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活动的多元探索与进阶

作者: 薛春波 王语

教育改革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教研活动,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探索更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与此同时,学生个性化发展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创新教研工作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一所学校的教研活动可以按照不同的教研目的分为三类:常规教研、主题教研和特色教研。

一、常规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1.常规教研活动的界定

常规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的基础部分,以学校日常教学为依托,以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等为目的。常规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常规教研活动的典型特征是周期性和持续性。

教学能力。通过共建共享的教研课例等资源,全体教师的智慧得以凝聚,而这些资源也是丰富学习路径的重要来源[。常规教研也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常规教研还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常规教研实施过程与策略

首先,建立定期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常规教研的重要实施方式之一。教师们围绕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提出问题或设想,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在集体备课中,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共同分析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等,分享各自收集的教学资源,讨论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可以学习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也能从年轻教师那里借鉴新的思路。

其次,开展公开课与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定期上公开课,课后集体评课。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数学公开课评课中,教师们会

通过常规教研,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指出教学中是否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例题的选择是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否具有代表性、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及存在

的问题等。同时,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

再次,建立教学反思机制。教师在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教研活动的多元探索与进阶0
图1常规教研活动流程示意图

二、主题教研:落实教学改革理念

1.主题教研活动的界定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形态的教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工作需求和教师职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2]。主题教研活动是围绕特定的教育教学主题展开的研究活动,其核心是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可以作为传统教研的有益补充。其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将新的教育理念如核心素养导向、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跨学科学习等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主题教研,可以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确保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得到有效落实。主题教研活动的典型特征是阶段性和引领性。

主题教研活动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通过筛选问题,确立主题,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教研主题,使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主题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理念互动和观点碰撞。教师们围绕主题学习有关理论,参阅资料,写成发言提纲,共同探讨课程改革的方法和途径。这种互动交流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主题教研实施过程与策略

(1)确定教研主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如以学生为中心、跨学科融合、深度学习等,主题教研应关注这些改革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地生根,探索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引领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要关注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求,提前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好的选题所产生的教研成果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能够在学校内部或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2)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应包括教研主题、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内容。在制定教研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确保教研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研计划的实施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研讨阶段、总结阶段等。在准备阶段,教师们应围绕教研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为研讨做好充分准备。在研讨阶段,教师们应围绕教研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提出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总结阶段,教师们应对研讨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3)确定多样的教研方式。主题教研活动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学观摩、小组讨论等多种教研方式。在确定教研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教研主题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确保教研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4)加强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主题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研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教研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书面材料,通过教研简报、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形式进行推广和应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gl20250506.pd原版全文

学校教研活动的多元探索与进阶1

三、特色教研:校本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引擎

1.特色教研活动的界定

特色教研活动是基于学校自身的地域特色、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等而开展的教研活动,以学校作为研究主体,旨在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变革。特色教研是一种校本教研,其核心是促进教师在以校为本的情境下跨越固化教研思维[3]。

特色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特色教研活动,能够探索适合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提升学校的教育竞争力。特色教研活动注重个性化、创新性和实践性

特色教研活动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开展的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因此它不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2.特色教研实施过程与策略

(1)确定学校特色实践。特色教研活动不拘泥于课本内容,通常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通过特色教研活动,学校可以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行动研究是实现学校特色校本教研的基本路径。学校基于特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不是为任何“校外研究者”提供研究证据,而是科学构建学校特色课程、改进课堂教学面貌。行动研究直指学校办学理念或特色教学实践的改进与优化,关注来自教学现场的“第一手”素材的收集与分析,始终伴随着研究者有意识的、自省式的、深层次的思考,努力尝试在“规范、学术”的理论研究与“自发、随意”的经验总结之间探求基于问题解决、改善实践、理性反思的中间路线。

(3)专家诊断与引领是特色教研活动的重要保障。“第三方”参与可适当解决教研“同质化”现象,教研活动“第三方”是指研究团队以外的人员,如其他学科教师、外校教师、教研员、专家等,他们对于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价值[4。如邀请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专家、行业人士等参与学校特色教研活动,为学校特色教学实践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资源,专家们可以论证特色教研活动的可行性,为特色教研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聚焦实际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研究。

(4)周期性的研究发表是特色教学实践成果转化的催化剂。研究发表能够促使教师从理论高度去分析教研活动中的现象、问题和成果,从而深化对教育教学的专业思考。高质量的研究发表能够吸引外部教育资源关注学校的特色教研活动,为学校特色教研活动注人新的活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发表能够促进学校内部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特色教研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定期的研究发表能够在学校内部营造浓厚的教育研究氛围,使教师们更加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教研文化。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只是外部保障因素,学校还应着力培育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伙伴共生”的校本教研文化,在激活教师内在需要方面下功夫[5]。

学校教研活动的多元探索与进阶2

四、三种教研活动的关系

常规教研、主题教研和特色教研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教研活动的多元探索与进阶3
图4三种教研活动的层次示意图

1.常规教研是基础

常规教研活动侧重于教师日常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基石。它为主题教研和特色教研提供了实践土壤和经验素材。在常规教研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中,教师们能够深人了解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问题和需求可以进一步提炼为主题教研的研究课题,也可以为特色教研活动提供灵感和方向。

2.主题教研是引领

主题教研活动围绕特定的教育教学主题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领性。它以国家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的宏观要求为导向,对常规教研中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和探索,为常规教研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主题教研的成果也可以为特色教研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确保特色教研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前沿动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3.特色教研是拓展

特色教研活动致力于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是对常规教研和主题教研的拓展和延伸。它能够丰富学校教育教学的内涵,为常规教研和主题教研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例如,学校开展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教研活动既可以在常规教研中进行实践探索,也可以在主题教研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与国家课程标准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特色与共性的有机结合

4.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一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重要目标,常规教研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交流研讨,帮助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主题教研通过对特定教育教学主题的深入研究,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特色教研则通过开发特色课程和教学模式,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潜能,促使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论是常规教研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主题教研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还是特色教研对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打造,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种教研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入手,共同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三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学校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路径。常规教研、主题教研和特色教研活动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校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2]刘晓宇,李高建,于亚楠.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4(24):37-41.

[3]赵敏,蔺海沣.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从“共存”走向“共生”[J].教育研究,2016,37(12):112-119.

[4]贾霞萍.中小学校本教研实施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2):31-34.

[5]卜玉华.价值视角下我国中小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小学管理,2019(10):5-8.

[责任编辑:白文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gl2025050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