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 张鹏 岳金凤

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0

摘 要 省级政府是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省级政府治理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德尔菲法选取18名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多轮调研与分析,进行评价指标的拟定和筛选,并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最终构建了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成效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治理主体由4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组成;治理机制由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组成;治理成效由9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组成。在实践层面,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发挥推动政策制定、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治理监测功能和推动治理持续改进等价值。

关键词 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5)09-0067-07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级政府作为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其治理绩效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及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皆强调要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省级政府统筹[1]。从治理理论视角来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2],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能助推治理能力提升,继而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借鉴上述理念,省级职业教育治理的主体是省级层面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机构,治理机制是省级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及其推进落实机制,治理效果是省级范围内职业教育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情况。本研究循着这一路径,尝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提升省级政府治理水平,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助力实现教育强国建设。

一、研究设计

(一)构建原则

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旨在全面、科学地评估省级职业教育治理的成效,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其构建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择应基于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确保指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系统性原则。职业教育治理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方面和层次。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要素和环节,涵盖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成效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评价指标体系能否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选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应可靠、具有权威性且易于获取,评价过程可行,保障绩效评价客观有效。四是动态性原则。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能够根据政策调整、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适时地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加贴近政策导向和时代发展变化。五是导向性原则。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治理情况,还应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职业教育未来治理的发展方向。

(二)构建思路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客观性,尤其是在评价对象较为复杂且需要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3]。本研究主要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匿名方式,反复填写问卷收集专家意见,以集结相关专家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选择咨询专家组,选择具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本研究开展提供有效支撑;第二,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调查表,进行专家组问卷调查;第三步,回收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处理,收集、归纳相关专家意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并依据此编制第二轮调查表,按照此步骤循环往复直至专家组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达成共识;第四步,基于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对各指标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分,根据赋分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协调性和专家权威度,删除“不达标”指标,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

二、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拟定与筛选

第一步,选取咨询专家。本研究选择专家遵循以下原则:专家要具备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专业素质,要保证专家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有职业教育管理与评价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本研究选择了省市教育行政机构、职业学校(含本科)、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的18名专家作为咨询专家。咨询专家中包括政府机关4人,研究机构5人,职业学校(含职业本科)6人,行业企业3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7人。

第二步,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拟定。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采纳相关专家咨询意见、对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8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步,编制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调查表并进行第一轮咨询。本研究主要对初步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咨询调整,调查人员除包含上述18名专家外,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单位领导、中层干部、普通职员等各类人员165名。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如下修改:针对一级指标,将“制度建设”调整为“治理机制”;针对治理主体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将“智库机构”调整为“职业学校”,删除“社会团体”,重新优化三级指标;针对治理机制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将原二级指标“政策发展、体系建设、学校办学、教师队伍、财政投入、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教学”重新进行优化调整为6个二级指标,即“党的领导、治理理念、治理内容、治理方式、治理结果、持续改进”,并重新优化了三级指标;针对治理成效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将“保障条件”细分为“背景条件、办学条件、师资条件和专业建设”,将“职教效益”调整为“资金投入”,增加“科研情况”和“国际化水平”两个二级指标,重新优化了三级指标,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步,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咨询表并开展第二轮专家咨询。此次调查主要面向专家对各项指标重要程度进度打分,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形成最终指标体系。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为指标重要度打分表:请专家对拟定的各指标重要度打分,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5分为“非常重要”,4分为“比较重要”,3分为“重要”,2分为“比较不重要”,1分为“不重要”。问卷的第二部分为专家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的个人信息、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以及打分时的判断依据,包括实践经验、理论分析、直观感受等。

本研究根据专家意见的可靠性,考核指标筛选标准:对于专家权威系数<0.7,指标重要性赋分均值<3.5分,变异系数>0.3的指标初步列为“删除”指标。专家的权威程度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预测精度,通常用权威系数Cr来表示,Cr=(Ca+Cs)/2,其中Ca表示专家打分时的判断依据,Cs表示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5]。权威系数Cr介于0~1之间,Cr值越大表明专家对内容的选择越有把握。专家的权威程度判断以自我评价为主。本研究中专家意见的权威系数为0.96,具有较高可信度。指标赋分变异系数反映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通常用CVi表示,CVi=σi/Mi,其中σi为i指标打分的标准偏差,Mi为i指标的平均分数。CVi越小,则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

调查结束后,根据专家打分情况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调整。删除指标:按照筛选标准,经研究讨论后删除“治理成效”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背景条件”;删除“研究机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国际交流与合作”;删除“学校规模”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近3年职业学校数变化”;删除“国际化水平”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出国留学生数”。修改指标:将二级指标“职教规模”修改为“学校规模”;将二级指标“职教结构”修改为“学生情况”。然后依据专家意见对修改后指标再一次进行专家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结束调查,形成最终的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第一轮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咨询和权重结果分析

本研究根据前述指标筛选流程,确定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层级的指标内容和阐释,向专家组详细说明每一指标的具体含义,避免对指标的理解误差,请专家组成员在不受他人影响下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填写指标权重调查问卷。专家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后,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对某一指标专家权重打分的结果求它们的算术平均值Wi,以此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其中n为参加第i个指标打分的专家数;Wij为第j个专家对第i个指标打的权重分值。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专家组打分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CV来验证,标准为各指标的变异系数≤0.3,表明专家的意见比较一致。第一轮打分表结果表明,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变异系数绝大部分在0.2-0.5之间,个别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0.6,说明专家打分的协调程度还需提高,需再次进行专家咨询。

2.第二轮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咨询和权重计算

本研究将第一轮专家指标权重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提供给专家组,并就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和内容向调查专家做出进一步解释和说明,由专家进行第二轮打分。计算各指标权重打分的算术平均值和变异系数,验证专家的协调程度。调研结果显示: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分均值在4.17~5.00之间,均大于4分,变异系数在0.000-0.120之间,均小于0.2,专家权威系数为0.96,说明专家对指标体系较为认可。最后,对第二轮专家对各指标打分的平均值在各自层级内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各指标的权重。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根据上述研究过程,本研究最终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省级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成效3个一级指标。其中,治理主体由4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组成;治理机制由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组成;治理成效由9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组成,见表1。

1.治理主体维度阐释

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中,治理主体包括政府机构、研究机构、职业学校以及行业企业等。它们各自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推动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治理主体之间需要建立平等、合作、共赢的关系,各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通过加强沟通协作、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政府机构作为职业教育治理的主导者,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多维度的,涉及政策执行、资源配置、监督评估、产教融合、区域协调、国际合作、服务提供等多个方面。通过省级政府的统筹和推动,可以有效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保障培养的人才及提供的服务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研究机构承担着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任务,其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涵盖了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质量评估、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数据分析、知识传播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可以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研究机构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更好地发挥治理主体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直接提供者,负责具体治理政策落实、产教融合的深化和发展、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高、内部管理的强化与增效、数字资源的建设与管理、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教学质量的保障与评估、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增强、国际交流的提升与拓展和示范引领的发挥与推动,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主要场所[6]。

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对职业教育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需求对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行业企业可以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与模式创新、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技能竞赛与质量评估、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此外,行业企业还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人才需求反馈与信息服务,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培养人才,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投身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