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
作者: 吴学敏【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之一。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成分。指向批判性思维生长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提倡让学生独立思考,整合所学知识,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推理、判断和评价,最终实现绘本知识的迁移运用。文章以绘本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的教学为例,探讨以批判性思维发展为导向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 绘本教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其中,批判性思维是以逻辑方法为基础,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批判性思维将精神、技能和调控融为一体,形成系统,从而促进思维模式更加开放、理性。因此,批判性思维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小学英语绘本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提升思维品质的绘本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将旧知在新情境中重组整合,在探究体验中做出自己的推理和判断,并将从绘本中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中忽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目前,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已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开展了绘本教学,但其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依然停留在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词汇句法的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化提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看,大部分教师更多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及文化品格的提升,忽略了思维品质的培养,而英语绘本的学习恰恰是建立在学生对绘本故事理解基础之上的批判性学习,注重绘本知识的迁移运用。因此,忽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绘本教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度学习的实现。
(二)教学方法中忽视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现在广泛运用的英语绘本教学方法主要有图片环游、故事地图、拼图阅读和阅读圈。这些教学方法或侧重于对绘本大意的理解,或侧重于对绘本结构的梳理,抑或是进行小组合作阅读,侧重于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英语绘本的教学必然包括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但是对绘本知识的迁移运用也是应然路径。绘本教学中忽视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的指导,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输出质量。
(三)教学评价中制约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近年来,一线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英语绘本教学设计的最后往往只涉及对绘本故事本身的思考评价,很少对绘本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和审视。
三、以批判性思维发展为导向的小学英语绘本深度学习的策略
以下以绘本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以批判性思维发展为导向,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一)多元剖析文本,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深度解读文本,发掘绘本与批判性思维的契合点
批判性思维有两个维度:认知技能,包括解释、分析、评价、判断等;情感态度,包括生活态度和如何处理问题等。众所周知的《龟兔赛跑》讲述了乌龟接受挑战,与兔子展开赛跑,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故事的同时,思考乌龟获胜的原因,并通过文本中的词句分析,得出成功的因素,最终提炼出“成功的定义是战胜自己”。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解释和分析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评价和判断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中学会如何面对失败,重新定义成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设立思维目标,激发深度思考
在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如在教授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时,教师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本故事并准确运用副词。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地朗读和表演故事。
(3)对不同条件下故事可能的走向进行合理猜测,理解故事主题意义并形成自己对成功的理解和定义。
从以上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故事内容进行反思质疑,对不同情境下故事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猜测,让学生通过改编故事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发掘文本细节,引导深度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深挖细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解读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龟兔说话时的语气和运用的副词。师生对话如下:
T: Can you find important words?How did they say those sentences?
S1: He said proudly.
S2: He said calmly and quietly.
T: Just now we found “proudly, calmly and quietly”. We use adverbs to describe how people do something. Can you read it?
(生模仿模仿朗读)
T: All the adverbs can show their personality. Why did the tortoise say calmly?
S3: Because he wanted to have a try.
(师给出选择)
S4: Because his aim was not to beat the hare.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副词,让学生猜测词义,模仿表演,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将其与旧知整合,形成对《龟兔赛跑》的新认知。以批判的视角,引导学生思考乌龟平静说话的原因。
(二)引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在教授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后,抛出问题:“Do you know why the tortoise won the race?”学生先是按照常规思路回答:“Because the hare slept, but the tortoise walked and walked.”而后,教师马上追问:“Is it just because the tortoise walked hard?”问题引发学生产生质疑,跳出常规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后续绘本的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在绘本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质疑,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沉浸式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阅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自主阅读指定页码的内容,划出关键句,并完成与故事内容相关的表格。
通过完成表格,可以培养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提炼故事的主题意义做好了铺垫。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阅读,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提炼成功的必备品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小组探究中进行反思和批判,进行深度学习。
(三)巧设问题链,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工具。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提升度。英语课堂设问可以分为展示性问题、参阅性问题和评估性问题三类。
1.参阅性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阅性问题指无法预设问题答案的问题,学生在作答时参考一定的文本内容,在信息提取加工后进行推理判断。参阅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师提出的“Why did the tortoise win?” “Why did the tortoise say it calmly?”“Why are the other animals so excited?”都属于参阅性问题。教师巧设问题,帮助学生在故事发展的每个转折点抓住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提取加工,并进行推理判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师生对话如下:
T: Why did the tortoise win?
S1: Because the hare slept, but the tortoise walked and walked.
T: Why did the tortoise say it calmly?
S2: Because he wanted to have a try.
S3: Because his aim was not to beat the hare.
T: Why are the other animals so excited?
S4: Some of them are tortoise’s friends. They wanted to cheer for them.
S5: They wanted to know why the tortoise wanted to have a race with the hare.
2.评估性问题提高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评估性问题也是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对文本话题延伸,对作者观点意图等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评估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绘本的理解自由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在读后环节中,设计了“If you were the tortoise, what would you say?”“What will happen if the hare didn’t take a nap/ they had the race in the water?”两个问题。在为故事续编结尾中,教师给出两个选择,并让学生进行更多可能性的续编。
The tortoise smiled and said quietly, “______.”
A. I just want to beat myself
B. Yeah, I beat you
C. ...
T: If you were the tortoise, what would you say?
S1: I’m slow. I have short legs. But I beat you!
S2: You’re so proud. Next time, don’t be proud.
课堂的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不同条件下故事发展的几种可能性。接着,教师用“Why did the tortoise win?”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成功必备要素和品质,做到了首尾呼应,让学生领悟到成功并不是一味努力就能达成,其中既包含内因,也包含外因,成功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提炼成功要素,教师帮助学生将绘本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不是碎片化的语言知识和故事情节的灌输,而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整合、迁移和运用的思维性课堂。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结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设计层次化问题,让学生开展深度探究,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学习密不可分。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对知识理解基础上的整合和重组,需要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反思探究,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反之,通过深度学习,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会得到发展,学生也学会了主动思考,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并敢于质疑。以批判性思维发展为导向的小学英语绘本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前仔细研读绘本内容,找准绘本图文的关键之处,发掘绘本与生活的联系点,课上聚焦绘本故事的主题意义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敢于质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唯有如此,绘本的深度学习才得以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海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6).
[3]张园虹,张舒婷.让深度学习在英语绘本教学中真正发生:以“绘本Handa’s Surprise”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