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蒋述卓 唐诗人
现代以来的中国城市文学,普遍以北京、上海为焦点,北京代表着传统的底蕴,上海代表着现代的摩登,其余城市的文学面目都相对模糊。即便如西安这一可与北京媲美的古都,在城市文学方面也总有一种洼地感。但以西安城为背景的当代文学作品并不少,贾平凹的《废都》可以视作当代城市文学的一座高峰,近年更有《暂坐》《河山传》以及陈彦的《装台》《主角》等。如果因着这些作品乡土气息太重,而将它们排除在“城市文学”之外,这里面潜藏着怎样的思维定式?我们以“广州+”为出发点的城市文学观察,有一个目标就是反思当代文学界的“城市文学”界定。城市文学不是“现代性”的儿子,中国城市历史悠久,中国的城市文学可以有更多元、更复杂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质。西安与广州,这两座古城的城市文学,都有着传统的品格,都主动容纳着乡土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将“乡土”视作当代城市文学的文化底蕴,而不是简单地将有乡土气息的城市题材作品排除在“城市文学”之外。陈晓辉说:“城市文学中无法规避的乡土性既不是怀旧主义的复辟,也并非民俗知识的奇观展演,而是一种在时空交叠和文化错位中另起炉灶的创作发明。”中国的城市文学,不是要与乡土文化割裂,而是以每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在创新的同时也赓续着传统。
——唐诗人
上一篇:
趁着还来得及,亲爱的(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