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 | 娑婆 《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亦名杂会,九道共居故。 李冬鹏 嘉怡死的那一年是狗年,又恰逢冬至,那天凌晨,窗外是片蒙蒙的蛋壳青的天光。医院来了通电话,说她可能快不行了,让我赶去见最后一面。我那时刚醒来,寒气中披...
中篇小说 | 万水归一 1 十月末一个凌晨熹微时分,艾戈生被自己梦里的色彩兀然惊醒。 梦境透明如琉璃,一束深蓝的光,穿越邈远时空而来,在她眼前铺陈开,凝成唯一色彩。蓝光无限延伸,看不到尽头,她觉得自己又躺在了波涛之上,躺在深蓝的怀抱里。多年前在岛城遇巧旅馆的感觉再...
短篇小说 | 穷奇 手机微微振动,置顶的微信红红地亮着,消息弹出一如既往的问候:早安!回应的笑脸还来不及送出,对方已经迫不及待:在干什么呢?诗睿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犹豫间,又一条信息弹出。小时候躲猫猫就是这样,藏浅了怕一下被找到,藏深了又怕人找不到不找了,不等...
短篇小说 | 知尘居笔记 盲 画 房子不大,院子也小,但勉强够一家老小住的了,汪士慎很满足。毕竟寓居扬州十一年,终于有了个家。 这得感谢马氏兄弟俩。三十八岁以前,汪士慎一直在老家休宁县,且耕且读,想考个功名,但屡试不第,穷酸潦倒,受尽乡人冷眼。那年,听一个回乡的徽商...
短篇小说 | 撬车库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见人,朋友,同事,哪怕是一位陌生人。我想跟他们说句话,或者随便发生点关系,期待他们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我心里发慌,几乎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 “咱们见见吧。”我给王昊鹏打去电话。 王昊鹏说,正在医院挂水。昨天晚上,我们两人喝...
后浪起珠江 | 镜湖 九月末的阳光将水珠搅打成大团的白沫,和进浓郁的蓝浆里,一股脑地淋在笼盖四方的穹顶上。说实话,林海并不觉得这阳光中有所谓秋天特有的“干爽微凉”的气息,它不甚礼貌的亮度让他不得不垂下眼皮,不合时宜的闷热又令他连体的跳伞服成了烘炉。在这南部海边的...
后浪起珠江 | 失虎之夜 后 哥哥告诉母亲,再不能出门,我骨子里的霉菌就要溢到皮肤上了。他的话音同母亲的衣架一齐落下,而哥哥的反抗是沉默。他虽然有了想要出门的意识,但最终还是带着霉味回到了我面前。我翻箱倒柜,找出父亲的药膏给哥哥涂上,房间里立刻灌满了从未闻到过的药香...
后浪起珠江 | 终 章 1 蝉鸣在耳边回荡,整个世界都被这单调的声音笼罩。我盯着怡芬,她的嘴唇一张一合,却听不清她在说什么。只有那几个字钻进我的耳朵:“三十岁……死了……” 我盯着上司怡芬。这句话像一记重拳,把我砸得晕头转向。我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喉咙像是被什...
散文天下 | 犹吐光芒配残月 1 绝食第四天,他嘴唇泛白,眼紧闭。眉毛偶尔微微一蹙,表明心脏尚在跳动。 三个儿子陈隆恪、陈寅恪、陈方恪,以及女儿、女婿、孙辈,端坐床边。墙上,悬有一幅墨荷图,题有“墨汁浩荡,荷花世界”八字,是早亡的长子陈衡恪即陈师曾的画,常让他想起夏日西...
散文天下 | 端午记忆,或者生命片段 童年,小镇,节日 一个词语,在瞬间激活记忆,通道敞开,再一次回到日益清晰的童年,回到童年中那座隔三岔五就会下起毛毛雨的江南小镇。 那时,小镇真是座小镇,宁静,朴实,没有公车,也无需公车,步行,半小时,便可以从镇子的这头,走到镇子的那头。路上...
