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勒的缎带

作者:何潇

阿尔勒的缎带0( 阿尔勒的传统服饰可以追溯到18世纪,并保存至今 )

阿尔勒的女人像一个谜。在古典时代,诗人、作家、艺术家便称颂她们的美。画家劳德莱克在提及阿尔勒的时候,会忍不住赞美那里“神奇的光线”和“拉丁样貌的女人”。凡高画过许多幅阿尔勒的女人:《艺术家母亲的肖像》、《阿尔勒女人》……这些女人神态不同、面貌各异,但都穿着阿尔勒当地传统的服装。在画家看来,这种“忠于传统”的行为是一种值得褒奖的美德。在他的画作中,画家用了细腻的笔触,来描述这些传统的当地服饰。《阿尔勒女人:吉努夫人在读书》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幅:画中的中年女性正在读书,优雅娴静,其穿着的黑色衣裙和白色披巾,正是阿尔勒最为典型的传统服饰。

阿尔勒的传统着装可以追溯到18世纪,其诞生的原因是“法兰西式的”,随意而欢快:阿尔勒的女人们希望穿得有别于他处,索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区域着装。但后世人赋予了这个标志性着装更深刻的含义。在诗人弗里德里克·米斯特拉看来,阿尔勒的传统着装,是普罗旺斯的文化身份,具有符号化的意义。作为普罗旺斯文化的杰出代表,米斯特拉复兴了沉寂的普罗旺斯语,将它变为活生生的文学。1904年,米斯特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颁奖词称其“作品犹如一座高大不朽的纪念碑,用以荣耀他所钟爱的普罗旺斯”。进入20世纪后,其倡导的“文化符号”说法,获得了更广泛的接受。

即使都属于阿尔勒的传统着装,亦有多种分类。最主要的着装方式有四种:帽式(bonnet)、花边式(gansé)、领带式(cravatte)和缎带式(ruban)。在这四种中,又以后两种最为主要。因为着装者年龄、身份及穿着场合的不同,每种着装分为不同等级。比方说,帽式是专属于儿童的着装;而花边式只有年轻的女性在盛大节日可以穿着。女孩儿们在头发长到一定长度后,可以穿着领带式的,在此之前,她们只能穿帽式。

在阿尔勒的着装中,最为醒目的标志是其发式及头巾。阿尔勒发式是一种十分古典的盘发方式,富于十八九世纪的风格,操作起来并不十分复杂:将头发分为两部分,分别盘至头顶,以小发梳固定。与这些小发梳固定在一处的,是一顶阿尔勒式的头巾帽,它将头发完美地掩盖起来,也成为整个造型的亮点。因为场合的不同,头巾帽的材质也不同,有时选用华丽的蕾丝与刺绣,有时则是简单清爽的白色小帽。

领带式是一种较不正式的着装。在过去,它通常由该地区的农妇佩戴。城里的女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戴着它,但绝对不会出现在隆重的场合。“领带”呈四方形,边长约65厘米,通常由棉布或亚麻布制成,颜色多为白色或奶油色,配以简单印花。在佩戴的时候,有些人会装饰上蕾丝与刺绣,令这个简单的物什更具观赏性。

女孩年满15周岁以后,便可以正式地“佩缎带”了,这是她们第一次穿着正式的传统服装。头巾帽被一种矩形的织物所替代,即所谓“缎带”。这是一种制作精良的宽带子,中心多具花纹装饰。用其将头发包裹好后,以别针固定。通常情况下,这种缎带是蓝黑色的,在正式的场合里,会出现更多的颜色。如果你是一位年长的女性,在处理发式的时候,可以更为容易一些,简单地将头发收拢盘起,再裹上一条心爱的缎带,便算完成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阿尔勒传统服装受到巴黎风尚的影响,并随之发生改变。在不同时期,可以看到不同的阿尔勒着装:短袖夹克、“路易斯-菲利普式”、拿破仑三世式……但阿尔勒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一方面,它参照“时尚风向标”巴黎进行改良,却并不完全同化,依然保留着自身的特点。正是这种求同存异的态度,让它在来来去去的潮流之中,存活了下来。到了19世纪末,阿尔勒传统服装改良成了更为简单、现代的形式,并沿用至今。

如今,若你在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到达阿尔勒小城,那么庆祝自己的幸运吧——阿尔勒传统的服饰节在此时举行,你将看到那些盛装的阿尔勒女人们和著名的阿尔勒传统服装:在她们的头上,你会发现精美的缎带——自1835年起,它便出现在阿尔勒女人的秀发之上,自此未被取下。此时,你会明白19世纪的巴尔扎克在《风雅生活轮》里为什么会如此说:“服饰既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文 / 何潇) 阿尔勒缎带普罗旺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