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作者: 何锦添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68页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该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物体的具体形态,为今后学生学习“观察物体(二)”——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的几个观察方位,并有了一些日常观察物体的经验。但是对于怎样有序观察物体,以及观察物体的注意事项并不熟悉,需要进一步培养其良好的观察意识与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 通过观察武术陶泥实物,体验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也就不同。再通过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养成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六、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七、教学准备

武术陶泥模型、多媒体课件、四人一小组围圈排座位。

八、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 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2. 学生看视频听故事。

3. 为什么这四个盲人说的大象都不一样呢?

小结:虽然是同一只大象,但触摸的位置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物体,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短视频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渗透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是片面的,自然揭示课题。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1. 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1)学生观看视频,引出观察对象。

追问:现在同学们看见了雕塑的哪个面?(板书:前面)看不见雕塑的哪个面?(板书:后面、侧面)

为了让同学们全方位观察雕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借用陶泥社团的作品进行观察吧!

(2)教师出示4张从不同方向拍到的陶泥模型照片,你们知道每张图片是陶泥模型的哪个面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粘贴照片)

追问:这些照片分别是在几号位置拍到的?

请小组长拿出陶泥模型,放在桌子的正中间,背向黑板站立。

2. 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陶泥模型,验证猜想

(1)提出观察要求:同组每1名同学都要分别从陶泥模型的前面、后面、侧面进行观察,目光要平视陶泥模型。

(2)组内交流,轮流发言:坐在(     )号位置,能看见陶泥模型的(     )面,能看到陶泥模型的……

(3)全班汇报:教师按①②③④的位置顺序请4名同学上台,手举照片,给同学们说说从(    )号位置观察,能看见陶泥模型是什么样的,其他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小结: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陶泥模型分别是什么样子有了清楚的认识。并明白了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3. 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有哪个位置比较难区分吗?

预设:两个侧面都只看到一只手和一只脚,比较难区分。

(指导学生根据红色扇子进行区分,从②号位置观察,才能看见完整的扇子,从④号位置观察,扇子的大部分被遮挡)

【设计意图】以武术陶泥模型为直观对象,让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思考,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1)师:有四名小朋友也在观察武术陶泥,快来看看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学生汇报,并说明自己是如何判断。

(2)教师追问:如果转动模型,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会发生变化吗?

(3)请学生根据下图快速判断图中每个人看到武术陶泥的哪一面。

(4)对比小结:人的位置(     ),但陶泥的方向(     ),看到的东西也会(     )。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观察者与陶泥模型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观察实物到看平面图的转换,联系表象,作出相应的判断。同时,从“人转”过渡到“物转”,让学生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四)联想应用,拓展练习

教师:同学们表现太棒了,老师决定带大家去秋游作为奖励。大家愿意一起参加吗?

1. 出发之前有4个小朋友在观察大巴车,他们看到的一样吗?连一连。

(1)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拿出练习单完成第1题。

(2)请1名学生来屏幕前连线,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

(3)集体订正。

预设:小军和小刚分别看到的是大巴车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比较容易混淆,可以利用车门作为标志物进行区分。

2. 教师:我们首先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老师给天安门城楼拍了3张照片,你知道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吗?请你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学生完成练习单第2题,指名汇报。

(2)集体订正。

3.(机动题)教师:游玩了一天累了,我们一起去品茶休息,在喝茶的时候,旁边也有一家人在观察茶壶,你知道他们分别坐在什么位置吗?请你说一说。

(1)学生完成练习单第3题,指名汇报。

(2)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围绕主线——秋游。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细致观察、大胆猜测、逆向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1.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 请根据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自我评价。

(六)作业布置

课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到操场观察其他武术雕塑,记得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去观察。

(七)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