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枕楼
作者: 贾鸿彬一
章立早是滁阳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的,标准的师范类本科生,当中学教师顺理成章。在皋州市施桥中学当副校长的表哥许敬宗告诉他,学校里缺音乐教师,要是他毕业后愿意去,可以先上班,一年后办理入编手续。施桥中学是皋州市有些名气的完中,学生有数千人,章立早却觉得,它是一所农村中学,自己一旦中规中矩地教书育人,就把自己困死了。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到头来,还是回到农村,他不甘心。他想留在滁阳市,毕竟是读了四年大学的城市,各方面都比老家皋州市好。他向滁阳需要音乐人才的用人单位投递了简历,还跑到一些单位毛遂自荐,都被婉言谢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豪迈地来到省城庐州,又递了很多份简历,都是石沉大海。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个音乐本科生,很多人是不当一回事的。在一位同学的引见下,位于庐州市郊的一家私立中学愿意聘他去教音乐。他进去干了一个月,一星期要上二十四节课,从周一到周六,每天四节,还要早晚值班看自习。累得天昏地暗,一个月下来工资才七百块,他领了工资就辞职回了皋州。
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章立早想去深圳。原先在淮河师专的一位同学,毕业后去了深圳,在一家文化公司策划婚庆,收入颇高。他们需要音乐编曲。母亲听了他的想法后,有些无奈地说:“你忙来忙去搞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深圳太远了,那文化公司不是国家单位吧?你还是再找找。”
母亲早年初中毕业,在农村妇女中,属于有些见识的人。她说的“像样的工作”,指的是机关行政单位,或者是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在母亲眼里,去文化公司那一类地方打工,不上大学也行啊。
章立早听了母亲的话,留在皋州。三天后,机会竟然来了。
这年八月恰逢刘邓大军胜利挺进大别山六十周年,皋州市委宣传部安排皋州庐剧团创作演出大型庐剧《挺进大别山》。这部三幕七场的大戏,剧本前后修改了五遍,今年八月,终于审定。到了九月,即进入作曲环节。作曲由剧团团长柳孝石亲自担纲。柳孝石是闻名全省的庐剧作曲家,他担任作曲的几部大戏在全省戏剧汇演中都获过奖。这部戏,他也是要冲奖的。认真揣摩剧本后,他很快就拿出了作曲大纲。省演艺集团一级作曲卫卓棣等专家和市里相关领导一起召开论证会,给予了充分肯定。
柳孝石把自己关在家中,灵感泉涌,到中秋节前一天就把前两场乐曲写出来了。中秋节这天,为了犒劳一下他,妻子王玮特地做了他爱吃的女山湖大闸蟹,还开了一瓶五粮液。酒足饭饱后,柳孝石去卫生间洗澡,在喷头下突然摔倒了。磨蹭了半天,他也没有爬起来。王玮赶快叫人来,用一床毛巾被裹着他,送到医院。十天后,柳团长出院回到家中。就在这天下午,章立早见到了柳团长。
柳团长负伤的这些天,心中每时每刻都受着煎熬。不是因为骨折处疼痛,而是因为《挺进大别山》这部大戏,作曲刚刚完成前两场,此时却只能叫停。要是新找一个人来作曲,让别人按照自己的作曲创意接着来,别人愿意吗?就是愿意,别人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作曲创意吗?还有,曲谱完成后署名,谁放在第一位?医生做完手术,他躺在病房里,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剧团办公室主任吕新民来看他,他突发灵感。
“能不能找一个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帮你记谱?”吕主任怯怯地问。
“噢?”柳孝石有些心动,“你有合适的人?”
“我的同学,施桥中学许校长,他表弟是滁阳师范学院音乐系本科毕业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庐剧,还发表了呢。前一段时间,许校长曾经问我,他表弟能不能进庐剧团,因为今年没有招考计划,我就回绝了。”
“招考的办法,对庐剧作曲不太适合。这就不说了。你说的这个人,发表过庐剧论文,懂作曲吗?”
庐剧又被称为小倒戏,是流行在滁阳、庐州、皋州一带的地方戏,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省内相关地市都很重视,大别山很多人也耳熟能详。章立早的父亲年轻时经常在农闲季和一些人组建草台班子,章立早小时候常追着他们走村串集,很多唱段都会唱。这也是他在滁阳师范学院上学时愿意到金花庐剧团打工的原因。他还在《庐剧音乐特质及探源》一文里专门谈到了庐剧音乐,音乐不就是曲子吗?
