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作者: 康东明

依托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0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势。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项目活动为依托的深度合作式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用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依托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 项目化教学 文化意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和内涵。因此,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意识,加强跨文化语言实践,向学生传递更多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多元的世界观,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国内教育发展的需求,基础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开展主题式、项目化等综合性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也称PBL)是将教材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完成相关的项目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内化吸收和拓展创新的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项目活动为依托的深度合作式学习模式。它体现了学用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依托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一、整理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了许多贴近生活、涉及中外文化的内容,涵盖了节日、美食、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有意识地整合相关文化知识。基于此,笔者以冀教版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为例,对小学阶段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统计和整合,见表1。

二、以项目化教学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关注文化主题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际问题解决或项目创作的过程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真实的项目成果来展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完成真实有意义的项目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笔者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主题学习中,采用项目化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英语基础知识,关注了文化背景与跨文化语言实践,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创新实践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的效果与趣味性。下面以“The Chinese Special Festivals”这一主题的项目教学为例。

(1)设定项目主题: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确定一个与英语复习相关的项目主题。我们以“The Chinese Special Festivals”为主题项目案例,总体任务为“用英语讲中国节日”,见表2。

(2)规划项目任务:将主题分解为总任务和子任务,以问题为驱动,明确每个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为了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推进,笔者会在项目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支架式的指导,如在项目启动前,要为全班学生准备“公告项目墙”,让学生使用项目墙来记录项目的目标和进展情况。

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弄明白以下问题:这个项目要求我做什么?我需要知道什么?我已经知道了什么?基于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填写项目知情卡。

项目知情卡

通过________________项目,我们要达成如下目标:

我的角色和责任:

我在项目中的关键时间点是:

在项目的中期,学生要学会记录项目管理日志以及下课通行证,以推进项目,并记录在项目中要学习的语言和技能知识。

下课通行证

今天我学会了:

我遇到的问题:

下一步学习计划或需要准备的内容:

在项目收官阶段,学生要检查项目展示的物品准备、观众反馈表等,填写项目规划卡。

项目规划卡

我的展示是关于:

我的观众:

我想让观众知道什么,感受到什么或做什么?

我的展示要怎么开头?

我展示的中间部分是什么?

我要怎么展示才能让它更有意思?

在后项目阶段,要对项目进行复盘,参与批判性反馈和修改的过程,评估项目过程的得失以及自己的成长和感悟,填写小组夸夸卡。

夸夸卡

我想夸的人:

我要夸他:

夸奖的理由或具体事例:

(3)实施项目流程,见图1。

项目化教学的项目产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支架式教学来实现。

①课前准备。

【课前任务一】Make a word net.(发散思维,你能写出哪些节日的英文,选出属于中国特有的节日,看谁知道的最多。)

【课前任务二】画一张自己小组所代表的中国节日大海报(留出书写区域);分工查询节日的时间、习俗、历史、寓意、相关故事等方面,完成分工墙。

②课中学习与展示。

在课中,学生通过诗歌、猜谜、说唱、视频、问答等学习形式,从节日的时间、习俗、历史、寓意、相关故事等方面更加深入了解不同的中国节日,能够比较中外节日异同,完成课前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的中国节日海报,并以团队形式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节日”展示会。

③课后巩固。

【课后任务一】根据课中学习的思维导图(不限于导图上的),以“My Favourite Festival”为题,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难度写一篇作文,见图2,图2。

【课后任务二,长周期作业】复盘讨论会:在这次项目小组合作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问题?本次合作中,你们觉得自己收获了什么?今后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方面?(写成感悟或做复盘研讨会)

【课后任务三,长周期作业】阅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节日绘本故事(不限于教师推荐的)。

(4)检测与评价。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主题的学业评价,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又要考查语言综合运用和实践的能力。

①基于基本文化知识的考题。

【例题1】读句子,选择相应的节日图片,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见图3。

1.People usually eat zongzi at this festival. Sometimes people go and watch the dragon boat races. It’s________.

2.People often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They eat moon- cakes and fruit. At night, they watch the moon. It’s________.

3.People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They have dumplings and a big dinner together. It’s________.

4.It’s a festival for old people. People often visit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They also eat rice cakes and climb mountains. It’s________.

②基于语言综合运用和实践的考题。

【例题2】阅读“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展示会海报,选择正确答案,见图4。

除了阅读海报的考查形式,考查这一主题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常用一段相关的中国故事,并设置一些问题。在作业环节中,笔者还拓展了相关的传统故事和绘本故事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文化主题。

通过以上的项目化主题学习,可以看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并不能孤立地存在,而应依托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活动,以及大主题大单元下的整体项目化设计和推进,前后关联,相互依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学习英语的表达方式,还应关注“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理念,把握复习过程的实践性、情境性、趣味性、整合性,以及可视化等特点。项目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式地在“做中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项目化教学下的跨学科学习打破了固化的学科界限,整合了多样的教学资源,优化了单元整体的设计思路,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地促进了小学英语学科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美国巴克教育研究院项目式学习计划.项目式学习指导手册:每个教师都能做PBL(中学版)[M].潘春雷,陆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