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徐燕【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既可以突破英语教材的局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又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教师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创设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采用信息化教学等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 文化自信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该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善于利用英语教学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心,从而取得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
英语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元素。小学英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语言教学相结合,可以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路,避免学生崇洋媚外,从而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际教学中的这个举措会促使学生主动对比中西方文化。这时,教师用英语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会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一、研读教材文本,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写英语教材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发扬西方文化,而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走出国门、振兴中华。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发掘教材中隐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学习中华文化。
以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本单元围绕“子女帮助父母做家务”这一话题展开,“子女为父母分担家务”这一行为是一种孝行体现,而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英语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则关于“孩子为父母做家务”的公益视频,并用单元内容的重点句型引发学生的思考:“What are you/they doing?”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词汇匮乏的情况。于是,教师可以引出关于家务劳动的动词短语,进而使学生可以顺利地对答刚刚的现在进行时态特殊疑问句。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中会帮助父母做哪些家务,使学生自主反思并体味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的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百善孝为先”这一古语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二十四孝图”,从而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顺利衍生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创设情景实践,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往,有些英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经常会采取机械式、灌输式等教学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于是,学生常常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师即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也是很难撼动学生内心的。因此,教师可以策划情景实践活动,借情景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者、体验者,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以苏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为例,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新年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以及相关语言表达。为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在课前准备阶段,播放春节的喜庆音乐,同时展示春联、红包等与春节紧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Anna和她的家人,用英语描述他们在春节期间的计划,如购买年货、观看舞狮表演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基于Story time板块内容,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春节贺卡,用英语写上祝福语,送给亲朋好友;或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春节菜单,用英语介绍每道菜的名称、做法和寓意等。通过动手制作贺卡和设计菜单,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实现在文化理解、语言实践、团队合作和文化传播意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鼓励自主阅读,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该课程以阅读、写作为主。新课标中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重视课外阅读的要求。那么,英语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读物,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可以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理想效果。
以苏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这一单元中的Story time板块是学生熟悉的安徒生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该故事讲述了一位国王受到骗子蛊惑而一丝不挂地上街,街上所有人都在假装附和、称赞皇帝的“新装漂亮”,这时只有一个小孩子道出了真相。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做人要真诚、诚实。“诚信为人”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诚信的英文短篇文章,引导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英译版的中国寓言故事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愚公移山》等,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更多的人生道理,并从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四、依托信息技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如春笋般涌现。教师既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生动性优势赋予一些文字生命。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媒体视频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实际教学中。
以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为例,本单元围绕话题“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展开。中国传统节日众多,每个节日中又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内涵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节日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前从线上搜索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等,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以动态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各地不同的节日习俗。如傣族人民在泼水节相互泼水表示祝福,藏族人民在除夕夜穿着艳丽的服装高歌狂舞,汉族人民在春节吃年夜饭、包饺子等。一系列生动美好的视频画面会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五、指向读写结合,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科目,阅读文章是语言类科目中的重要学习活动。同样地,英语教师通过学科教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举措也是阅读。而阅读与写作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相融合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接触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多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苏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为例,本单元讲述了西方的一些日常交际用语以及西方人们接受礼物的反应。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我国春节时期与好朋友互换新年礼物的场景,并试着用ours、mine、yours等名词性物主代词和所学的日用品词汇、日常交际用语写出自己在春节收到家人、好朋友礼物的场景,或者写下自己为别人送出新年礼物时他人的表现。通过写作,学生将主动发现中西方接受礼物的不同反应。之后,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收尾环节引领学生总结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告知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如此,在读写结合的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并在多种文化的冲击、碰撞中保持本心,形成正向的人生信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致力于重构教学理念,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文化要素,通过丰富的资源拓展,让学生既能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能汲取英语文化的优秀之处。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沟通与交流,依托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乐于且能够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我国建设文化强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路径多样。教师通过研读教材文本、创设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化教学、读写结合等路径,巧妙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聂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3(36).
[2]孙小双,郭宇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J].安徽教育科研,2023(35).
[3]吴心予.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