散文天下 | 天下风尘 一 多年来,我似乎未曾意识到一个问题,过去的我、往昔的我、早年的我——同一个我,孩子们钟爱的盲盒玩具那样选中断裂带出生成长的我,断裂带上每年遍山盛开的梅花、大地褶皱间世代盘旋的炊烟、枯荣循环往复的草木紧抱着勃勃生机将昼夜迎来送往的群山那般从...
散文天下 | 奔跑者 一、内与外 我跑得慢。一般不听音乐。有月亮的晚上,便看月亮。有落日的下午,便看落日。 眼睛里看到美好的事物,内心便想描述它们。月亮一天一天地在变化,瘦削的月亮,半弯的月亮,肥胖的月亮,直到完美。月亮圆满的那几天,看着它跑步,便觉得,心里的某...
散文天下 | 月出 一 月亮,从《诗经》年代的《月出》里升起来。 三千多年前的那枚月亮,美得空前绝后。一个男子立在清冷的月色里,歌着咏着,眼底起了泪意。他身前身后月光辽阔。脚边一簇簇的白花,小小碎碎,朵朵在月光的怀里,一边柔柔地散着芳香,一边和身穿素衣、面色忧...
新诗 | 主持人语 “做一个诗人/就是要让每个词语都变成子弹”,这是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的诗观,他奉行诗歌必须介入生活的信条,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认为诗歌应该像“面包一样实在”,必须解剖社会不公。“把诗歌锻造成铁锤/用它敲击压迫者的头颅”成为...
新诗 | 一条海豚浮出水面(组诗) 镜 中 在镜子里,我看见了我 也看见父亲和母亲 我听到了水声:两条河 汇成一条河,从源头 流经我的血脉,搅起阵阵喧响 他们用命定的基因配方 塑造了我的容貌和性格 他们都不是命运的内行 只能用辛劳和怨恨,把我抚育成人 我从父亲懦弱的沉默中 ...
新诗 | 现在的日子(组诗) 现在的日子 这世界进入此刻 润物无声 以厘米估算生活 似乎没有开阔或可以倾听的呼喊和呻吟 天空大地深度安静 一个刺眼光点 带着斜斜的视角 掠过眼睛 和居所 云与云的搭扣松动 窗户打开 散走一些抽动的烟缕 日子平静增长 鸟雀兀自飞来飞...
新诗 | 趁着还来得及,亲爱的(组诗) 依旧乐观 兄弟 给我寄结局美满的书来吧 飞机平平安安着陆 医生动完手术,喜上眉梢 盲童睁开眼睛啦 被处以枪决的小伙子,得救了 有情人终成眷属 还举行了婚礼 久旱逢甘霖 有了面包,又获自由 兄弟啊 给我寄结局美满的书来吧 它们所讲的都会成真 ...
“广州+”城市文学论坛 | 主持人 / 蒋述卓 唐诗人 现代以来的中国城市文学,普遍以北京、上海为焦点,北京代表着传统的底蕴,上海代表着现代的摩登,其余城市的文学面目都相对模糊。即便如西安这一可与北京媲美的古都,在城市文学方面也总有一种洼地感。但以西安城为背景的当代文学作品并不少,贾平凹的《废都...
“广州+”城市文学论坛 | “广州+西安”从“都市乡土”到城市文学的文化叙事 苏沙丽:陈老师好!非常高兴与您有这次对谈。在一百余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境里,谈乡土及乡土文学,往往有一个潜在的视角是城市及城市文学,反之亦然。这是一个有些古老的语境,也是持续日久的文学版图。但是随着城市与乡村的现代性进程,新的文学书写主题或...
“广州+”城市文学论坛 | 城市识别:广州与西安城市文学观察 一、作家与城市的合谋 讨论不同城市的城市文学,其中一个隐藏前提就是识别文学中的城市,这意味着城市文学落在了一座具体的城市之上。从故事的本质构成来看,故事需要一个发生地,却不必然是一个真实空间。它可以是卡尔维诺笔下那些虚构的城市,也可以是某个...
“广州+”城市文学论坛 | 贾平凹《河山传》:一幅西安城的市井风俗画 导读:谢尚发 讨论:罗志远 于萧凌 扶 倩 吴依非 杜宝龙 杨子莹 谢尚发(特邀导读,上海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河山传》是贾平凹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也是其继《高兴》《暂坐》等作品后创作的另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