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机制构建
作者: 赖继年 张健 徐凌飞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富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根基。其以人民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革命意志的精神体系。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以筑牢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等价值。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需要构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机制,如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共同发展、深化理论研究与创新教学方式同步并行、政府政策推广与教育主体协同发展。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国家认同;认同教育;大学生;价值意蕴;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1-0006-05
Abstract: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s the spiritual source of the people of the CPC, which is rich in profound theoretical origin and historical foundation. It is centered on the people, guided by Marxism, and with communism as its ultimate goal, possessing a steadfast spiritual system of ideals, beliefs, and revolutionary will. There is a profound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eat spirit of founding the Party and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as the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formed in the centennial struggle of the CPC, has the value of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trust and support for the Party,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nationality, and country,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 spiritual quality and establish correct ideals and beliefs. On the journey of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integrating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nto nat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media, deepen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parallel, and promoting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entities.
Keywords: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national identity; ident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value connotation; mechanism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淬炼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对自我革命的不懈追求。学习伟大建党精神,能使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和信仰力,为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国家认同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 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逻辑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与国家认同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为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他们提升国家认同感;另一方面,加强国家认同教育又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热情和动力。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推动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神内涵的契合性
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等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也是国家认同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石。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正是国家认同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它们相互共鸣,共同构建了国家认同的精神支柱。其次,伟大建党精神所展现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等革命精神,也是国家认同中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巩固了国家认同。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加深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全社会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党员干部为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使国家认同感进一步提升[1]。
国家认同是伟大建党精神得以形成和传承的重要土壤。其一,国家认同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一个有着强烈国家认同感的民族,其人民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历史使命、奋斗目标,促使人们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更加自觉地接受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优秀品质。其二,国家认同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国家认同的激励下,人们能够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来,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其三,国家认同还推动了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的创新。在国家认同的引导下,人们能够更加开放地面对世界,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使建党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二) 教育效果的相互促进
在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大学生亲眼见证了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岁月。这些故事让他们不仅感受到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更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疑为大学生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使他们更加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同时,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力量,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与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许。通过学习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国家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丽历程。他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怀,将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为国家贡献自己青春力量的决心。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核心价值观念,是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历程,感受到国家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从而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而归属感的提升,又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教育的深入理解和积极践行。国家认同教育也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国家认同教育的引导下,大学生可以更加自觉地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去审视建党精神,认识到其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促使大学生在学习建党精神时更加专注、更加投入,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 实践路径的有机结合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的传承,其蕴含的历史深度,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倘若在教育环节中,由于缺乏具体、生动的案例作为支撑,大学生将无法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精神内涵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老师口中的口号,而不能够真正触动内心、激发情感的力量。更为遗憾的是,在传授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教育者常常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于学生对这些精神内涵的认知和理解,而未能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这些精神内涵背后所表达的情感价值[2]。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校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际生活的案例,不论来源于历史事件、当代社会现象,还是学生身边的小故事,倘若能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价值,都可以成为教学中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结合当代社会中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或是讲述革命先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故事,会使学生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主动与企业、组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注重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其中。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的光辉事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并且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伟大建党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理念,学生将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在实习实训中,学校需加强学生对建党精神的学习。具体而言,领导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企业的党建活动,了解党的历史、党的宗旨和党的任务,从而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二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 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动力,也是深化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既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战胜无数困难与挑战的源泉和动力,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这种精神,超越了简单的口号或象征,它深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体现了他们坚定的政治品格和高尚的党性修养。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来。主要表现在对党的初心的坚守,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讲述党的初心使命、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指引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促使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来[4]。
把伟大建党精神深深融入国家认同教育之中,大学生能够显著地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这并非仅仅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功绩的认可,更是源自对党的未来发展蓝图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坚定信念与深深期待。
(二) 筑牢大学生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实践层面深入思考,近年来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展现出了积极向前的态势。这些努力体现了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探索。因此,这一过程中,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教育领域一项重要任务。而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意志品质。这些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国家认同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深刻感悟到这些精神特质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拓展,而且是对他们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的有力塑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