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尖艺术”点亮儿童的“达美”世界
作者: 周晓妍【摘 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中小学美术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技能训练,而是向着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方向发展,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使命。“指尖艺术”课程通过手工艺活动传承和创新实践,培育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鉴赏力。“指尖艺术”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引导学生体验文化、提升自我,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关键词】“指尖艺术” 传统文化 美育浸润
一、“指尖艺术”课程的概念
“指尖艺术”通过手工艺活动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实践,强调触觉与视觉的协同作用,唤醒个体对美的感知与创造性表达。
“指尖艺术”的实践意义凸显在通过手工艺活动(如陶艺、衍纸和扎染等)来培育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审美鉴赏力。这些活动不单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精神的涵养。在“指尖”的精细操作中,学生得以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深邃,同时在创作旅程中培养个性与创新思维。
二、“指尖艺术”课程的由来
(一)来自“小帆船”达美课程群
登岸小学积极拥抱时代变革,致力于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推动教育领域的深层次拓展。学校秉持“一人一叶舟,千人千帆竞”的课程理念,逐步建立一个系统化、科学化、创新性的5.0版本课程体系。“指尖艺术”作为达美课程群落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手工制作教学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来自美术学科与校本课程的融合
学校致力于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将美术学科作为核心,积极寻求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通过“指尖艺术”这一美术特色课程,学校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美术教育与学校项目式学习、校本特色课程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学习体系。
(三)来自师生的艺术兴趣
美术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尖艺术”课程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如手工艺术活动,来丰富和活跃美术课堂。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单一模式,而且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起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任何特色课程建设都不是随意的、凭空的,应该基于政策、基于校情、基于资源,进行多维思考与科学建构。“指尖艺术”课程所承载的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三、“指尖艺术”课程的构建
(一)基于儿童立场,可视化呈现课程
“指尖艺术”特色课程图谱(图略)全面展示了该课程的丰富内容与结构,课程划分为传统工艺和创新项目两大板块。传统工艺部分旨在深化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理解与实践,创新项目板块鼓励学生在节日文化、手工艺制作、研学探索和创意表达中发挥潜力。
(二)实施整体运作,创新课程实施
【策略一】搭建校园“DA舞台”
在推进教育创新的征途中,学校秉承“小帆船”育人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而包容的成长环境。为此,学校精心打造了“DA舞台”,一个专为师生展示才华、分享创意、实现梦想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主动申请举办各类展示活动,如绘画展览、书法展示、诗歌朗诵等,以及开展主题多样的讲座和研讨会。这里见证了师生成长的每一步,记录了他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让优秀的榜样成为激励每个人前进的力量。
“DA舞台”是点燃激情、启迪灵感的沃土,让师生的潜能在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成为通往理想彼岸的坚实步伐。在“DA舞台”的照耀下,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策略二】成立“教师特色工作坊”
学校“教师特色工作坊”不仅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平台。源自教育与心理学领域的工作坊概念,其核心在于通过集体合作与交流,激发个人潜能,推动团队发展。
通过轻松愉快的工作坊活动,可以搭建一个分享知识、启发思考、相互学习、传授经验的系统化过程。学校鼓励具有特殊才艺的教师开设各具特色的工作坊,如谭华荣老师的陶艺工作坊、史丽丹老师的剪纸工作坊、刘巧珍老师的科创工作坊,以及罗涵娜老师的皮影戏工作坊等,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学习的空间。这些特色工作坊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策略三】推行“达美”文创
“达美”文化创意项目致力于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创意设计相融合,从而赋予美术文创作品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这种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创作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还能增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剪纸课程中,教师围绕党建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创作了一系列以“优秀人民教师张桂梅”、“我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手工剪纸作品。这些作品被巧妙地应用于扇面、手提袋、灯笼等多种日用品上,既美化了生活,也传播了正能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指尖上的艺术创作中,将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也让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时代的气息,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更多色彩和乐趣。
【策略四】展开“三全”行动
在“指尖艺术”课程的框架下,学校不仅提供基础的“达美”课程,还开设了特色课程和拓展课程,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学校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展示平台,如“DA舞台个性展”、工作坊项目特色展览、“廊韵”个人才艺展示以及文创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中来。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教师和学校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共创网络。学生在参与课程设计、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深入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
通过全员参与、全域研发、全程实践的“三全”行动计划的实施,“指尖艺术”不仅成为学生技能提升的途径,更成为他们心中温暖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通过这样的全面参与和实践,学生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之星。
四、“指尖艺术”课程的成效与展望
(一)成效
1.学生艺术素养提升
首先,“指尖艺术”课程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课程内容融入中国传统艺术技法、民间手工艺等元素,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美术技能,还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其次,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校本课程的框架下,教师通过美术特色课程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艺术作品。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美术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程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不断地艺术探索和集体创作中,学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学会了相互合作与协同工作,这为他们成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课程情意深化
“指尖艺术”课程促进了学校育人的全面发展,更源自于师生对艺术的共同热爱与追求。这一系列课程设计能够激发教师更浓厚的课程情意。
首先,通过课程的开展,教师能够更深入地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将其与美术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提升了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挑战与乐趣。
其次,特色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他们在教学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最后,“指尖艺术”特色课程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美术组教师在共同研讨、展览创思等过程中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增强团队间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3.学校特色品牌丰富
学校践行“小帆船”育人模式,立足每一个登岸学子的全面发展,“指尖艺术”课程对于学校特色“达美”课程的打造与提升具有显著成效。这一特色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成果展示上。同时,“指尖艺术”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展望
课程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还需要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实施的趣味性、课程评价的激励性等方面继续探索,将“一人一叶舟,千人千帆竞”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继续以“小帆船育人”为依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晓婷.得其“文化”而入,品其“内蕴”而深:以小学美术课为例谈如何在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2]石雁.引入传统文化,助力文化传承: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在传统文化层面的发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7).
注:本文系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指尖’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PXMS2023—019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