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作者: 王若君【摘 要】英语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蕴含深意的育人价值,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媒介。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应精选阅读材料,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 绘本教学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蕴含深意的育人价值,一直深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媒介。因此,绘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深度研究的意义,探究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英语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英语教学的根基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表演等方面的表达能力,包括对多方面知识的表达。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实现英语作为实用性语言作用的重要方面。同时,英语作为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英语学科的思维品质体现在英语思维独特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方面,表现在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思考和辨析的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习能力是判断个体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发展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能力,激活学习英语的潜质,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以上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二、小学英语绘本的特点及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绘本作为近年小学英语课堂及课外的重要阅读材料,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喜爱。其图文并茂的特点鲜明,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不同种类的阅读材料。本文主要以译林版《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图文的开放性
绘本作为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的教学载体,具有其独特的阅读指导价值。区别于其他阅读材料,绘本的信息传递载体不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图片。《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的每幅图片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如《跟上兔子》系列第一季四年级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绘本的内容为小兔子Zoe找妈妈,其中出现的小动物的身体特点被放大在每一页作为背景,图片冲击感强,对比鲜明。图片之间也蕴含着一定的逻辑性,学生通过图片的信息,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Zoe从找妈妈到没找到妈妈,再到有妈妈的心理变化。
文字辅助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但不能全面地表达图片中的每一项信息,因此绘本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教师在设计绘本教学时应做好分析学情的工作,借助绘本图文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图文,展开想象,根据所学内容补充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提升语言能力。
(二)内容的连贯性
《跟上兔子》系列绘本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除了常见的故事类,还有科学类、文化类、自然生物类等题材。每一类题材都有明确的主线,将内容有逻辑地联系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种内容的连贯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
如《跟上兔子》系列第一季五年级A Magic Card绘本的内容为Milu捡到一张神奇卡片,然后听取了三个人的意见,了解到了三个有趣的地点及当地活动,并在回家路上偶遇哭泣的小女孩,用神奇卡片送她回家。绘本中出现的地点和活动较多,整个故事的信息量较大。教师应利用绘本内容的连贯性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内容,提取信息,培养学生思路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三)情感的可塑性
绘本的价值不仅在于叙述和叙事的功能性,好的绘本能帮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收获情感体验。《跟上兔子》系列绘本在有趣的故事和内容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价值。如《跟上兔子》系列第二季五年级Old MacDonald’s Farm的内容是两兄弟在分家遇到障碍后,才意识到父亲Old MacDonald的用心良苦。所谓润物细无声,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应坚持多引导、多启发、少灌输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做法更能 有效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三、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预测故事情节,激活学生思维
教育家斯宾塞曾指出,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提问、反问与预测的方式,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预测阅读绘本,既能保持绘本内容的连贯性,又能引导学生寻找想要探究的信息,让问题与答案、已知与未知相碰撞,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跟上兔子》系列第二季六年级绘本I Love You, Dad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后,以绘本的标题作为切入点,根据问题“Why did the boy say‘ I love you, Dad.’?”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这既是对绘本的提问也是对情节的预测,这一预测不是空泛的猜想,而是基于绘本图片信息,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这种策略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提升语言能力的平台。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预测,乐于且积极阅读绘本,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在学生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获取到的信息。由于预测的不同,学生所获取的信息的侧重点自然有所不同,学生各抒己见则更能表达完整故事的情节性。不同学生获取的不同信息可以激活更多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的深入思考做铺垫。整节课以预测开始,借预测进行对比,利用信息差进行思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分层设计问题,连贯学生思维
以《跟上兔子》系列第二季三年级绘本Thank You为例,教师可以分层设计问题:“Who says ‘thank you’?”“Why do they say ‘thank you’?”两个简单的问题形成问题链,且紧扣故事主题,问题的分层设置符合学生看到图片后的思考逻辑。学生通过浏览全文,找出故事中多个人物,然后解决以why提问的问题。问题的分层设置将细节问题整合成为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问题,看似在解决“Why do they say ‘thank you’?”的问题,实则是检测学生能否寻找到故事信息。因此,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应站在学生角度,以学生视角思考并解读绘本故事,分层设置问题,整合问题的逻辑性,使问题更符合绘本内容连贯性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更换角度思考,培养不同学科思维
以《跟上兔子》系列第二季五年级绘本Where Do Babies Come From?为例,教师为了唤醒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一段采访国外小朋友对于“Where do babies come from?”看法的视频作为导入,直接切入这个话题。教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用科学课的思维带领学生探究,以babies from eggs和babies from mom’s body两种出生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让学生以科学课研究小组的形式阅读、研究,且完成自己的科学研究报告。
科学研究报告分为:研究问题(I wonder)、研究内容(I know)和研究反思(I think)。研究内容包括:生产方式(Ways)、相应动物(Animals)、生产过程(Process)、生产数量(Amount)、生产时间(Time)。其中,研究babies from eggs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为辅,教师帮助学生用英语的表达方式描述babies from eggs 的生产过程。在学生学习并理解之后,教师请学生列举出更多同生产类型的动物,并帮助学生总结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特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被激活了,甚至会用英文解释“还有像鸭嘴兽这样的哺乳动物却是卵生的”。研究babies from mom’s body的生产方式时,教师还可以编辑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
在学生研究完人类宝宝出生过程后,教师出示绘本中最后一张孩子们拥抱妈妈的图片,并提问:“Why does Jill do like this?”教师没有渲染母亲分娩不易的情感,而是请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完成研究报告。在完成研究报告内容时,学生能通过报告对比,感受母亲分娩的辛苦与不易,并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四)巧思细节处理,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作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项,也是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独特品格之一。文化意识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
文化意识的培养应重在教师日常教学的潜移默化中。以《跟上兔子》系列第二季六年级的Roy’s Maple Syrup Festival为例,该绘本内容是关于Roy在加拿大留学时,住家Mr Hood的儿子Phil为他介绍了当地特有的节日Maple Syrup Festival,帮助Roy开心融入异地生活的故事。该绘本以枫糖节为主题,综合全面地介绍了这一加拿大特色节日。在授课时,教师巧妙地选用了一首加拿大枫糖节歌曲作为引入,歌曲节奏和曲调欢快,歌曲中唱道:tap,tap,tap,tap,tapping the maple tree... 教师提醒学生如果唱到这句歌词,那么课堂讨论就暂停。在绘本教学中,这一细节的处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鼓励学生认识这一歌曲下的文化差异,为之后制作枫糖做铺垫。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枫糖节后,回归到绘本题目,并引导学生思考:“Do we have 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这一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我国传统节日及相应的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学生能进行个性化表达,达成文化知识迁移,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四、结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绘本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材料,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绘本,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发展能力与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佳宁,柯丹.教育戏剧融于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