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英语绘本进行的中西方文化研究

作者: 张小艳

摘 要: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加强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研究旨在探讨中西文化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以期通过绘本这一载体,实现文化教育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结合。文章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并从文化渗透的角度提出了如下参考建议: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精心选择英语绘本;加强绘本阅读指导,促进中西文化渗透;组织多元绘本活动,实现文化创新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文化渗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4-0084-04

绘本作为儿童的“人生第一书”,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英语绘本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承载着语言学习的功能,更在文化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但是,目前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画面语言的感知上,忽视了文化渗透。针对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进一步挖掘英文绘本资源,加强文化教育,以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一、 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精心选择英语绘本

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绘本,学生能够接触到中西方文化元素,并获得跨文化的培养和熏陶。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对绘本的选择,重视对绘本中文化元素的梳理和挖掘,为中西文化的有效渗透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立足教材话题,引入配套绘本

教材话题引领着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也为绘本选择提供了参考。在选择英语绘本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话题进行研究,挖掘其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然后引入配套绘本,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了解中西文化的机会。

为落实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译林版英语教材迎来了全面改版。为更好地辅助改版后的新教材英语教学,相关单位全新推出了《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这套依据《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专为中国学生打造、与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匹配的英语分级读物,是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的全新升级,既适合作为同主题子语篇融入课堂单元整体教学,也适用于课后阅读和家庭阅读。基于此,教师则根据教材单元话题,选择合适的配套绘本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旨在渗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This is my friend”的单元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话题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中选择A new friend,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感受Amy和Tom在交往过程中高兴和失落的情绪,思考朋友相处的要义;同时结合故事内容恰当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友的原则,进而让学生学会尊重并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这样的绘本选择是对教材话题的延伸,让学生能够在拓展阅读中获得价值引领,并奠定跨文化交流的思想基础。

(二)结合文化教育,拓宽绘本选择

由于中西方政治、历史、习俗的不同,中西方的文化必然是有所差异的。英语绘本在创作中必然会从多方面展现这种差异,而选择优质绘本、引导绘本阅读则有利于学生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并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绘本,还应拓宽视角,以开放的态度精选更多优秀的绘本,以充实课后阅读、拓宽学习视野,实现文化渗透。

例如,为了提升中高年级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西文化面对面》系列英语绘本。系列绘本以中西文化为主题,通过对比的形式介绍了中华民族及世界的优秀文化,旨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饮食篇以波波星的宇航员Jim、Sara、Bio探索地球上的饮食文化为切入,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主题场景,了解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包含中国传统食物、西方传统食物、中国菜系、世界菜系、中餐礼仪、西餐礼仪等;地理篇以三个主人公探索地球上的城市与景点为线索,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主题场景,游览中西方各具特色的城市和景点,包含上海、北京、纽约、伦敦、长城、西湖、埃及金字塔、比萨斜塔等;节日篇创设了三位主人公探索地球上的节日风俗的场景,带领学生了解中西方的传统节日,包含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以体验中西节日文化的无穷魅力。在课外拓展阅读中,教师充分利用绘本内容,设计趣味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化包容的态度、增强跨文化意识。

二、 加强绘本阅读指导,促进中西文化渗透

在英语绘本中,图文并茂的故事和生动鲜活的角色塑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透过图画、文字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增强文化意识。

(一)基于绘本故事,趣味导入,实现文化感知

绘本以其图文结合的巧妙方式,将文字与绘画艺术完美融合。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叙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设计情节时往往借助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增强故事张力,同时在故事中融入了历史、文化等元素,为学生的文化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理解绘本故事是学生感知文化的前提。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发挥绘本优势创设趣味化的故事情境,促使学生有效感知并理解文化元素。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课内外融合阅读活动中,教师从江苏版《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中选择了相应的绘本故事The Moon Cakes。故事主要介绍了小主人公Shu和她的妈妈、弟弟在中秋节回到老家与祖父母、亲戚团聚一堂的美好经历。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先是通过复习主教材的Story Time进入主题语境,聚焦“Chinese festivals”主题组织讨论;然后,利用多媒体图片提出问题:“What happened to the moon cakes?”促使学生提取封面信息,预测故事内容、猜测主要情节,进而通过事件发展顺序开展阅读,把握主人公在遇到麻烦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并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理解主人公对中秋节的重视,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发展了文化素养。

