会懂得,将更多的精力都用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其他技能的培养。这也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成绩较为优秀,但文明礼仪习惯较差,甚至出现骄傲、自负等不良心态。

二、基于思政教育的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抓住生活细节,加强日常生活规范

虽然文明礼仪教育不可或缺,但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有所不同,其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弱,能够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因此,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生活细节出发,从小事入手,进一步加强日常生活的相关规范。一方面,学校应当在每学期都专门选择一个星期组织全校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熟知作为一个小学生应当遵守哪些规则,并以此作为自己日常行为的准则和要求。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开展“每周文明语”“每周文明礼”的主题活动,从一句话、一件事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明礼仪。例如,要求学生在离开家或回到家时与父母打招呼、在学校看到教师主动问好、在观看演出或在其他公共场所时注意保持安静等。

(二)借助各项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

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也能够为学生与教师、与社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学校可以借助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首先,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倡议活动,带领他们进行文明宣誓,承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青少年,同时鼓励他们在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在具有强烈仪式感的宣誓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面对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以点带面引导,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针对小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借助榜样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激励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在不断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应当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在班级地面有垃圾时,教师可以主动捡起,习惯于使用文明用语等。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定期评比班级的文明之星,积极表扬一些具有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总而言之,立足于思政教育,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日常常规到课堂,从校内到校外,抓住生活细节,加强日常生活规范;借助各项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以点带面引导,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形成统一的教育战线,才能发挥出最佳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秋燕.文化德育背景下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行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

[2]蓝玫.家校之间有个娃[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3]王奕,蔡健梅.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路径初探——以资中县重龙镇红光小学为例[J].新生代,2020(0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