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 李静

自我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及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觉察和理解。对自己和他人差异的认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个体对自我的认识直接影响其自尊、自信和价值感的形成,也影响着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和对社会的适应。人的一生都在认识自己,自我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经验及其特征。那么,幼儿的自我发展有哪些经验特点?成人如何促进其自我发展呢?

一、理解幼儿自我发展中的自我中心,引导孩子自我概念的发展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孩子受到认知发展的局限,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如绘本《青蛙的画像》中老鼠会按自己的喜好来为青蛙画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会听到孩子说“这是我的,不要你动”“我不管,我就要”,也会感受到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得到的最多、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成人往往会把这些表现看作是不好的或有问题的,归因为自我中心。

其实,自我中心并不是认知上的一种缺陷,相反,它具有潜在的社会适应功能,能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主体的能动性。埃里克森在其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随着动作和语言能力的日趋成熟,3~6岁儿童的主动感不断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探索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他们能够摆脱当前事物的限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期望获得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关注和赞赏。如果成人能够认可和鼓励他们的主动探索行为,幼儿就会获得主动感,形成主动、大胆的品质;若受到批评或限制,孩子会产生内疚感,胆怯、保守。因而,成人可以通过鼓励孩子的行为和想法,支持他们去探索和创造,或交给孩子力所能及的任务,允许儿童以平等的身份参加成人活动等方式,帮助儿童从能力上认识自己,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

二、理解幼儿自我发展中的好孩子定向,引导孩子积极地自我认知

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好孩子定向。好孩子定向是幼儿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他们眼中有权威的成人的认可与赞许,希望成为他们眼中的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小贴画、一个五角星往往是孩子最宝贝和最值得炫耀的东西,因为这标志着他是一个表现好的孩子。他们也总是尽可能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外界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孩子。如一个小男孩因为作品做得好而得了一张奖状,乘坐地铁时,就一路举着向路人展示。

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是孩子想要展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表达自己作为独立人的需要,也是借助他人的评价来确立自我的过程。社会学家米德和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指出,儿童是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态度和评价等来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与儿童关系密切的父母、教师等重要他人的评价直接影响儿童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所以,父母和老师要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影响,理解孩子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对孩子进行恰当的、以正面为主的评价,引导孩子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认知。

三、理解幼儿自我发展中的自尊与自信,引导孩子积极地自我体验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重要性以及自我形象等的一种积极情感体验。一般来说,自尊开始于3岁左右,稳定于学龄初期,发展于青春期。幼儿期的孩子开始努力表现自己的独立,体验靠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能被他人信任和认可的。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信心就是自信。自尊感强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多自信。个体自尊感极度不足,就表现为自卑。自卑是一种与自信相反的消极评价和体验,在幼儿期主要表现为退缩行为。

幼儿的自尊、自信和自卑都跟他们得到来自成人的关注和照顾密切相关。充分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看重、关心和爱护,是幼儿形成自尊自信的基础。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了解幼儿的身心需求,并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回应,通过提供积极的互动和爱的关怀,与孩子建立信任、安全的依恋关系,特别关注孩子对爱、安全和归属需要的满足。同时,成人应给予孩子做决定的权利,鼓励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等自我体验。如让孩子自己选择每天穿的衣服、参与整理房间或洗碗等家务,参与周末活动安排等家庭决策。

四、理解游戏在幼儿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在角色扮演中促进自我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其自我发展的“催化剂”。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在游戏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和创造,在与他人和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实现自我发展。特别是,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他人需求和想法,理解自我与他人的不同,也能促进幼儿对自我情感的识别和表达。

实践中,儿童既需要从事扮演性的游戏,扮演角色,也需要承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角色,并履行与角色相应的责任。成人要尊重儿童角色扮演的热情,给予他们角色扮演的选择权,为扮演活动提供条件支持,并引导儿童不断生发、体验新的扮演活动。还可以跟儿童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承担的角色,如天气播报员、清洁工等,促进儿童服务和责任意识的形成。

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园丁与木匠》里说:“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自我在个体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人理解孩子自我发展的特点,支持孩子逐步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构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为儿童完善自我、成为自己奠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