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儿童与动物的天性共鸣

作者: 顾文琴

“我”是一个5岁小男孩,“我”有个最要好的朋友——狮子。有一天,“我”邀请狮子到家里去做客,爸爸挑剔狮子的脚底太脏、头发太乱,妈妈要求狮子穿上衬衫、戴上领带,姐姐批评狮子咔嗒咔嗒摇椅子、边吃东西边说话。于是,为了迎合大人的要求,狮子不得不梳好头发、蹬上皮鞋、穿起衬衫、扎紧领带、抬起屁股、闭上嘴巴……一只大狮子,为了“我”这个朋友,被大人们“教育”得非常乖巧,可“我”和狮子的心情却极为压抑,最终爆发……

看到儿童与动物的天性共鸣0

绘本封面上,大班的孩子们一眼就读出狮子和“我”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友好的、亲密的。

“狮子和小男孩应该是朋友吧,小男孩躺在狮子肚子上睡觉,一点也不害怕!”

“狮子的表情笑眯眯的,好像很享受的感觉。”

“狮子和小男孩会互相帮助的。”

读懂同甘共苦的纯真情谊

绘本的第一页,印证了孩子们的猜测,我读文字,孩子们看图——“我和狮子是好朋友。”

在第一遍共读绘本中,我和孩子们通过共同思考3个问题,感受到了狮子和小男孩之间纯粹而动人的友谊。

问题1:狮子和小男孩为什么能做好朋友?

一个是人类的孩童,一个是森林的王者,绘本中的狮子在小男孩面前温顺无比,小男孩也丝毫不畏惧狮子的威严,这样的对比反差吸引着孩子们翻开绘本寻找答案。

“狮子和小男孩开心地在一起踢球。”

“他俩玩累了就一起睡觉休息。”

“小男孩有三明治也跟狮子分享,一人一半。”

“哦,我看出来了,因为狮子和小男孩一起玩,一起吃,还一起睡觉,慢慢就变成最要好的朋友了。”

故事中,小男孩和狮子从一同在草地嬉戏,一同爬上高高的树开始,就相互陪伴、相互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直观感受到跨越物种的深厚友谊,体会到朋友间的吸引与信任。

问题2:小男孩和狮子为对方做了哪些事?

我把问题首先抛给孩子,再和他们边阅读边寻找,孩子们的小手都高高举起。

“狮子去小男孩家做客,采了两朵紫色的花送给小男孩。”

“小男孩为狮子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邀请狮子去家里做客,还有一件事就是为了狮子向其他人发火。”

“当爸爸和妈妈指责狮子的时候,小男孩的表情是在为好朋友担心,这也是小男孩为狮子做的事情。”

孩子们非常投入,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表达各自观点,并和我一起做了梳理。小男孩为狮子做的事:邀请狮子做客,担心狮子被责怪,跟家人抗议、发火;狮子为小男孩做的事:采花、梳洗、穿戴、变得安静、发出可怕的吼叫。

故事中的小男孩和狮子都在为这份友谊而努力付出,在共同经历了他人的不理解,一起努力挣脱了束缚之后,他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一起奔跑在森林中,不再有迎合,只有真诚的陪伴。

问题3: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

很多孩子都选择了绘本的最后一页——狮子和小男孩依偎着坐在一起,欣赏着远方的风景,配文说:我和狮子是好朋友。我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狮子了!

“最后一幅画让我感觉很温暖。”

“我被狮子和小男孩的友谊感动,大狮子的背影太帅了!”

