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关系研究

作者: 高艳丽 刘真

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关系研究0

摘  要:该文基于对我国地方省属高校279名外语类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学术产出方面的现状为高水平期刊难以发表。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学术素养各素养域与学术产出能力存在相关关系,并且学术素养框架中的科研成果发表素养对学术产出能力的影响最大。研究认为,提升地方省属高校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水平应从学术写作课程、逻辑思维训练、交叉学科知识传授方面予以规范和加强。

关键词: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学术产出;回归分析;文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1-0086-06

Abstract: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79 foreign language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local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econometric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literacy and academic output of foreign language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ademic literacy of foreign language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China is in the middle-upper level, whi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output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be published in high-level journal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cademic literacy and academic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literacy domains of academic literacy and academic output ability, and the literacy of publis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academic literacy framework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academic output ability.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literacy and academic output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local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should be regulated and strengthened in terms of academic writing courses, logical thinking training, and cross-disciplinary knowledge transfer.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Master's Students; academic literacy; academic output; regression analysis; humanities education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研究生作为创新创造的核心力量,学术素养的提升既是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评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为学术产出能力。学术的产出不仅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是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措施。因此,研究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的关系是促进我国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随着学术素养在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这种变化对科研环境和学术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学术产出的质量方面,若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则可以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在国家大力倡导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对外语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其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尚未有清晰界定。对于学术素养的讨论大部分是基于广义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而针对外语类硕士研究生的讨论较少。对于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界定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部分学者明确提出了学术素养的内涵结构:蒋立兵等[1]将学术素养界定为学术基础、学术思维和学术情怀三个层面;惠澜等[2]特别将学术道德加到学术素养的结构内涵中去,认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学术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蔡基刚[3]将信息素养纳入学术素养,并提出信息素养并不仅仅是易于操作的归纳能力,而是有批判性地综述的能力。还有部分学者将学术素养与学术能力或科研能力等同起来。许鹏葵[4]认为学术能力涵盖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孟万金[5]提出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要素按照重要性排名,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言语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感悟力。赵蒙成[6]将研究生学术素养的框架构建为良好的品格、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使用先进工具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基于上述观点,本文认为外语类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由科研基础能力、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科研成果发表四个维度构成。这四个维度与本文所采用的调查问卷中各问题所涉及的维度相匹配。

文献显示,在仅有的涉及我国外语类高校学生学术素养培养问题的研究中,只有一项研究对我国英语专业硕士生的学术态度、学术活动参与、学术产出情况进行了调查[7],并且该文章主要针对外语类博士研究生,关于外语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的实证研究依然匮乏。基于此,本研究在厘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学术产出的总体状况如何?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存在何种关系?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如何影响学术产出?

一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据杨成明[8]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其《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等相关研究成果,并通过专家访谈和小组讨论收集外语硕士研究生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制定了《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关系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30个项目,分为3个部分:6项个人背景、18项学术素养和6项科研产出。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学术素养部分的选项范围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评分为1到5;而科研产出的选项从“0篇(项、部)”到“4篇(项、部)及以上”也使用相同的评分范围。

(二)  变量选取与构建

1  学术产出评价指标构建

在对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进行回归分析时,对学术产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构建,并将重新计算过后的学术产出得分作为因变量。本文根据以往文献总结出的学术产出主要内容,结合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主要方式,创建出学术产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主要围绕普刊发文量,SCD发文量,SCI、CSSCI等高水平期刊发文量、参与课题次数、参与学术会议次数和撰写专著次数等。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  ,见式(1)。

其次,计算第i个指标的熵值,见式(2)。

Hi=-k∑plnp , (2)

式中:k= ,            。

再次,计算第i个指标的权重wi,见式(3)。

wi= 。 (3)

最后,计算得到综合得分,见最终式(4)

通过最终式(4)计算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产出得分情况作为因变量,并以此得分与学术素养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  学术素养各维度与指标构建

结合已有学者研究,本文将学术素养结构定义为四个素养域,四个素养域下设12个指标,并将这些二级指标设为自变量。

其中,科研基础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与科研成果发表为四个一级素养域,通过对四个一级素养域的进一步分析,确定了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二级指标,如图1所示。

(三)  研究样本

本研究所选样本涵盖了多所地方省属外语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共有效收集279份问卷,符合预定的样本规模要求。经过分析,所用问卷展现出优良的结构效度和信度。

(四)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次调查定于2023年12月进行,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并在各高校的外语硕士研究生微信群中分发电子问卷。调查完成后,所有收集的数据将被输入到SPSS 25.0统计软件中,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熵值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二  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总体状况分析

(一)  我国外语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总体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外语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平均得分为3.46,稍高于理论中值3.0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平均得分在3.14到3.72之间,其中科研成果发表方面素养较高,说明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其次是批判性思维方面素养,说明在新文科教育背景下,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能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案;排在后两位的是科研基础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方面素养,都小于等于学术素养整体均值3.46,说明外语类硕士研究生科研基础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较弱,这可能是由于外语类学科基础知识细碎且涵盖范围广,学生难以牢固掌握各类基础知识。同时相较于理工类学科,外语类硕士研究生课题应用较少,理论方面难以创新。从标准差来看,创新性思维的离散程度最大,批判性思维的离散趋势最小。这说明在外语类硕士研究生中,创新性思维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批判性思维的个体差异虽小,但整体水平不高。

(二)  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产出总体情况

学术产出是反映个体学术能力的客观指标,与学术产出结合评价能更全面地反映外语类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现状。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学术产出总体水平很低,均值只有0.94;各类学术成果全部低于理论中值3.00。普刊发文量得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0和5.00,说明普刊发文的个体差异范围非常大。这可能与问卷参与人员为研一至研三的全体学生有关,研一学生由于入学时间短,学术产出少,扩大了个体差异的数值范围。从标准差来看,发文量方面,普刊发文量离散程度最高,SCD次之,反而SCI、CSSCI等刊物发文量离散程度相对较小。这说明对于我国外语类硕士研究生来说,发表普刊论文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随着期刊水平的升高,能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数量也随之变少,大部分外语类硕士研究生都无法发表高水平论文,所以体现在标准差上的离散程度就小。而课题、学术会议、专著的最小值为1,说明当前各高校对外语类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支持程度强,课题量逐渐增多,能为学生提供一定资源,这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

三  学术素养与学术产出关系分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