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语文命题的实践研究
作者: 何慧玲
【摘 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命题,既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激发学生文化认同感、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命题者要遵循坚持目标导向、紧扣教材内容、关联生活实际等基本原则,通过精选命题素材、丰富命题形式、设计进阶任务与创设真实情境,全面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判断力,进而推动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型。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语文命题;核心素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孕育、发展、成熟、丰富起来的一种文化,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等。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路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予以落实。命题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方向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等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小学语文命题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育人方式变革。具体操作时,可聚焦素材、形式、任务和情境等命题核心要素,依据《课程标准》设计题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选择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命题素材,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素材是语文命题的基础要素。好的素材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能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化的力量。《课程标准》指出:蕴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以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反映和谐互助、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以此为标准,可选取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命题素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言行举止,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如命制五年级下学期的试题时,以“童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研学为主题情境,下设“博物之观·探秘”“中国之梦·悦读”“世界之眼·抒写”三个“站点”,分别指向识字与写字(含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如图1)。每站包含两个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纵享艺术盛宴、致敬奥运人物、走近港珠澳大桥等六项内容。选择的命题素材中,涉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此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涉及巴黎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教练员,作为证明当代中国强起来的依据;涉及港珠澳大桥以及中国三位女航天员,分别代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习作《温暖的他/她》《漫画的启示》,则是对和谐互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社会风尚的宣扬。
这些素材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配合不同形式的测试任务,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整体反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
二、丰富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命题形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
形式是语文命题的重要因素。好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包含选择、填空、判断、简答等不同题型;具有综合性,强调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具有开放性,鼓励多角度思考和答案“去标准化”。《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结合这一要求,可选择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命题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家国情怀,在语言实践中增强文化认同。
以图1中的任务“纵享艺术盛宴”为例,由于学校曾组织五年级学生观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教师据此设计了一组题目,包括写书法作品、根据拼音写词语、选择字义等内容。
同学们观看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感受到了青山绿水的意境之美,纷纷赞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选择能展现《只此青绿》场景的一句诗,将其设计成一幅书法作品,要求书写正确、端正、美观,无涂改。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舞台上,演员们yí tài duān zhuāng( ),身姿tǐng tuō( ),伴随着gǔ diǎn( ),shú liàn( )地让每个动作xián jiē( )在一起,给人美的xiǎng shòu( )。
3.“赏《只此青绿》,众生纷纷誉之曰:‘美哉!善哉!’”与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选项是( )。
A.荣誉 B.信誉 C.赞誉 D.名誉
这组题目以《只此青绿》为素材,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体会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其中,第1题要求学生设计书法作品,将《只此青绿》的意境与本学期学习的诗歌结合在一起。学生先理解思辨,选择恰当的诗句,再创作书法作品。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四会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浸润在新时代文化中。第3题要求学生理解字义,考查点与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对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再看图1中的任务“致敬奥运人物”,与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我是小小讲解员”关联,引导学生勾连已学知识,将其运用到语言实践中。
奥运人物展中,同学们参与了“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巴黎奥运会上,马龙成为“六金王”。下列谐音歇后语适合形容马龙的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
B.梁山泊的军师——无用
C.四月的冰河——开动了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2.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由716人组成,其中运动员405人,平均年龄25岁。根据人物名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年龄别称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刘虹年近不惑,再战奥运。
B.郑好好豆蔻年华,勇于突破。
C.潘展乐弱冠之年,为国争光。
D.李隼年过花甲,仍心系祖国。
这组题目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结合对奥运人物的认识,设计口语交际类型的题目,题干呈现奥运人物卡,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内容列提纲,提取关键信息,完成“我是小小讲解员”的任务。
两道题目分别考查对谐音歇后语和年龄别称的理解运用,前者关联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后者关联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它们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模范人物的敬佩之情。
三、设计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阶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务是语文命题的核心内容。好的任务强调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认识、理解、记忆等低阶认知层次出发,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应用、高阶分析与综合表达。《课程标准》指出,任务难度要符合学业质量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基于此,可设计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阶任务,引导学生对试题进行解析、探讨和思辨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和价值判断,进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强化文化传播意识,发展逻辑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达。
一般而言,语文阅读能力分为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作出评价、解决问题这五个层级。据此,设计图1中的阅读与鉴赏类题目时,选择关于港珠澳大桥的系列材料来组成非连续性文本,选择刘洋、王亚平、王浩泽三位女航天员的故事来考查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以关于港珠澳大桥的非连续性文本为例,命题情况见表1。
上述形成层次的题目中,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知道“三地”具体指哪些地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形成解释的能力;第2题引导学生通读三则材料,整体了解材料的内容,找到文本中的关键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整体感知的能力;第3题引导学生写思维过程,考查学生形成解释的能力,以及对人物的思维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同时也与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相照应;第4题引导学生判断描写方法,写出感受,并尝试创意写作,考查学生作出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题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或联系生活,阐述对伶仃洋的理解,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情境是语文命题中任务产生的背景或环境。好的情境体现真实性、动态性和意义性。它应当指向学生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并能嵌入典型任务,与学生完成任务紧密关联。《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命题应坚持素养立意,“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为此,可创设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实情境,通过模拟社会热点场景、再现文化故事或重构生活语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联系,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悟文化之美,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审美感知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比如,上文提到的关于三位中国女航天员的故事材料中,介绍航天员王亚平时,呈现了她演示的制作水膜与水球实验以及陀螺运动实验。由此创设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借助跨学科知识,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在心中树立科学报国的志向,萌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人生理想。
再如,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在设计图1中的任务“观点碰撞——漫画的启示”时,有意融入社会热点,编排了呈现“旅游热”中的不文明现象的漫画(如图2)。在此基础上创设习作情境,引导学生深化对文明的认识,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课程标准》背景下,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命题,既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激发学生文化认同感、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命题者要遵循坚持目标导向、紧扣教材内容、关联生活实际等基本原则,通过精选命题素材、丰富命题形式、设计进阶任务与创设真实情境,全面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判断力,进而推动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型。未来,语文教育实践者应持续在命题中体现文化内涵、创新实践形式,以命题促文化传承,用文化塑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黄国才.语文课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核心要素、基本原则与关键策略[J].福建教育,2024(1):34-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盛群力.单元教学设计的程序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24(1):91-103.
[4]余琴.转化学业质量标准 情境嵌入典型任务:素养立意的小学语文命题策略[J].语文建设,2023(22):4-10.
[5]郭乐静.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命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29):13-17.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