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作者: 宋建

孩子的生活离不开温暖亲密的关系,其中,爱的能力起到调节孩子与他人关系、实现和谐对话、促进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从生命之初的自我中心,到学会体谅他人,再到主动做出关爱他人的行为,孩子爱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作为父母,我们如何激发孩子爱的情感、培养孩子爱的行为呢?

同理心是孩子爱的能力发展的基石

故事《滑不完的滑梯》中,大大恐龙用自己的身体当滑梯,给森林里的动物们带去无限欢乐。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小猴注意到大大恐龙一直在让大家玩滑梯,也许他也想玩呢?其他动物也察觉到大大恐龙的感受和需要,主动关心、照顾大大恐龙,最后用智慧帮助他一起玩滑梯。这种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和立场,并表现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愿的特质,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孩子爱的能力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促进他们的情感、道德以及责任感的发展。

培养孩子爱的能力0

孩子的同理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生命伊始,婴儿通过哭声、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自己,还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1~2岁这一阶段,孩子开始注意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然而,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有限,还不能回应他人的需求。3~6岁,随着心理理论的发展,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作出一定的关爱他人的行为。学龄期,随着心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孩子不仅能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还能根据情境和他人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回应。这个阶段孩子的同理心逐渐成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等。

在正向互动中激发孩子爱的情感

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是同理心的生物基础,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模仿他人的行为,感受他人的感受。然而,同理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我们长期不予理睬或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能力,大脑负责这个功能的神经元区域活跃度就会日趋下降,直至不再敏感。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同理心的发展特点,在正向的互动关系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同理心的发展,激发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0~2岁,当孩子对自己的感受混沌不清时,父母要帮助孩子把他们的感受用语言明确标注出来。研究表明,婴儿的感受和需求如果能被妈妈准确地识别并表达出来,他们的幸福度和共情能力会明显提升。比如,当宝宝因为尿湿而哭闹不止时,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宝宝尿湿了很难受,让我来给你换。”“换好了,干干爽爽的,舒服啦!”2~3岁,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求。孩子开始识别他人的情感,还会萌发关爱他人的举动。这个阶段父母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下班后,孩子主动迎上去帮妈妈把拖鞋放好。这时候,妈妈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谢谢宝宝替我拿拖鞋,感觉宝宝在关心我,我好开心。”得到正向反馈的孩子会愿意做出更多利他的行为。3~6岁,孩子的心理理论进一步发展,逐渐能站在他人立场看待事情,父母要经常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感受问题。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问:如果对他……他的感受会……比如,同学摔倒了,如果你去嘲笑他,他会高兴吗?当孩子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后,我们可以问他合适的行为是怎样的。如前述的情境中,当别人摔倒了,我们去安慰他才是合适的。只要父母坚持这么做,孩子富有同理心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持久。学龄期,孩子大概在6岁以后开始出现推理能力,这可以帮助他沿着某个线索去推测事件的发展和对方的感受,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沟通:你觉得如果这样对待小朋友,他会怎么想呢?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爱的行为

?爱的能力是联结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我们要在真实的生活里激活它、唤醒它,教孩子学会将爱的情感转化为爱的行为。

首先,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需求,并做出适当的回应。心理学博士、国际婴幼儿研究协会成员陈忻在《整体养育》中指出,如果父母很温和,能够跟孩子充满情感地交谈、玩耍,能够敏锐地察觉孩子的情绪,并做出富有同理心的反应,那么孩子在别人遇到困难或者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做出类似的反应,比如安慰或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今后也会有更加积极的关系。

其次,以身作则,教孩子爱的语言和习惯。小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会无意识地吸收环境里的情感生态、关系模式。如果父母对身边人尊重、理解、体贴、周到,那么这些也会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孩子对大人的爱发乎天然,但孩子对大人的体贴、关心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熏陶出来的。比如,当家人很累时,我们要给家人休息的时间,同时教孩子在家人入睡时不可打扰;教孩子父母下班回家后要主动问候;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

培养孩子爱的能力1

最后,带孩子参加志愿活动,服务他人。如冬天了,和孩子一起给流浪猫搭建一个家;去敬老院给老人讲故事;出门旅行的时候,抽出一段时间清理沿途的垃圾等。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孩子从只关心自己的小世界逐渐关注更为广大的世界,看到人们不同的生活样态和需求,当他能够发挥自己微小的力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他会觉得生活别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爱的能力的发展建立在同理心、情绪、认知、行为控制等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不可揠苗助长,因为道德上的早熟和智力上的早熟一样有害。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当下的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培养其爱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