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角色投入问题及对策
作者: 蔡泽瑞摘 要: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所受到的教育将影响他的一生。父亲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承担着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把握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大有裨益。而现阶段许多父亲尚未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文章主要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父亲参与;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对策
一、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整体表现还不太理想,父亲感受到教育乐趣的比例低,在参与孩子教育的时间中,超过一半的父亲每日或者每周都有时间来陪伴孩子;在参与的内容方面,父亲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孩子的教育活动中,而忽视了日常生活的陪伴活动。
(二)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存在问题
就目前而言,阻碍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原因有:
1. 家庭经济压力大
由于许多父母都想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资源,这使得部分母亲当起全职妈妈,一心一意地照顾家庭,而全家的经济负担就全部压在父亲身上,这使得父亲的压力变大,甚至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回家时疲惫不堪,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减少。
2. 受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许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职责,父亲负责赚钱养家,很少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孩子的一切也都由母亲包办。
3. 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
许多父母尚未意识到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认为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只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不了解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不知该如何去教育孩子,一味地把教育的职责交给教师。
4. 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不一致。
在家庭中,父亲对孩子往往有更严格的要求,孩子一旦犯错,父亲便会严厉批评教育,而母亲却会护着孩子,表示孩子还小,慢慢教育即可,家长之间的教育观念不一致,父亲在孩子面前也缺失了家长的威严,教育效果不好。
二、父亲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可见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相比起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孩子心思细腻,父亲的性格气质会让孩子更加勇往直前,养成独立、乐观的性格等。所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必不可少。
(一)是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的引导者
不难看出,现在社会上男孩不够坚强的倾向已经出现,这是由于男孩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父亲教育。父亲是孩子的榜样,在教育中,父亲的男性气概容易被男孩学习,对于女孩来说,父亲可以引导女孩认识男性、如何与异性交往等,既可使得男孩对自身有所了解,又可以引导教育女孩对异性的认识。
(二)是培养孩子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者
相对于女性,男性更加坚定、勇敢、勇于冒险、富有探索精神,母亲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而父亲则带给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品质,在日常的交往中,这些优秀的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孩子茁壮成长的陪伴者
据美国耶鲁大学连续12年的研究,从小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较高、学习能力强、善于交际。由此可见,幼儿期父亲参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且父亲的精力旺盛,富有探索精神、想象力、动手能力强,在教育孩子中,父亲更能带给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还能带领孩子动手操作,让孩子在学习与实践中发展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父亲通过身体运动,与孩子的互动,引导孩子运动等,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促进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减轻父亲的经济压力
由于父亲的收入是整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父亲的收入很大程度决定着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父亲身上的经济压力过大,同时也导致了父亲没有过多空余的时间来教育孩子。减轻父亲身上的经济压力的方法有:
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多设立公办园以及争取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当中
现阶段,国内的公办园仍较少,供不应求。许多家长为了把孩子送进公办园不惜花大价钱去买学区房,也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了环境优美、学费较昂贵的私立园,而这些的经济压力都压在父亲身上,所以尽快加大教育投入,多设立公办园以及争取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地减轻父亲身上的压力,同时使父亲有更多的时间加入家庭教育当中。
2. 母亲外出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父亲经济压力大的一部分原因来自母亲是全职妈妈,没有收入。而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便是从早上去,傍晚回,这段时间母亲并不需要照顾孩子,所以母亲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开始上班,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父亲的教育职责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的良好教育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所以父亲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要正确对待孩子,正确教养孩子。明确幼儿期是人一生的重要时期,许多优秀的品质都是从此时培养起来的,作为父亲,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把握孩子的各种敏感期,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要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对于幼儿来说,父亲的陪伴比物质的满足更重要。
许多父亲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就应该是“慈母严父”的模式,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严,严格地要求孩子,导致孩子从小害怕父亲,不敢直言自己的内心想法,孩子的内心也变得敏感起来。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应当是民主型,父亲需要建立威严以致更好地教育孩子,但是父亲应当威严且细致,善于启发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意,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
(三)提高父母的科学育儿知识
要提高父母的科学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但父亲也要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以便更好地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而提高父母的科学育儿知识,主要途径有:
1. 幼儿园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工作
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的地方,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里度过,教师比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幼儿园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可以把教师的经验传授给父亲,还可以把科学的育儿知识教授给父亲,让父亲了解并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把握好孩子的教育时机,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来教育孩子。
2. 政府颁布政策,媒体加以宣传
政府可以颁布《家庭教育指南》等文件,并在各小区、街道中加以宣传,设立学习班,以促进父亲更好地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或者将科学的育儿知识做成公益短片或者漫画,由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媒介,如电视、报纸等,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对父亲进行影响,让父亲在不知不觉当中习得科学的育儿知识。
(四)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要一致
在家庭教育当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观念要一致。比如:孩子做错事情,父亲在教训孩子时,母亲不赞同父亲的教育方式,便在旁边帮着孩子,说孩子还小,慢慢教育之类。这样,会导致父亲不能在孩子面前建立一个威严的形象,也会导致孩子不听从父亲的教育。
在父亲教育孩子的时候,无论母亲或者长辈是否赞同父亲的教育方式,都应该支持父亲,不应该打扰父亲的教育,过后再与父亲商量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蒋素馨.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李晓巍,魏晓宇.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母亲教养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7(05).
[3]朱海娟.幼儿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父亲参与的价值及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4]陈皓.父亲参与教养与3-6岁幼儿性别恒常性的相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5]马青原.3-6岁幼儿家庭的亲职教育需求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6]尹国强.父亲参与幼儿早期阅读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