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撷英

试题撷英0

摘 要:本文以“回南天”“广西八角产业”和“中国采棉机发展”等地理事象为基础,创设情境命制试题,主要从试题设计、命题思路、试题解析等方面探讨试题命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热点试题;试题设计;命题思路;试题解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5)05-0050-04

一、“回南天与广西八角产业”试题设计

【试题设计】

回南天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多发于我国华南地区每年2至3月。其形成关键是空气露点温度(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大于室内物体温度。图1为回南天实拍图。

八角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香料。八角树喜暖、喜湿,不耐旱涝,幼苗期喜欢阴蔽和弱风的环境。广西上思县八角种植条件优越,但每年春果采摘期常遇“回南天”,导致八角无法及时晾晒,影响品质。图2为广西地形分布图。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广西每年2~3月回南天的形成过程。

2.简析回南天期间上思县有利于八角幼苗生长的自然条件。

3.针对回南天给上思县八角产业带来的困扰,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答案:1.广西位于华南沿海,每年2~3月冷、暖气团在此交锋。前期,受冷气团影响,室内温度低;后期,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迅速来袭;暖湿气流受北部南岭山脉及冷空气阻滞,流动性差;进入室内遇冷液化,形成回南天。2.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气温高,湿度大;多云雾、小雨天气,荫蔽条件好;空气流通弱,风力小;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不易积水。3.气象部门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回南天”专项预报,指导农户分批、有序采摘八角,降低储运损失;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型烘干设备,提高烘干效率;建设具有屏蔽潮湿空气功能的存储室;加强交通、物流建设,加快八角外运速度;招商引资,推动八角就地加工产业的发展等。

【命题背景】

1.回南天

岭南春来早,每年2~3月,冷、暖气团在此交锋。广州气象部门统计显示:2024年2月23日至3月2日,广州创下20年来的阶段低温纪录;而从3月3日开始,海上暖气团强势反扑,气温迅速上升,水汽几近饱和的暖湿空气进入室内,碰到冰冷的墙壁、瓷砖地板、镜子、玻璃窗等物体后,快速凝结成水珠。“地板水汪汪、墙上湿漉漉、空中雾蒙蒙”,这就是华南地区的“回南天”。回南天的形成过程类似于从冰箱中拿出一瓶冰可乐,冰可乐表面很快有水珠形成并流动;又类似于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迅速蒙上一层水雾。这两个生活现象中,移动的是“冷源”,而在回南天形成过程中,“冷源”不动,移动的是暖湿的气流。2024年3月初的广州回南天中,地表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3 ℃以上,“冷源”强,空气湿度大,形成强度极大的回南天。

回南天期间,地板湿滑易摔倒,食物受潮易变质,衣物“衫穷水浸”,电器故障短路,给民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初来华南的北方朋友,在回南天期间想通过“拖地”或“开窗通风”来缓解回南天潮湿天气,都是行不通的。应对回南天最好的方法是密切关注天气,在暖空气到来(刮南风)之前紧闭门窗,隔绝外界水汽;如果已有水汽进入室内,可用抽湿机进行抽湿,然后耐心等待北风到来再开窗通风。好在这个季节冷、暖空气交锋频繁,一般不超过一周就会有北风到访。

2.回南天与广西八角产业

广西是中国八角的主要产区,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占全球 80% 左右。八角不仅可用于烹饪,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于啤酒、饼干等的调味,在药用工业中,有驱虫、健胃、祛痰等功效,同时,还广泛用于牙膏、化妆品等轻工业制造。早在清朝年间,广西八角榨制的茴香油就已远销法国,成为法国香水重要的香料来源。

广西上思县种植八角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优越,所产八角香味纯、颜色正、品质佳,但每年春果采摘期的回南天给采摘、晾晒、储运等带来诸多不便,成为制约八角产业发展的“一道坎”。当地政府组织气象专家联合调研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做好‘回南天’发生日期、强度、持续时间的预测预报”,通过精准预报指导农户进行分批采摘、有序加工;在此基础上研发、引进现代化烘干设备,建设具有屏蔽潮湿空气功能的存储室等,多管齐下提高加工效率,保障八角品质,让科技更好地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1]。

【命题意图】

1. 学以致用,发展核心素养

正如华南地区的朋友难以想象北方的鹅毛大雪一样,北方朋友对华南地区湿漉漉的回南天也表示难以理解,这是中国国土面积广大、自然特征多样的直接表现。

回南天属于地域性天气现象,其形成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但其形成原理简单,是大气中水汽遇冷液化的结果,与雾、露等天气现象有相似之处。将“回南天”引入试题,情境生动形象,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调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落实了课标“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的要求(选择性必修1.4)[2]。学生在解决该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调用诸多区域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乡村振兴,体现地理担当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优秀的乡村产业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化顺利传承,同时,也一定是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种种困难,而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需借助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地理技术等,这是地理学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学科优势,也是地理学科的责任担当。

试题以“回南天”小切口考查广西八角大产业。首先,引导学生用地理眼光分析回南天期间八角幼苗的生长环境,认识回南天的生态价值,养成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人地协调发展观。同时,在解决回南天对广西八角产业的困扰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回南天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应对其不利影响的首要对策是做好精准预报,而预报的前提是对其形成机制有正确的认识并建立气象模型,以此养成“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地理知识在乡村助农中的应用,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

