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收藏

作者:李晶晶

皇室收藏019世纪晚期  德国黄檀木、果木嵌鎏金花纹桌

1729年,德国萨克森地区的统治者奥古斯都二世把德累斯顿皇宫(Residenzschloss)的拱顶西楼用来收藏他的珍宝,共有几千件艺术品(不包括油画),这是最初的“绿穹珍宝馆”(Grünes Gew?lbe)。现在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宏伟的珍宝博物馆之一,还是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这里收藏有15到18世纪的宫廷珍品,珠宝、金饰,以及用琥珀和象牙制成的宝物、宝石器皿和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青铜塑像。自1729年对公众展出开始,人们就可以在行宫的拱顶房间里参观萨克森统治者收集的无与伦比的珍宝收藏,如约翰·迈尔修·丁零格(Johann Melchior Dinglinger)的“大莫卧儿王朝的宫廷国家”或金制咖啡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绿穹珍宝馆”9个展厅中的3个都毁于盟军轰炸,但是这些珍宝则被安全地藏身于他处。1945年苏联军队抢走了这些珍宝,后于1958年归还给德累斯顿州立艺术收藏馆。2006年9月1日,绿穹珍宝馆在经过重建后重新开放,文物修复工作者和科学家从全部艺术品中整理出一批独一无二的展品,陈列在9个展厅10个房间内,其中包括琥珀厅、象牙厅等,每个厅有各自的展览主题,其陈列的物品令人震撼,这些展品也找到了其荣耀的归宿。

德累斯顿是德国萨克森州的首府,坐落在易北河两岸的宽谷缓坡上,气候温和。德累斯顿最早于1206年被提及,并被发展为选帝侯以及后来的皇家领地,之后成为历史上的萨克森王国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所有德意志亲王当中,萨克森的统治者400年来以他们作为艺术保护人和收藏家的眼光而著称。选帝侯智者腓特烈(14861525)是马丁·路德的信徒,他曾试图按照意大利宫殿(他年轻时探访过这些宫殿)的模式重塑他的首都,以此提高本国的文化水平。在创立维滕贝格大学之后,他邀请路德、斯波拉丁和墨兰顿去那里担任教授。但他对艺术的兴趣主要在于他渴望让自己的名字永远活在艺术的纪念碑中。选帝侯奥古斯都(15531586〉)很早就积累了一批引人注目的藏书,后来他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多少有些传统的艺术品,以及那个时期的珍奇古玩。他们的直接继承人很好地照料了这些收藏,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它们有所增加。

16971706年及17091733年,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奥古斯都一世(16701733)当选为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为了确保他的波兰王冠,奥古斯都二世改变信仰,皈依罗马天主教。由于他的领地民众基本都是新教徒,所以这一行为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同时也展现出奥古斯都对权力的渴望和野心。他在位期间,除了对领地的野心之外,他还让德累斯顿成为欧洲的文化名城,使萨克森人对艺术的资助达到了全盛时期。

皇室收藏11710~1720年  德国皇家萨克森木质鎏金方桌

这或许与奥古斯都二世年轻时游历欧洲大陆的经历有关,他显然对路易十四治下辉煌的凡尔赛宫和法国宫廷的气派与奢华非常向往,回国后他学习法国人以赞助艺术来提升他的贵族权威。他在德累斯顿尽力模仿路易十四,不断收购艺术品和改进建筑,并下定决心要把他继承来的伟大收藏置于更加合适的环境中。1701年德累斯顿王宫的一场大火给了他借口。1711年茨温格宫(通常被认为是德国洛可可艺术最精美的样板)开始建造,奥古斯都二世指派王室医生约翰·弗雷德里希·冯·休彻博士来遴选和重新安排这些收藏。茨温格宫把一连串的建筑统一起来:一幢巨大的宴会厅,带有浴室和洞穴的舞厅,石柱廊,以及赏心悦目的人行道,还有花园和瀑布。这些都是那位造诣极高的玩具制作师和建筑师珀佩尔曼的杰作。20年后,这项任务终于完工了。印刷图版被编纂成洋洋十大卷,有自然陈列馆、数学沙龙、印刷室以及艺术馆,后者藏有16和17世纪的油画,直至19世纪依然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还有军械库和绿色穹顶大厅,最贵重的珠宝和陈列柜藏品被安置在这间大厅里。