听了吕新民的介绍,柳孝石同意试一试。
柳孝石的创作思路一直没断,他躺在病床上,先是和章立早拉了一遍剧本,把自己的作曲创意强调了一下,再让章立早谈感想。章立早就对其中的戏剧冲突、人物性格把握等谈了自己的看法。柳孝石拍着床沿说:“我们的认识是一致的。”
第二天,柳孝石把创作出的前两场曲谱拿出来,和章立早一起分角色进行对唱。他们上午唱了一遍,对有些突兀的地方适当作了修改。下午,又对唱了一遍。这一次,两人进行了角色互换。
第三天,柳孝石躺在床上哼唱新编出来的曲子。章立早在旁边不停地记。章立早记谱很快,基本上不说话。但有时候,遇到不和谐的音符,他也会停下来,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时,柳孝石就要揣摩一番。大多数时候,柳孝石都能接受。有些时候,柳孝石想不出适合的旋律,就问章立早,章立早顺着他的思路,嘴里也会蹦出一两节优美的旋律来。
一个多月后,柳孝石能下床拄着拐杖行走了,《挺进大别山》曲谱也基本上完成。整部戏无论唱段设计、情景音乐、过门音乐都让他感到满意。作为聘用人员,章立早进入皋州庐剧团上班。跟着柳孝石记谱的创作过程中,章立早对于庐剧作曲有了初步的领会。
柳孝石觉得,章立早在庐剧作曲方面有天赋,只要他愿意学习,将来定能独立担纲大戏。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必须后继有人。所以,他向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领导都作了汇报,让章立早先进团,参与这部大戏的排演,还请文化局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将章立早作为特需人才引进。第二年春,《挺进大别山》在省里戏剧汇演中获得一等奖,还被推荐晋京演出,获得优秀奖。喜讯传回,章立早作为特需人才,顺理成章进入庐剧团。
二
庐剧团在皋州是老牌事业单位,大院里长着很多雪松、香樟和桂花,一栋四层宿舍楼和两排平房掩映于绿树中,演职人员大多都居住在其中。单位老,人事情况往往复杂,剧团演职人员散漫者多,情况就更复杂。章立早是乡下人,在皋州城内无根,若单位不提供宿舍,只能到外面租房子。章立早找吕新民主任,希望他能够关照一下,哪怕在办公室临时放一张床也行。
下午,吕新民通知他,去看宿舍。宿舍在办公楼三楼的最西边,是两人合住。合住的那个人是房改前退伍的部队士官小黄。他对剧团的事情一点不懂,也不感兴趣,就留职停薪和几个退伍的战友一起到省城庐州发展去了。这样,章立早名义上是两个人合住一间宿舍,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住。
章立早是以作曲特需的名义招进来的,作曲方面却并没有多少急迫的工作,倒是剧团办公室需要秘书、打杂之类,常常让他顶上。通过《挺进大别山》的合作,柳团长对章立早的音乐基础非常认可,但若要独立写戏,他还需要很多学习和历练。因为师范学院的音乐专业非比戏剧学院的作曲专业,没有专门开过戏剧作曲课。
“你以后就跟着我学吧。”柳团长说。
章立早当然乐意。
“你是作为作曲引进的,但不能仅仅作曲。你综合素质好,适合搞管理,今后要作曲、管理兼顾。戏剧是综合艺术,要演好一部戏,必须统筹好才行。”柳团长语重心长,“一个管理者,要从扫地、擦桌子、烧开水做起,我当年就是这样的。”
章立早第二天就早早起床,风风火火地来到办公室,扫地、擦桌子,等柳团长等人走进办公室时,他已经把所有的开水瓶都灌满了。
庐剧团的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大家只看重演出。办公室配了两台电脑,平时很少有人用。吕新民把一些文字性的材料都交给章立早。章立早连天加夜,一个星期下来,就把吕新民手里原先积攒的事情都处理完毕。吕新民非常高兴,但心里也不免有些酸溜溜的。章立早无论写什么样的材料,都是署吕新民的名字。同时他还在不经意间,把自己使用电脑写作的方法和技术要领告诉吕新民。吕新民练了三个月,也能熟练地掌握电脑了。这样,吕新民逢人就夸赞章立早,而且很骄傲地说:“我是章立早的学生。”柳团长知道后,在全团员工大会上,几次表扬吕新民的学习主动性,要大家都向他学习,要尊重人才,善用人才。
《挺进大别山》热度持续,国庆节期间在省城庐州大剧院连演了几十场,观众场场爆满。
