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回天地入扁舟
作者: 王军李商隐屡以唐朝宗室自居,渴望进入朝廷中枢,希望扭转乾坤之后归隐扁舟。同时,他以诗人的敏感察觉出唐朝的春天一去不返、中兴无望,因而其主要诗作反映出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近的时代精神。他清醒地看到,晚唐不过是夕阳余晖,迟早会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之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那个时代的底色,李商隐感受到了。李商隐诗的精神底子是悲凉的,洋溢着一种无可挽回的衰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在李商隐身上,积淀着整整一个时代的雨雪风霜。
元和十五年(820),李商隐9岁。从正月初一开始,宪宗因服用金丹,身体不适,正月二十七日驾崩,终年43岁。因为是暴死,坊间都传言宪宗被宦官陈弘志杀害。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年闰正月,右神策军将领与宦官王守澄等拥立太子李恒即位,是为穆宗。穆宗刚刚为宪宗服丧期满,就开始游乐打猎,玩弄女色。
穆宗想到华清宫去游玩,宰相率领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三次上表劝阻。谏官都拜伏在殿前,直到傍晚才退回。第二天天尚未明,穆宗从地道出城,到华清宫游玩,黄昏以后才返回宫里。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李商隐13岁。穆宗服方士金石药病逝,年30岁。太子即位,是为敬宗,时年16岁。
敬宗年幼,豪奢放纵,宴游无度,爱好深夜捕捉狐狸。这不禁使李商隐想起西汉景帝时,张安世封富平侯。《汉书》记载,汉成帝微服私行,带着家奴出入郊野,自称是富平侯家人。张安的孙子张放13岁继承爵位,史称富平少侯。
敬宗滥加赏赐,挥霍贵重物品毫不在乎,对应当赏赐的却极为吝惜。《西京杂记》记载,韩嫣爱好弹射,常以金子为弹丸,每天弹射丢掉十几个。儿童听说韩嫣出来,都跟在后面,专门去捡金丸。敬宗喜爱女色,经常让宫女穿上写满靡丽诗篇的轻薄丝衣跳舞。浙东上贡飞鸾、轻凤两个舞女,敬宗为她俩雕琢玉芙蓉的歌舞台。飞鸾、轻凤每歌舞一曲,如鸾凤之音,百鸟翔集。歌罢,敬宗下令把她们藏在金屋宝帐里面,尽日纵情。敬宗每月坐朝不过两三次。每次太阳都很高了,百官还在门外排队等候,有的年老多病的大臣甚至晕厥了过去。
当时正值藩镇叛乱、边患不断,情形仿佛汉景帝时七个同姓诸侯国联合造反。而吐蕃、党项也时常侵扰中原,正如同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边境与匈奴接壤。可是年少的敬宗全然不理会这些。
李商隐有感于敬宗年少无知、荒淫无度,作了《富平少侯》: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张放年幼世袭富平侯的显爵,不知担忧七国叛乱边患未消。只顾玩耍随意抛金弹在林间,倒偏偏把辘轳看得如同珍宝。华丽灯柱环绕如同明珠辉映,檀木枕头镂空像是莹润玉雕。守门人再不给清早客人通报,少爷拥着美女正在欢度良宵。
最后,敬宗深夜被弑身亡,年仅19岁。
东昏侯萧宝卷为宠爱的潘妃修建了神仙、永寿、玉寿三座宫殿,四周都用黄金、碧玉作装饰。《南史》说,庄严寺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都被剥下来以装饰潘妃的宫殿。又把金子凿成莲花状贴在地上,让潘妃在上面走,说“此步步生莲花也”。东昏侯凌晨入睡,下午才起床。后来,雍州刺史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攻入京城,北齐叛臣内应,打开宫门,引兵入殿。当晚东昏侯在含德殿吹笙作乐才刚睡下,兵至,被斩首,年仅19岁,许多事情跟敬宗相仿。