【试题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回南天多发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属于地域性天气,其形成与华南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海岸线延伸方向等关系密切,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同时,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学生在作答时需说明冷气团控制在先、暖气团影响在后的时间顺序。

第2题考查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学生需从文字信息中读取八角的生长习性,结合回南天独有的暖湿天气进行作答,并与第1题的空间尺度作区别,从广西地形图中读出上思县的地形为低山丘陵。

第3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该题按考法分类为建议措施类,开放性强,但“加强天气预报”为必答点:回南天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持续时间不会很长,气象部门需做好“回南天”发生日期、强度、持续时间的准确预报,指导农户分批采摘,避免积压。其他角度: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和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陈映珊/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510700)

二、“中国采棉机发展”试题设计

【试题设计】

材料一:采棉机在新疆被称为“下蛋机”,采棉机将棉花吸入机内后压缩打包成由金黄色包装膜包裹、重约2吨的圆柱体棉包,称为“金蛋蛋”。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新疆采棉机打破了国外采棉机价格高、售后服务较差的垄断局面。新疆传统采棉时间为每年9月下旬至11月初,采棉机大规模使用前新疆棉花主要靠人工采摘,2023年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超过85%。

材料二:棉花喜光热、旱作、忌渍,棉纺织工业染色、印花、整理、洗涤等环节耗水量、排污量大。阿克苏为“中国棉都”,位于天山南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线中段的重要节点,面积1.442万平方千米,2010年,国家级示范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成立,是我国西部面向中亚与欧洲的重要纺织品出口基地。图3为阿克苏区位示意图。

[<E:\钟兴贵\250428-\地理教育2025第5期\地理教育2025第5期-数据\陈继革-1.eps> 图3 阿克苏区位示意 ]

1.从劳动力与市场角度阐述新疆使用采棉机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分析新疆大量使用国产采棉机的原因。

3.推断阿克苏成为“中国棉都”的区位条件。

4.说明阿克苏地区大规模发展棉纺织产业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1.减少用工,降低用工成本;采棉效率提高,缩短采棉时间,不易错过棉花销售行情,市场适应性增强,提高经济效益。2.制造技术水平提升,国产采棉机性能提高;国产采棉机价格低,投入资金减少;售后服务到位。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棉花品质好;适合种植的面积大、产量大、地价低;距离中亚与欧洲市场近;政府扶持力度大。4.水资源需求增大,加剧水资源短缺与河湖萎缩;大量种植单一作物,易造成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与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棉纺织工业污水排放量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景观。

【设计思路】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也是我国最优质的长绒棉产地,但长期面临着采棉机械化不足的问题。2010年前,新疆的棉花采摘主要依赖人工,每年的9月下旬至11月初,是新疆的采棉季节,采棉专列载着采棉大军来到新疆采棉。然而,劳动力短缺以及用工成本高成为了制约新疆棉花产业成为优势产业的关键因素。国产采棉机的崛起打破了西方采棉机价格高、维修不便的困境,大大提高了采棉、压缩、打包的效率,解决了用工短缺的问题,并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国产采棉机已开进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向南美延伸的重要支点巴西,走向了国际市场。国产采棉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并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以此作为命题材料,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可使学生体会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农业增效中的关键作用。借助这一案例,让学生对科技在发挥区域优势以及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南疆区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促使其对南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意识到在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

【试题解析】

第1题。劳动力角度:棉花采摘、压缩与打包通过采棉机一体化完成,大大减少用工支出,使得曾因用工成本高、采棉旺季招工难的种棉困境得以根本性改善,极大提高了棉农种棉的积极性。市场角度:原先采摘季拾花工难找,采摘时间长达2个月,易错过棉花最好行情;现在随着采棉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采棉时间极大缩短,市场适应性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提高。

第2题。国产采棉机价格远低于进口采棉机,大幅减少了棉农的资金投入,减轻棉农负担;由于我国制造业的进步,国产采棉机采摘效率等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采棉机的垄断局面;同时,国产采棉机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产业链完整,零部件供应充足,维修更方便,维修成本更低。

第3题。将阿克苏建设为“中国棉都”和国家级纺织城示范区,主要目的是将新疆棉花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突出优势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新质生产力。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土质疏松(天山南麓),棉花品质好,为优质长绒棉;适合种植的面积大,产量大。社会经济条件:靠近原料产地,长绒棉量大质优;位于西部地区,劳动力与土地价格相对东部地区较低;“一带一路”建设,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大,新疆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与东部地区相比,阿克苏距离中亚与欧洲市场更近,运费更低。

第4题。阿克苏地区大规模发展棉纺织产业,大面积种植棉花,尽管棉花为旱地农作物,耐旱,但消耗的水资源增加,导致区域水资源更为短缺,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河湖萎缩;大量种植单一作物,易造成土地荒漠化与盐碱化、区域生态恶化;纺织工业染色、印花、整理、洗涤等环节耗水量、排污量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建设基础设施导致自然景观发生改变。

·陈继革1,金雷2,刘昱3/1.台州市永宁中学(318025);2.台州市黄岩区实验中学(318020);3.宁波华茂高级中学(315100)

参考文献:

[1] 吴天明,侯君杏,蓝玉峰,等.“回南天”困扰八角品质提升的气象服务对策——以上思县渠坤村回南天预报服务成果为例[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5):76-8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