“这个画面最打动我了,因为很有爱。”

“我觉得小男孩和狮子有太了不起的友情,再也没有困难能把他们分开……”

看到儿童与动物的天性共鸣1

“‘我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狮子了!’就是朋友爱的表白,我喜欢这句话。”

也有孩子最喜欢狮子大声吼叫的画面。

“嗷——狮子大声吼叫,太酷了!他这是帮助朋友的表现。”

“狮子又回到超威武的样子,头发像钢针一样一根根竖起来了。”

还有孩子喜欢小男孩和狮子在草地上玩耍的页面。

“两个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吃东西,一起聊天,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喜欢狮子和小男孩自由玩耍、快乐相伴的时候,没有人喜欢狮子被指责、被要求的画面。

孩子们读懂了这段不同寻常的友情——真正的友谊不在乎外表,不在乎差异,只在乎两颗心的相互理解。

体会儿童与动物的自然天性

绘本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小男孩和狮子的互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与动物共处的乐趣。

“看,他们一起跑得多开心啊!我也想和狮子一起玩。”

接着,绘本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狮子为了与小男孩的友谊,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狮子应邀来到小男孩家做客,捧着一朵小花站在门口。为了深层次解读狮子的内心,我在这页做了停留,引导孩子们细细观察。

“这一页的狮子在干什么?”

“狮子采了花去好朋友家做客,很小心翼翼的样子。”

“狮子来到了小男孩家门口,捧着花的样子看上去端端正正。”

“狮子第一次去好朋友家做客,肯定有点紧张。”

看到儿童与动物的天性共鸣2

“我觉得他想要表现得好一些,他有些期待,他心里还有一些忐忑。”

孩子们的观察和表达让我惊喜,我接着追问:

“狮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为了朋友,狮子想让自己看起来有礼貌。”

“第一次去好朋友家做客,一定不能空着手去啊,留下好印象!”

“狮子一定是想,到好朋友家会碰见谁呢?应该怎么做呢?所以有点担心。”

后面的情节正如孩子们所猜测的,为了给小男孩家人一个好印象,为了朋友,狮子不再咆哮,不再展示他的獠牙,穿上小男孩爸妈所喜欢的衬衫和鞋子,安安静静地吃蛋糕,变得不像狮子了……小男孩在默默承受着这份友谊的分量后,终于为了狮子遭受的委屈和束缚而向家人爆发:“我才不喜欢这样的狮子呢!”这一刻,狮子和小男孩都明白了,真正的友谊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本来的样子。

我问孩子们:“如果你是绘本中的小男孩,你喜欢什么样的狮子呢?”

“我喜欢头发炸毛的狮子,因为很帅气。”

“我更喜欢本来样子的狮子,狮子是丛林之王,他就应该是威风的。”

“我喜欢生气的狮子,因为他很帅,也很凶。”

“我喜欢不穿衣服的狮子,那才像真正的狮子。”

“我喜欢凶猛的狮子,因为这原本就是狮子的样子。(小男孩的)爸爸妈妈说的那些都是在命令狮子,不是原本的样子了。”

“我喜欢不穿衬衣的狮子,这样的狮子才会开心。”

“我喜欢不穿衬衣的狮子,因为狮子本身就不穿衣服,自由自在的。”

孩子们的感受和喜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却和绘本的深意不谋而合,也提醒成人——爱护、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反思成人遵循的教育之道

《狮子和我》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们内心的渴望,也反射出一个家庭、一所学校的教育生态。孩子们纷纷对绘本中的“爸爸”“妈妈”和“姐姐”表达——

“我想对爸爸说,你太凶了!你这样对待任何小孩都是不对的!”

“我还是喜欢温柔的妈妈、宽容的妈妈。”

“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你们不觉得你们的要求太高了吗?请多点耐心……”

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都渴望有理解他、呵护他、包容他的养育人,我与孩子的共读再次引发我对童心的思考。

看到儿童与动物的天性共鸣3

“如果我有一只狮子朋友,我会带他去海边捡贝壳,还会和他一起看日落。”

“如果我有一只狮子朋友,我会带他到我的幼儿园,一起玩骑行游戏。”

“如果狮子是我的朋友,我就想他做快乐的自己,不要为我改变。”

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比丰富,他们的情感是那么丰沛充盈。敬畏童心,就是尊重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理解他们的每一次情感流露,陪伴他们一起成长。这也是该绘本传递的教育理念:遵从孩子的天性,不设限,不苛求,让爱与包容成为引导孩子成长的灯塔,轻轻照亮他们探索的脚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红溪实验幼儿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