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课程思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案例
作者: 邓丽金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课文学习,领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学会演讲词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观点的特点,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2. 能力目标:品味演讲词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初步感受议论文论证缜密、层层深入的表达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求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能够结合其他学习资源和社会时事热点,领悟“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
3.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 思政目标:为人民服务: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根红线。本案例是通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的课文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加强学生主体人格的精神培养,塑造学生主体精神、理性精神和道德精神等人格精神。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和文化多元化的当下社会保持理性思辨精神,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课程思政实施过程
(一)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探究法——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梳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归纳总结,起到巩固强化,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效果。
2. 启发法——启发学生在知识梳理中自主思考本课主题的思政融入点和育人目标,使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深入学生内心,树立学生“四个自信”。
3. 讨论法+头脑风暴——设置讨论主题,运用项目任务方法,学生自选小组角色分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思考,增加学生参与度,在同伴学习和讨论中深入学习知识点,增强辩证分析能力和小组沟通协作能力。
4. 演示法——通过相关音频、视频、PPT等教学内容展示,增强学生理解能力,从直观形象感知形成理性认知。
(二)思政素材资源
学习强国APP、《中国共产党简史》、《毛泽东选集》等。
(三)组织与实施
1. 查阅党史,课前预习
(1)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历史背景,自主阅读相关党史材料。
(2)阅读课文,了解演讲词的写作特点,积累“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
2. 阅读党史,引入课题
【党史学习资料——来源学习强国APP】
为人民服务: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根红线
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雪前往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在这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上,总书记深情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贯穿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3. 重温党史,了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老师不由想起了《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我们不妨把目光拉回到70多年前,重温它的思想光芒。《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9月21日,讲演内容以新闻稿的形式在《解放日报》发表,新中国成立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是毛泽东著作的经典名篇。那么,张思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他的追悼会上作讲演呢?
【党史学习资料——来源学习强国APP】
张思德曾担任警卫连副班长、班长、中央警卫营通讯班长等职。由于工作需要,又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1944年9月5日,他在陕北安塞县山中执行任务,因炭窑崩塌而牺牲。牺牲前,他曾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炭窑里。他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所以,毛泽东同志主动提出要为他开一个追悼会,自己将出席并讲话。毛泽东的这篇讲演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
4. 融合党史,研读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一下每段的基本大意,然后我们共同探讨文中的问题。
(1)我党的基本宗旨是什么?
【思政要素融入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参见课文第一段)
(2)人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死观?
【思政要素融入点】人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参见课文第二段)
(3)毛泽东引用司马迁关于“死”的言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思政要素融入点】通过司马迁的话,说明死的意义不同,从而提出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生死观,并证明了张思德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4)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思政要素融入点】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参见课文第三段)
(5)文章第三段中插入“精兵简政”这一意见和做法,好像和全文中心没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思政要素融入点】全文意在表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像张思德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是值得我们推崇的。而在第三段中,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在论述: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举“精兵简政”为例,这个意见对人民有好处,就被采用了。用这个例子证明本段观点,也是对全文中心从一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6)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应该做呢?
【思政要素融入点】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参见课文第四段)
(7)为什么要把开追悼会形成一种制度?
【思政要素融入点】开追悼会的目的,是因为死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值得人们怀念他。用这样的方式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参见课文第五段)
5. 思辨判断,理清思路
这篇演讲稿,主要是提出看法,论证观点,实际上就是一种议论文。那么,作为议论文,关键是要进行严密的论证,阐明各种因果关系。我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论证的严密性表现在哪里?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探究。
【思政要素融入点】
(1)引用名人名言去阐述。如第二段,用司马迁的话阐述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通过因果关系去阐述。如第三段,由因推果,再举例来论述。
(3)从整体与个体关系去阐述。全文从张思德的精神,谈到党的宗旨、生死观、对待意见、当前做法等,把论述的重点不仅仅停留在张思德身上,而是着眼全党全军大局,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又处处紧扣评价张思德的精神,使得这篇讲演思路清晰,论述深刻而严密。
6. 感情朗读,滋养初心
熟读课文,体会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1)这篇演讲词的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①恰当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使语言更加准确鲜明。例如:“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个句子中,“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这样议论文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鲜明。
②运用排比、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例:
A.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B.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两个排比句的应用会增强气势,增强演讲词感染力,突出演讲者的感情和观点。文中还有一些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议论文语言更加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
(2)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在语言表达方面你最欣赏的语句,加以欣赏并积累。
(学生自由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好处,加以背诵积累)
7. 梳理归纳,升华情感
(1)学习了本文,我们对演讲词的特点是否有一些认识呢?请大家说说演讲词都有哪些特点?
①有针对性。要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
②有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词需要阐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③有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听众听的,因此语言要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演讲者能够结合现实,与听众有情感上的交流,以情动人。
(2)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请学生抓住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事件,结合本文的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表述要严密,可恰当运用关联词语;②语言有表现力,可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选取不同的句式。
8. 总结提升,淬炼灵魂
【思政要素融入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继续在这条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前赴后继、昂首阔步。牺牲在扶贫一线的黄文秀,牺牲在祖国边境的陈祥榕,以及无数正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就是新时代的张思德。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人民。以为人民服务为代表的延安精神,正是广大党员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宝贵财富。
课后,请学生通过网络或报刊,查找当代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专题片、纪录片等,在下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进行演讲,可以介绍先进人物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也可以阐明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和看法。
三、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一)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
本案例设计将思政育人目标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活动,在能力培养和训练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实现课程思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
内容上引领学生将课程所学与党史相联系,手段上从课本、教材向专题片、纪录片等视频资源扩充,从而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三)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
本案例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课堂变成“问题”课堂,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四、特色与创新
(一)将课程思政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促进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为学生创造同伴学习的条件
学生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头脑风暴,实现思政功能的“意义建构”,进而让学生获得综合学习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文本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头脑风暴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案例设计中引导学生在解读经典作品和文化思想时,改变灌输式教学,鼓励并启发学生从阅读经验出发,积极思辨,在课堂上勇于表达新时代学生的不同声音,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和民族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