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阿成海摘 要: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大概念”整合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框架中进行学习。大单元教学不但强调知识的广度,更注重深度和系统性,特别是在任务驱动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创设等方法,学生不但完成知识的学习,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文章研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探讨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实践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语文;任务导向;跨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4-0044-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面临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挑战。传统的单篇单元教学模式侧重知识点的单一传授,未能有效整合知识体系,限制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通过“大概念”整合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在宏观知识结构中进行学习。大单元教学强调整体性与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文化素养,同时注重跨学科整合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 大单元教学概念
大单元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大范围知识覆盖”,而是在教学设计上进行的整体性、系统性重构。这一模式强调的是知识的结构化和关联性,将零散的知识点融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但关注具体知识点的传授,而是通过“大概念”来统领整个单元内容,帮助学生从宏观视角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
二、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全局观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从整体视角来规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不同单元之间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大单元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整合与联结,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传授。因此,设计时需要避免知识点之间的割裂与碎片化,保证每个单元之间形成内在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二)知识结构化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不但要考虑知识的广度,还要关注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在这一过程中,核心的教学原则之一是通过“大概念”对单元内容进行统摄与整合。大概念的提出旨在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和把握知识,突破传统教学中孤立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通过“大概念”进行内容的整合,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模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三)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大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大单元教学通过围绕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促进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与思考。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不但是简单的作业,而且是通过情境创设和任务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进而提升其综合素养。任务导向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但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
三、 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重构
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重新审视并重组教材中的内容。传统的教材设计通常是按单元划分,每个单元自成体系,而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则侧重于跨单元、跨学科的内容整合。教师应根据“大概念”进行单元内容的统摄,将多个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通过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能够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重构不但是对知识点的简单重组,而且是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情境,将知识点融入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和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层次联系与实际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看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培养起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小学语文与社会科学大单元为例,该单元通过整合语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围绕“大概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教学,通过多学科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通过任务驱动型学习促进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在大单元教学中,核心概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穿整个单元的思想主线,将语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将学习描写自然的诗歌、散文等文本,如《论自然》和《大自然的诗篇》,分析这些作品中的自然观念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科学中,学生将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探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后果;自然科学部分将着重讲解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环保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与目标设置
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情分析为制订教学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兴趣点,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从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提供依据。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把大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子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其能力范围内得到适当的发展。
例如,教师通过精心策划,以“大概念”统摄全单元的知识内容,选择“经典小说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作为一个大概念,并围绕这一大概念展开教学。具体包括从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的经典课文《西游记》(选段)、《鲁滨逊漂流记》(选段)、《水浒传》(选段)。这些课文不但具有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塑造,而且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与情节之间的互动关系。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发现学生对人物和情节的基本理解能力较强,但在分析人物性格如何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人物的外在行为与情节之间的联系,但对人物内心动机及其与情节之间的复杂关系理解较浅。为此,教师决定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获得提升。
对理解较为基础的学生,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和示范,帮助他们理解如何从表面行为推测人物性格,并通过情节的变化理解人物性格的影响。教师通过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如何影响故事的进展,逐步引导学生发现人物与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设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引导他们分析人物的内心动机与情节发展的深层次关系。例如,教师通过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如何从一个冒险者转变为一个成熟的生存者,探讨人物心理变化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其他小说中人物变化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在目标设置中,教师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小组合作任务,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共同分析人物与情节的关系,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模拟小说中的人物,深入理解人物的动机与情节的交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
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活动设计不但要关注知识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活动的设计应当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参与感和探索精神。分组讨论、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都能够帮助学生在合作与实践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有效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以“人物与情节的关系”大单元课堂活动设计为例,教师选择《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和《水浒传》等经典课文进行教学。
1. 活动一:人物性格分析与情节探究(分组讨论)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首先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组指定一个小说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或《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深入阅读课文,讨论并分析所分配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探讨该人物如何影响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向。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该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该人物的行为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果人物性格发生改变,情节会如何变化?
通过这种讨论,学生不但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还学会如何将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紧密联系。例如,在分析孙悟空的性格时,教师鼓励学生探讨孙悟空的叛逆性格如何推动取经的冒险过程以及他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冲突如何推动情节的展开。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与人物相关的具体文本片段,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详细讨论,并用具体的文本依据支持他们的观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讨论,最终向全班展示分析结果。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如果孙悟空更为温顺,取经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这种反思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人物与情节的关系。
2. 活动二:角色扮演与情节再创作
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人物性格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教师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需要选取小说中的一段情节,并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或《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通过扮演角色,学生重新演绎情节,体会人物的内心动机及其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水浒传》中,学生可以选择武松的情节,通过扮演武松来感受他的复仇心理,并探讨他的这一行为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样,学生在扮演鲁滨逊时,可以通过体会鲁滨逊面对孤岛生存压力时的心理变化,思考这些心理变化如何推动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并改变他面对困难时的决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故事情节的关键片段,并与学生讨论情节中的关键转折点。学生根据角色特征准备台词,并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就表演过程中的人物行为与情节进展进行讨论。教师组织反思环节,帮助学生总结人物性格如何影响情节的进程。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索,表明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地整合零散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大概念”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合理设计任务驱动型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探索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贤强,吴欣歆.主题任务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新探索[J].语文建设,2023(4):4-9.
[2]马彩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24(3):32-37.
[3]谭梅,范月.推进多元统整,指向深度学习——探索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J].四川教育,2023(14):26-27.
[4]冯晓.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3(14):71-73.
[5]郭晓雯,代建军.大概念统摄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33):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