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感运用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 罗苑萍摘 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语文教学的情感运用,进行思考和探索,提示教师应该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结合起来。通过激发学生情感,实现师生思想交流、心灵沟通,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情感运用
语文教学情感的运用,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地理解、认识、掌握及灵活运用教师所讲知识和所教方法,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中,教师必须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感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生命的活力得到展现。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学任务就得以完成了。但是在应试教育和考试分数的压力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消耗在了知识的背诵识记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进行课堂改革;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快速地进入语文教学的情境中去,使得学生易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多年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培育情感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前准备一些创设情境的资料工具、图片、录音、视频甚至实物道具。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从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进入课堂情境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春天户外景色的小视频。百花盛开,杨柳依依,春风拂面,青草、春水等迎面向学生走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就能很好地感受春天的生机。比如,教师在讲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察周围花朵的颜色,或者教师自带一束鲜花。课前,将花朵展示给学生,问:这是什么颜色?学生答:红色。教师就可以借机问:同学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吗?从而引出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知欲。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花儿的颜色有哪些?为什么玫瑰可以有红、白、黄等颜色?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作用是什么?
二、故事复述,唤醒情感
教师在讲述小说时,让学生在概括故事情节中体会到主人公的曲折人生。在故事复述中深刻体会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故事人物的遭遇,或感叹,或赞美,进而深思。如在讲述《社戏》时,可以让学生复述三次看戏的经历,让学生体会到小说中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情境,感受到农家少年淳朴、善良、友爱的美好品德。培养学生关注情节发展和关心人物命运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对主人公命运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设疑引趣,激发情感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便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要激发学生情感,教师的导课很重要。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设置一些问题,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带着问题,会期待着如何去解决问题,增强课堂吸引力。例如,在教学《背影》时,设问:“‘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真的聪明吗?”文中重点写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背影与流泪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流泪,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感?
四、循循善诱,启发情感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启发学生思考,不断诱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融情于景,融情于理。比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可以启发学生: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范进中举后,周围人有什么反应?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步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五、借助媒体,渲染情感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把很多相似的情景串联起来。可以达到渲染情感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冰雪世界场景的视频,展现祖国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让学生走进雪的世界,激发出学生憧憬自然、亲近自然的豪放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朗读录音,再结合播放课文《春》的录音,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和学的良好效果。
六、转换角色,体验情感
教师在讲述诗歌《观刈麦》时,抓住重点字词,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可抓住“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惜”字,剖析劳动人民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百姓的同情、对官僚的憎恶及对整个社会现实的不满。又如教学《陋室铭》时,文章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接着以“惟吾德馨”一句统领全局,结尾再用“何陋之有?”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七、合作探究,联通情感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两者相互影响,又是相互促进的,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这里的合作,往往会过多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忽略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可谓教学相长,学生的疑问、质疑反过来会启发教师的思考,促进教师成长。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反复的讨论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这些需要探究的问题,可以成为师生之间加深感情的纽带。
八、故意“留白”,探究情感
“留白”艺术常被绘画者所用,作品中故意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想象、发挥、填补。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意“留白”,让学生去探究课文情感。如教学《永久的悔》《白杨礼赞》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再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注意人物的言行,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九、以演助学,升华情感
“爱探索,喜尝试”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语文课本收集的都是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很多课文内容适合学生通过表演来达到把握中心的目的。如教师在教授《日出》这样主题深刻的戏剧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来激起学生对黄省三的同情,对李石清、潘月亭等的憎恶及对整个旧社会残酷现实的不满。这样,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深刻理解了。
当然,教师不单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身兼指引、启发、调控等多方面的职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特定的目标来设计活动形式,创设各种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集体、小组、个人的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探索知识,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以提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真正掌握知识,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精彩纷呈,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远骞.教学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边守正.实用教育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3]应湘,向祖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新加坡]陈允成,[美]理查德·D.帕森斯,斯蒂法妮·刘易斯·亨森,德伯拉·萨多—布朗.教育心理学[M].何洁,徐琳,夏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