李商隐有感敬宗遭遇,又作了一首《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深夜宫门不锁殿里冲进敌兵,再也不见潘妃金莲起舞中庭。梁宫新主依旧寻欢直到三更,凉风传送齐国遗物九子铃声。
九子铃是用金玉制成挂在宫殿、寺塔四角的檐铃。见证北齐荒淫亡国的九子铃,而今继续悬挂在梁台宫殿上随风飘摇,再次见证了梁宫的宫廷荒淫生活,一个小物件贯穿了两代亡国之君。只是李商隐把东昏侯被杀的地点,由含德殿改到永寿殿,与潘妃金莲印中庭相应,使人物、场景更加集中。
敬宗的遭遇,还使李商隐想起北齐的故事。当年在并州幕府公务之余,李商隐经常游览并州古迹,感慨北齐的灭亡,写下了一首《北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君主沉迷美色多半家破国亡,不必宫殿长满荆棘才懂悲伤。小怜洁白身体横躺床上之夜,战报传出说北周已进占晋阳。
北齐后主高纬荒淫无度,宠爱穆皇后的随从女婢小怜。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被封为淑妃。后主对小怜宠爱倍加,坐时同席,出则乘同匹马,但愿两人生死在一处。《北齐书》记载,北周在晋州大败齐师,次年又攻破晋阳(今山西太原),向齐都邺城进军。齐后主出逃被俘,北齐遂灭。《北史》还记载,周军攻打晋州平阳城时,齐后主正和小怜在三堆狩猎。信使不断飞骑前来,报告情况紧急。但是大臣阻拦不让报告,说后主正玩得开心,不可因边境骚扰而打搅后主。直到日暮,信使才有机会报告平阳城陷落。后主正要回京,小怜建议再猎一围,于是后主又留下来继续打猎。数月后,北周占领了北齐京城晋阳。李商隐又写下了第二首《北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哪知甜笑足以抵过日理万机,淑妃身穿戎装眼里最是美丽。晋阳已被攻陷远远抛在脑后,不顾将成猎物还要再杀一围。
小怜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尚有时日,李商隐把两件事剪辑在一起。所陷者系平阳,非晋阳,也是李商隐对时间、地点的剪辑之功。李商隐喜欢把古人罗致笔下,自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不问地域远近,只要相关,引发联想,都可以在诗中同时出现。这正是艺术创作不限于真实,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表现。
敬宗的遭遇,还使李商隐联想起隋炀帝,他曾作了多首关于隋宫的诗。南朝北朝,宋齐梁陈,以至于隋,总是一个朝代终结另外一个朝代,但终结之后的命运何其相似!这首《富平少侯》揭示,大约从敬宗开始,大唐的江河日下已经是不可避免了。正如杜牧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往西蜀,走到马嵬坡,禁军发动兵变,杀死了杨国忠,并迫使玄宗赐死杨贵妃。李商隐往来泾原与长安路上,多次经过马嵬坡。唐朝皇帝大多迷信神仙,并且因服药不当致死。太宗因服药致暴疾不救,宪宗服金丹而暴崩,穆宗信道士吞金石而死,敬宗被道士所迷惑遣人采药,武宗迷信道教服丹药而殒命。玄宗也不例外,他相信和杨贵妃一起可以长生。
李商隐写下了《马嵬二首·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这首诗说,安禄山不仅攻下洛阳,而且攻破潼关。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出逃,在禁军兵变的胁迫下不得不令杨贵妃自尽。如果玄宗能知道好色荒政有倾覆国家的危险,那么就不会有后来仓皇出逃、在马嵬发生兵变的事情。
当初,玄宗和杨贵妃嘲笑天上的牛郎织女,认为他们一年只能相聚一次,不如自己可以永世相守,没想到会在马嵬坡生死永别。《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徒然听说海外缥缈九重神州,未知来世如何今生已经完结。入蜀禁军敲打夜间巡逻梆子,不复宫中击筹报晓安然高卧。曾经讥笑牛郎织女一年一见,眼下六军哗变转眼马嵬永诀。主政四十多年尚且不能保全,怎不羡慕普通人家快乐生活?
