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梁嘉欣
一、教材分析
《千人糕》主要通过爸爸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展开叙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强调了普普通通的米糕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让学生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由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三组对话来展开叙述。第1—5自然段是第一组对话,爸爸告诉孩子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品尝糕点,想法从好奇到不以为然。第6—9自然段是第二组对话,爸爸和孩子探讨“千人糕”制作的劳动过程,介绍了“米”和“糖”的种植、生产过程,以及米糕制成后的包装、运输、销售等劳动步骤。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变化,逐渐认可米糕制作的劳动。第10—11自然段是第三组对话,爸爸的总结性发言揭示了课文主旨,孩子也充分认可了爸爸的话。
课文语言朴实,平中见奇。爸爸循循善诱,孩子心领神会,很有情趣。文中爸爸的话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结合两幅插图直观展示了米糕能制作、生产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想象米糕的制作步骤,体会米糕来之不易。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布置课堂小检测、回顾字词、易错点或难点稍作点拨即可。学生通过朗读能基本知晓大义,但应本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语文要素要求,需要通过朗读体会画面,学生实际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句子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后再来朗读,发挥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课文需要把米糕的制作与插图展示的画面联系起来,但这对缺乏农事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再通过学生朗读、想象画面等加深对米糕制作的认识。
三、课时设计
2课时
四、教学总目标
1. 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 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五、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复习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的”,会写“甘、甜、菜、劳”等4个生字。
2. 默读课文,借助插图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六、教学重难点
1. 能借助插图,通过读句子想象画面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
2. 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生活中的其他劳动成果。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生字检测
(一)回顾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生字、课文,通过摘星游戏开启课堂,导入新课。
(二)识字检测
1. 同桌合作学习:同桌互读,把生字读准确。
★识字星
这天,爸爸从集市上买了甘蔗、糖果、糕点回来。妈妈准备做一桌好菜,奶奶正在熬汤,明明也赶紧帮忙收拾饭桌。
2. 检查汇报学习情况,生字过关小测,反馈学情,教师后教。
3. 根据测评情况,点拨易错读音。“蔗、桌:zhè、zhuō”,注意翘舌音。
4. 根据表格在学习评价单自主评价。
【设计意图】重视对第一节课时内容的回顾,以浅入深,利用自主评价既可以直观地掌握学情,又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板块二 研读课文,探究过程
(一)引出思考,研读课文
1. 抓住变化,引出思考:(1)教师引领回顾并对比孩子前后对话内容的变化;(2)点拨关键词:“的确”。“的确”有肯定的含义,再肯定地读小朋友的话;(3)引导思考变化的原因:他从疑惑到认可肯定,这是为什么呢?
2. 自主研读,寻找过程:(1)默读第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用直线画出相关语句;(2)全班汇报交流。
3. 品味语言,了解过程
(1)学生初步试说米糕的制作过程。
(2)了解米糕主要材料:①生找材料:大米、糖。师板书:“大米”“糖”;②生读文中句子。
(3)了解大米的由来:①提出问题:大米是怎么来的?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贴图;②了解“加工”含义。出示加工图片,标示加工步骤;③了解大米由来和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大米种植的步骤多,出示大米生产的思维导图;④朗读句子。
(4)了解糖的由来:①学生找关于制作糖的句子,进行朗读。教师张贴甜菜和甘蔗图片;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制糖的艰辛。师板贴熬糖图片;③男女生合作朗读种植大米和制糖的句子。
(男生)是啊,大米使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女生)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
(5)了解米糕包装、运输等过程:①学生找出米糕包装、运输的句子,进行朗读;②把握“就算”“还得”的重读,体会米糕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做出来。
(二)理清步骤,练说过程
1. 同桌练说。同桌间根据板书插图,互相练习介绍米糕的制作过程,并互相在学习评价单进行评价。
2. 展示反馈:(1)学生个别展示;(2)学生评价;(3)学生再展示。
【设计意图】“教学评一体化”,以学定教。把米糕制作的总过程拆分,通过朗读句子,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理清制作步骤,有顺序地表达制作过程。利用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促使学生理清米糕的制作过程。
板块三 感悟艰辛,表达拓展
(一)感悟劳动,体会艰辛
米糕需要这么多人的劳动才能做出来,学生体会制作米糕的艰辛,分享体会。
(二)联系生活,表达拓展
1. 教师举例铅笔的制作过程,也需要很多劳动,并出示生活中其他用品。
2. 小组研学:联系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做成。
(1)小组研讨。
(2)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练说,让学生迁移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式,突出评价在教和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重点指导例子,让学生通过米糕、铅笔制作介绍,举一反三。
板块四 学写生字,课堂小结
(一)指导书写“甘、甜、菜、劳”
学写生字:1. 学生观察字形,指名说发现。2.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跟写。3. 学生练写,出示学习评价单中的书写评价标准。4. 书写点评:(1)学生互评,教师相机总结;(2)学生在学习评价单自主评价。
(二)课堂小结
1. 学生总结本课所获星星数量。
2. 学生谈谈本课收获,教师相机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互评、教师点拨提升的方式,发挥教和学中评价的作用。总结本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回顾知识点,助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反思的习惯,实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八、作业设计
借助插图(详见“板书设计”),回家和爸爸妈妈介绍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九、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十、学习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6.《千人糕》(第二课时)学习评价单
班别: 姓名:
★识字星
主动参与。☆
出错不超过三处。☆☆
全对。☆☆☆
★表达星: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能主动参与。☆
能借助插图列举劳动。☆☆
能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写字星
写字姿势正确。☆
书写规范端正。☆☆
版面工整洁净。☆☆☆
★作业
朗读课文。☆
跟家长交流: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品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