从庐州演出回来,吕新民给章立早看了省文化厅下发的全省小戏小品调演通知,章立早心中不由得一动。这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要把握住。来到庐剧团一年多时间,章立早发现,团里演员最擅长的还是古装戏。要是创作一出古装戏,排演起来也会快捷而简单。因为道具、服装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另外添置。作曲自己应该是可以的,但剧本从哪里来呢?他跟柳团长聊了聊,柳团长说:“可以移植啊,用其他剧种的本子,改成庐剧。”章立早钻进剧团的图书资料室,翻阅了三天,也没有找到适合移植的剧本。
焦急之中,章立早想到曾经打工的椒陵县金花庐剧团。他给团长田小蒙打了个电话,问他手里有没有合适的小戏本子。田小蒙的电话铃声是一段戏曲唱腔,章立早有些熟悉。他听了一会儿,是赣南采茶戏《试妻》里面的唱段。章立早不禁激动万分,怎么把这个戏给忘了呢?当年在金花庐剧团跑龙套时,田小蒙让他听过这台小戏的录音,还和他探讨过,要把这台赣南采茶戏改编成庐剧。
电话接通后,稍事寒暄,章立早就直奔主题,问田小蒙赣南采茶戏《试妻》改编庐剧的情况。
“你还记着这事啊?没有你这个大作曲,谁能改编出来呢?”田小蒙对庐剧行当始终是关注的。章立早参与《挺进大别山》作曲,屡屡获奖,田小蒙门儿清。赣南采茶戏《试妻》的本子,田小蒙已经改编完毕,就差作曲了。
利用周末休息,章立早坐动车来到椒陵,和田小蒙一起拉了一遍《试妻》的剧本,双方约定:田小蒙改编的《试妻》文字本无偿提供给章立早使用,而章立早后面完成的作曲本也无偿提供给田小蒙使用。
回到皋州庐剧团,接连几个晚上,章立早都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试妻》生动俏皮,唱曲中的庐剧元素很饱满。这个小戏参加全省小戏小品调演,获得一等奖。章立早小试牛刀,即有如此斩获,自然可喜可贺。
三
颜艾灵比章立早小六岁,是表哥许敬宗介绍给章立早认识的。当时她从皋州旅游商贸学校刚刚毕业,在旅游商贸学校内工作。第一眼见到颜艾灵,章立早怦然心动。她身材高挑,白皙丰腴,眼睛又大又亮,站在深秋的操场边,像是一棵亭亭的小松。见章立早摇着手机向自己走来,她略显羞涩。
“是许敬宗老师介绍我来的。”这句话是表哥交代的,章立早说得字正腔圆。
“我知道。”颜艾灵噗嗤一笑,“也是许敬宗老师介绍我来的。”
就这一句话,章立早觉得和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因为是星期六,校园里空旷而寂静,他们沿着操场的跑道边走边聊。
颜艾灵声音清脆:“我见过你的。”
“什么时候?”
“九月份,你来教唱歌。”
章立早想起来了。市委宣传部在国庆节前要搞歌咏比赛,旅游商贸学校教职工排练大别山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了精益求精,校长请庐剧团柳团长安排人来指导一下。来人就是章立早。在他的指导下,皋州旅游商贸学校在全市歌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章立早在现场指导时,风度翩翩,说话中气十足,很有艺术风范,给颜艾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颜艾灵家住施桥镇乡下,上面有两个哥哥,她从小被宠,是典型的小家碧玉。她的大哥是许敬宗的同学,当年在施桥中学读书时,许敬宗也曾教过她,有师生之谊。所以,当许敬宗提出给她介绍男朋友时,她没有立刻拒绝,而许敬宗说出男方是庐剧团的编剧章立早时,她就不愿拒绝了。
颜艾灵虽然在皋州旅游商贸学校上班,却不是旅游商贸学校的员工。有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专门替南方的一些企业招工。这些职工上岗前,要经过一到三个月的培训。人力资源公司租了旅游商贸学校的一栋楼,专门做培训。说到底,颜艾灵只是人力资源公司聘用的临时打工者,这和章立早心目中配偶的标准有很大差距。不过,在爱情面前,这不是问题。章立早这些年一直在音乐圈里混,也曾遇到过一些女孩,但像颜艾灵这样看了一眼就令他深情眷恋的,一个也没有。
半年后,皋州城区房地产已经开始兴起,此时结婚的青年大都是要买新房的。章立早工作刚两年,攒下的工资首先要还上大学时的助学贷款。两人商量后,决定就用庐剧团的宿舍做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