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 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郭倚玲
一、课标要求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数与运算”学习主题中,相关的要求如下:
1. 内容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悟计数单位。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化,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
2. 学业要求:能用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和小数,能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和两个小数的大小。
3. 教学提示: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悟计数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与小数有关的数学文化,理解、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进一步提升数感。
《课程标准解读》强调,小数产生的两个动因:一是十进制记数法扩展完善的需要;二是分数书写形式的优化改进。小数的表征形式与整数相似,都是十进制。如果以个位为基础,向右扩展就是十位、百位、千位;如果向左扩展就是十分之一(十分位)、百分之一(百分位)等。因此,在解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过程中,引入以个位1为中心的整数十进制,实现了十进制记数法向两侧开放,促进学生对整数与小数十进制记数法形成良好的沟通。
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小数意义的探究,特别是对小数的数位的理解重视不够,停留在形式上认识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就是几个0.1、0.01、0.001,缺少对这些数位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如何理解小数的数位的拓展与整数不同,是通过较大的单位细分后得到较小的单位。新课标要求“探索和理解小数意义”“用恰当的方式表示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在直观模型上探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0.1、0.01、0.001。
2. 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感悟十进制计数法,发展学生数感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 在理解小数的意义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4. 通过向学生介绍小数产生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和素养的渗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进行测量活动,体会在测量和计算中,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量一量、想一想,从实践活动导入课堂,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亮问题
师:课前我们进行一次测量活动。而且老师收集了你们一些信息,以×××小组的数据为例,大家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生:全都是以米做单位。
师:还有其他特点吗?
生:门高和5块砖的长都是用整数表示,黑板的宽还有窗高都用小数表示。
师:在测量和计算中,当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小数。三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过小数,那现在你还想了解小数的哪些知识?
生1:我想知道是小数是怎么来的。
生2:我想知道小数可以转化成整数吗?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与小数有关,不过有一个问题比它们更重要,要想解决你们所提的问题就必须弄懂小数的意义。那你觉得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比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或者买菜的时候,通常有许多东西都不是用整数表示的,有些是用小数表示的。小数虽然没有整数那么简便,但是小数也有用处。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为新知铺垫;师生谈话,引发思考研学问题: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2. 分层探究,明意义
(1)合力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我们发现:
①分母是( )的分数可以用( )位小数表示。
②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写作( );10个0.1是( )。
师:三年级在认识一位小数时,我们是把一米平均分成几份?
生:10份。
师:平均分成10份,我取一份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生:1/10米。
师:那可以写成小数0.1。也可以反过来说0.1米表示1/10。那要是取3份、7份,分数和小数怎么说?
……
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
生:可以用一位小数。
师:这就是一位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1/10。而且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10。可以写成小数0.1。10个0.1是多少?
生:是1。
师:也就是10个0.1是1。0.1和1相邻,这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十。
(2)小组探究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我们发现:
①分母是( )的分数可以用( )位小数表示。
②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写作是( );10个0.01是( )。
把1m平均分成1000份。
我们发现:
①分母是( )的分数可以用( )位小数表示。
②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写作( );10个0.001是( )。
集中解决难点0.013的意义。
在学生已经解决了0.001、0.006、0.009之后再单独抽出0.013,借助问答促思考的方式理解0.013的意义。
借助研学任务单来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展示、小结。
【设计意图】在直观模型“米尺”上探究分数与小数关系,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0.1、0.01、0.001,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 推理、概括,更明晰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在解读第(3)点前,以个位1为中心联系整数的十进制。
(4)顺势擦拭板书里的长度单位“米”,强调小数的意义的适普性。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在前面对直观模型的迁移应用,对小数的意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顺思维继续深入推理下去,进而能更清晰地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同时,在此环节中渗透小数的意义的适普性以及引入以个位1为中心的整数十进制,实现了十进制计数方法向两侧开放,促使学生对整数与小数十进制计数方法形成良好的沟通。
4. 拓展、梳理,促发展
播放“小数产生发展史”视频,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介绍小数的产生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和素养渗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用发展性的态度对待数学,学着今天的知识、回顾昨天的历史、期待明天的新知。
5. 板书设计,简洁明晰
【设计意图】清晰明了地勾勒出本节课小数的主要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整数与小数的十进制得到连接,方便回顾。
五、教学反思
(一)五育融合方面
本节课在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有价值的问题:“小数的意义是什么?”的引导下,在现实的测量问题情境支持下,创造“研”“学”“教”一体化的有效课堂,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小组的合作力量,学生联结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掌握了有关“小数的意义”基本知识,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提升了运用“小数的意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并且通过向学生介绍小数产生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和素养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技术赋能方面
为了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资源丰富多元、教学手段便捷适宜和学情分析精准高效,为学生学习提供因材施教的素材,本节课设计了学生课前测量物体长度以及关于“小数”的发展史的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