战国阴阳家邹衍认为,中国名赤县神州,海外像中国这样大的地方还有八个。白居易说,杨贵妃死后居住海外仙山,虽然听到了九州恢复的消息,也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陈鸿说,玄宗赐死杨贵妃之后,日夜思念,就派方士到处寻找杨贵妃的魂魄,最终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杨贵妃还记着长生殿七夕夜半“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李商隐在诗中嘲讽,虽然方士带来了神仙传说,但那毕竟是虚无缥缈之事。这辈子还保不住呢,奢谈什么下辈子为夫妻的事情!
白居易把安史之乱的责任归结到杨贵妃头上,陈鸿《长恨歌传》、杜牧《过华清宫》都是如此,《新唐书》也说玄宗之败是因为杨贵妃。与传统观点不同,李商隐认为,玄宗应该负主要责任。玄宗在位44年,在位时间之长,从秦汉以来,仅次于汉武帝,却不能保全杨贵妃。玄宗贵为天子,为何连普通百姓卢家都不如,能让妻子莫愁幸福?这里可见出李商隐的史识。李商隐不是忠于某一个皇帝,而是忠于王朝。
文宗开成三年(838)春,李商隐27岁,准备参加吏部“释褐”考试。在唐代,进士及第仅是一种身份标志,还要通过“释褐”选拔考试后,才能脱下平民粗布褐衣穿上官服。当时,李商隐的今体骈文在官场享有盛誉。经王茂元引荐,李商隐结识了考官周墀、李回,并被两位考官选取,准备授予官职。但是报到上面复审时,被新任宰相杨嗣复批示“此人不堪”,将李商隐的名字从名单上抹去。
李商隐追随的令狐楚属于牛党,杨嗣复也是牛党,而在令狐楚刚刚去世,李商隐即投靠李党王茂元,这被认为是忘恩负义。同时,唐代七大姓耻于与他姓为婚。李商隐是陇西李氏,母亲是博陵崔家,都是大姓,他却娶武夫王茂元的女儿,也不被时人认可。李商隐曾在诗中猛烈抨击朝政,触犯当权者,朝中当权派一定很注意他。或许是因为这些因素吧,李商隐触犯权贵,没有通过吏部选拔考试。
考试落选后,李商隐返回泾原幕府。正是暮春时节,在路上他看见刚绽苞的牡丹,被狂风疾雨打落。无情风雨相摧,如同繁弦促柱;飘落花瓣缤纷,如同舞蹈一般。南海有美人鱼,离开主人时,托着玉盘哭泣,泪水化作了珍珠。锦瑟原有五十根弦,弹奏起来哀怨断肠,泰帝忍受不了这种悲声,令人裁剪成二十五弦。令狐家的牡丹最盛,而此时令狐楚已逝。韩瞻新婚燕尔,正在长安城春风得意。而李商隐在遥远的泾原,紧邻吐蕃边境。这一年的等候,考试未中,王晏悦无缘,正如这牡丹所有生机都被雨水摧折,于是李商隐写下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往年旧圃繁华景象不可追忆,西州风雨之中忽然不期而遇。水亭暮雨犹带旧时春寒之气,当年置身丝罗褥子不知珍惜。蝶舞翩翾殷勤惜花采收落花,花事已阑怅卧遥帷意兴迟迟。京城春风得意哪知沦落之恨,日日笙歌之中晓得减损几枝?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莫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过早怒放为雨所败更是心寒。花冠玉盘泪珠飞溅令人伤感,风雨袭来惊破睡梦锦瑟哀弦。阴云密布衰红满地今非昔比,一年美好生机付与飞扬尘寰。前溪舞歇歌残若肯回眸再看,定会珍惜风雨零落断魂姿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