(二)围绕故事提问,导图构建,助力文化理解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围绕故事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文化理解的重要手段。学生完成对绘本故事的初步了解后,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梳理文本脉络,并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提高文化认识。例如,在英语绘本The Moon Cakes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在学生通读绘本后,重点指导他们提取Shu在中秋经历回到家乡、丢失月饼、焦虑担心、寻回月饼、合家欢聚的信息,然后以story map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其中,在分析家人对待丢失月饼的态度和行为的基础上,开展体验式阅读,并设计问题启发思考:“Why does Shu put the moon cakes under the seat? Why doesnt Shu go to sleep during the journey? Where are the moon cakes now? How does everyone feel?”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顺了Shu的行为,也根据家人的态度体会了绘本中传递出的“关爱家人、重视传统、传承美德”的情感,进而真切感知了中秋节期间家人团聚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利用思维工具培养了学生概括梳理能力,深化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利用问题启发了学生思考,增进了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三)引导语言输出,价值引领,丰富文化体验

英语绘本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文化意识。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输入,还要重视语言输出,设计表达任务,并加强价值引领,促使学生表达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英语绘本The Moon Cakes的阅读指导中,教师结合故事内容设计了语言表达任务:①跟读绘本原音,内化语言,并根据story map,复述故事内容。教师观察学生语音语调、情感表达以及复述表演的完整程度和演读能力,评价学生的语言输出效果。②展开小组合作,结合绘本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参与讨论,与学生共同梳理总结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关键信息(when, special activities, special clothes, special food, the meaning),充分锻炼学生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③尝试用英语讲述一段你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教师围绕故事引导进一步讨论,呈现故事所传递的浓浓的节日情感,并通过价值引领,促使学生理解传统节日重要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这样的教学设计实现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绘本故事,同时也能够在文化体验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凸显文化的育人价值。

(四)结合故事内容,对比分析,增强文化意识

文化对比是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方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上的不同。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教师首先应当承认、尊重和学习不同的文化,认识到每个语言的背后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然后,在英语绘本阅读中设计文化对比活动,促使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诠释,引导学生欣赏和尊重文化多样性,进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例如,在完成英语绘本The Moon Cakes阅读任务后,教师拓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新的阅读文本。文本中包含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和美国节日感恩节的介绍,包含时间、食物和活动等基本信息,旨在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两个传统节日的差异。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设计看、听、说等活动,促使学生理解短文,了解中秋节和感恩节的时间、饮食和节日活动;引导学生尝试用核心语言描述、介绍中秋节和感恩节,并对比分析中秋节和感恩节所承载的意义,进而感受这两个节日的异同。这样的拓展阅读丰富的主题内涵,也让学生在对比剖析中西方传统节日差异的过程中理解了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深刻认识了中外文化的异同,提高了文化认识。

三、 组织多元绘本活动,实现文化创新探索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故事的感知和理解,还应为学生的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提供机会,让他们结合绘本主题进行探索实践,创新展示东西方文化现象,以深化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升跨文化素养。

(一)组织绘本展演,促进文化交流

在中西文化融合与渗透的框架下,组织英语绘本展演是一种创新而有效的文化交流方式。通过精心策划的绘本展演,学生不仅能够以直观的方式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价值观,而且能够通过绘本角色扮演、故事复述和创意表达等互动形式,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与共性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应结合英语绘本阅读搭建展演平台,指导支持学生以充满创意的方式呈现绘本故事,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例如,为了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五年级英语教师组织策划了以“阅读英语绘本,展现趣味故事”为主题的绘本表演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选择绘本故事,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小组合作协调能力,编写剧本、准备道具、搭建情景、设计动作等,把英语绘本故事搬上了舞台。其中不仅有对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Little Red Riding Hood,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等西方经典故事的再创新,也有对《西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经典故事片段的新演绎。学生用流利的英语、生动的神情,使故事的情节更具感染力、使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并在中西方经典民间故事的分享对比中进一步认识文化的异同。这样的英语绘本展演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锻炼与展现自我的舞台,促使他们在模仿与表现中提升了对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在中西方经典故事表演中深刻体会并展现出了文化的差异,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支持绘本创作,提升文化素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