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上的四季

作者: 王慧

粉笔匣里的短粉笔茬儿总是比整支的多,它们安静地蜷缩在铁皮盒的角落,像是深冬里尚未烧透的炭,还留着零星的火种。今晨擦黑板时,粉笔灰簌簌落下,落在袖口,像缀着未化的春雪。第一缕阳光正巧爬上窗棂,半截白粉笔从指缝跌落,在水泥地上滚出曲折的痕,倒像是哪个顽童遗落的简笔画。

春日的课堂总是喧闹而充满生机的。晨读声漫过窗台,像春潮涌动,一波又一波地拍打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我总爱看那些攥笔的小手,有的指节发白,像初春尚未舒展的柳芽,有的则松垮垮地悬着,笔尖在纸面随意地画着圈。铅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那声音仿佛能听见嫩芽顶破冻土的微响,是生命在春天里萌动的声音。

待到蝉鸣聒碎窗玻璃的盛夏,教室里仿佛变成了一片清亮的荷塘。作文本上新生的句子像初展的荷叶,有的还蜷着怯生生的边角,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有的已经能够托住露珠似的比喻,展现出独特的光彩。有时,在批改作业时会忽然怔住——某页边角蜷着只墨色蝴蝶,细看原是涂改的痕迹,错笔叠成翅膀的褶皱,在横线间轻轻震颤。那是孩子们思维的翅膀,虽然还不完美,却充满了灵动与想象。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孩子们的脸上带着专注而认真的神情,仿佛每一笔每一画都在描绘着属于他们的世界。

秋风吹来桂花香时,教室里的朗读声也变得丰润起来。轩轩终于敢举手念课文了,他的声音脆生生的,像新摘的菱角,清脆而响亮。批改作业时,常常能看到惊喜:某个总把“休”字写成“体”的孩子,突然在偏旁间画了一棵小树,树荫下倚着一个歇脚的人影。红笔悬在半空,竟舍不得画圈了。那是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是他们在学习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窗外的树叶渐渐变黄,飘落在教室的窗台上,像是秋天的使者,带来了收获的讯息。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字迹越来越工整,句子越来越通顺,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落雪的日子,教室里的景象格外迷人。玻璃上的冰花漫漶成字帖里的飞白,小汐用小手在窗上捻出一个“江”字,三点水竟在暖意里洇成涟漪,撞散了工字旁的堤岸。孩子们围过来看,呵出的白气蒙在玻璃上,模糊了窗外真实的水面。他们的小手在玻璃上比画着,仿佛在和冬天的精灵们对话。教室里暖烘烘的,孩子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驱散了冬日的寒冷。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我不禁想起幼时的自己攥着半截红砖,在乡间坑洼的泥泞里写“人”字。那时的砖灰落进冻红的手背,像打铁铺散落的火星。而今看着孩子们在雪地里写字,横竖撇捺渐渐连成诗句,才懂得教育原是种子的旅行——有的种子要等春风,有的需经寒冬,但终会在某个清晨,抽出意想不到的新绿。

暮色漫进教室,值日生正踮着脚擦着黑板。粉笔灰轻轻扬起来,在夕阳的余晖里织成金色的网,擦拭的湿痕蜿蜒如篆,水珠顺着沟壑滚落,在粉笔槽汇成细流。那些未写完的偏旁,未纠正的笔顺,未讲完的典故,都在暮色里静静发酵,等待着下一个清晨的到来。望着笼住墙角的《二十四节气歌》,我忽然明白,三尺讲台原是个奇妙的节气钟,而我们都是守着光阴的农人,在童声琅琅中,等一季又一季的花开。

在四季的轮回中,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在悄然成长。他们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逐渐学会用笔书写自己的世界;从最初的胆怯羞涩,到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最初对知识的懵懂,到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在教育的田野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就是那辛勤的园丁,用知识的雨露滋润他们,用爱心的阳光温暖他们,用耐心的等待陪伴他们。

教室里的四季,是孩子们成长的四季,也是我们教育生涯的四季。在这四季里,我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让我们继续在这三尺讲台上,用心去耕耘,用爱去浇灌,等待着每一个孩子在属于他们的季节里,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作者简介:

王慧,常州市教科院附小(荆川小学)语文教师,江苏理工学院外聘教师,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若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