现在茨温格宫的内部被辟为博物馆,其中的陶瓷馆是世界收藏瓷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进入瓷器馆,可见其装饰的华丽,整座建筑物都装饰成所谓的“印度风格”,即东方风格的材料,瓷器被展现在经过雕刻的镀金底座和支架上、悬挂于墙上,这是欧洲一直以来陈列瓷器的习惯,背景则是绘有中国或日本人物花草的织物或纸质墙饰,宜兴陶和青田石雕也被巧妙地融入了室内设计。这里的瓷器大部分为奥古斯都二世收藏,一共有3.5万件瓷器,现在对外展出的只有10%,即2000件瓷器,剩下的都在仓库里。

皇室收藏218世纪晚期  德国皇家果木鎏金柜

奥古斯都二世最传奇的故事是在1717年,为了得到普鲁士帝国腓特烈·威廉一世的127件中国瓷器,他用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近卫骑兵去交换,那些瓷器的价值相当于2.7万塔里尔(德国旧银币),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身价百倍的中国瓷器因此被称作“近卫花瓶”,至今仍陈列在德累斯顿茨温格宫博物馆内。1865年这些瓷器在易北河对岸的另一个宫殿展出,直到1962年才搬回茨温格宫。在巴洛克时期,收藏和展示东亚瓷器是欧洲宫廷统治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可以享受的快乐,可以说德累斯顿陶瓷收藏馆的建立归功于奥古斯都二世,如今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宫仍然保留着17至18世纪重要的中国和日本瓷器收藏。

奥古斯都二世的一生都倾注于艺术品收藏,他在萨克森的主要住所,如茨温格宫、王宫、莫里茨堡和皮尔尼茨宫,被彻底翻新、重新装修,以最新潮的方式装饰。在他生命的最后,奥古斯都二世订购了大量的立式橱柜。1727年,大约有55只柜子被运送至宫廷。1733年选帝侯去世以后,莫里茨堡宫的物品清单上有21只橱柜,一年以后皮尔尼茨宫的清单上有多达55只橱柜。

皇室收藏318世纪  德累斯顿制作的带有萨克森皇家标志的胡桃木橱柜

欧美的博物馆常会定期清理库存,将一些重复的艺术品拿出来进行拍卖,其好处是可将现有的收藏品精炼,同时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购藏更好的藏品。茨温格宫的陶瓷博物馆就曾拿出一批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瓷器拍卖,如今在市场上可根据瓶底的特殊记号分辨。今年奥古斯都二世及家族的一部分家具被拿出来进行拍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些收藏中许多物品都归东德国家艺术馆。2014年这些收藏终于为萨克森自由州收回,于是有了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可以收藏本属于皇室的艺术品。

其中一件制作于18世纪的带有萨克森皇家标志的胡桃木橱柜,双拱顶设计,两边拉门的内饰为日式漆器设计,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显然受到当时亚洲风尚的影响,橱柜里有各种各样的抽屉和暗格。另外两只萨克森皇室橱柜,则带有非常典型的英国家具形式,它起源于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受到广泛的欢迎。在整个欧洲北部,从海牙到哥本哈根,特别是在德国北部,所有的橱柜生产厂家都受到英国家具设计的巨大影响,以至于这种橱柜通常简称为“英国柜子”。这一点在德累斯顿尤其明显,两只橱柜可能是为奥古斯都二世和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希·奥古斯都制作的。

皇室收藏4德累斯顿茨温格宫陶瓷博物馆内展出的陶瓷藏品

早在1731年,德累斯顿木匠行会允许学徒制作带写字台的英式橱柜,作为他们学成出师的证明。1733至1734年,制作英式橱柜已经成为了必考项目,即使是高度保守的公会组织都再也不能忽视英式橱柜快速增长的人气。德累斯顿英式橱柜同真正的英式橱柜使用的木材相似,德国人又注重细节,因而德累斯顿产的橱柜很快得到其他市场的认可。当整个欧洲都在为进口中国瓷器而疯狂时,也只有奥古斯都二世决心在新成立的迈森工厂仿制中国瓷器,对中国装饰风格的研究,也影响了德累斯顿家具的制作。 皇室瓷器选帝侯古董奥古斯都德累斯顿收藏艺术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