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作者: 赵红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

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以“言语”为核心的习作教学也要基于“新课标"理念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本真,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一、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教学生“写什么”

培养儿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本真语文"教学主张视域下的习作教学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随着学段的升高,要求也在不断进阶。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感知生活”,能帮助他们获得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难题。

(一)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习作素材

习作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把握"新课标"中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学段要求,依托教材、贴近学情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见闻,从中获得习作素材(见表1)。

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本真0
表1“表达与交流”的学段要求与语境创设

表1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四、六年级为例,分别呈现了习作话题、教学目标与真实的语境的对应关系。“本真语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儿童的生活经验。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写话训练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并说明理由。为落实"对写话有兴趣,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创设“领养一个小动物”等贴近学情的游戏化、生活化语境,先聚焦课文中的动物,再将话题进一步打开,指向生活中的各种小动物。这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能有效解决习作话题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不知写什么"的困境。

(二)鼓励学生感知生活,从中选择素材

“本真语文"教学要求教师顺应儿童的本性,智慧地运用教学策略,让儿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感受快乐。因此,选择习作素材的过程也是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并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例如,“记一次游戏”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话题。游戏作为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与单元主题契合,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玩过的游戏,并组织学生共玩一个游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游戏体验,进而获取有效的习作素材。

二、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生“怎么写”

在“本真语文"理念中,课堂的根本是语言,核心在表达。关注语言表达,就是关注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智慧,探寻“怎么写"的规律。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让学生从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方面出发,在阅读材料中找到合适的范例;同时,教师要组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为解决“不知怎么写”的问题提供实际帮助。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先梳理单元读写逻辑,提炼写人的基本方法,再以“举办人物素描展”为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开展“品读文中人物,激活篇章思维”“观察身边人物,揣摩人物特点"“多角度写人物,联结生活写具体"等一系列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品读人物描写,激活篇章思维

“本真语文"教学要求从作者的表达思路出发,对篇章进行整体解读,引导学生发现谋篇布局的特点,形成篇章思维。教师可以根据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充分发挥精读课文、习作例文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1.模仿课文开头,写好人物出场

学生学习写人的作文,往往不知如何开头,如何介绍人物。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开头,思考几位作者是如何让人物出场的,以便读后仿写。

师:这一单元学习写人,写特点鲜明的人物。如果你想让笔下的人物在一开头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想学哪篇课文的写法?

生:我想学《摔跤》中的写法,用人物对话开头,先声夺人的写法很吸引人。

生:《我的朋友容容》在一开头就交代了人物特点,这种写法简单明了。

生:《刷子李》的开头很有意思,“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我用这种方法让“魔方李”一出场就给人深刻的印象。

师生间的对话,巧妙地将阅读教学中的“篇章思维”转换为读写实践,进而让学生生成可迁移运用的语言实践能力。

2.活用课文语言,让结尾有余韵

“本真语文"视域下的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精妙的用字用词,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刷子季》一文中描写刷子李语言、动作、外貌的语句不多,但细品很有味道,如结尾处“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忙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极具特色。读这样的句子,想象他们对话时的神态,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场景,能让学生有效迁移模仿。有学生在他的作文《魔方李》结尾处写道:“在一片赞叹声中,魔方李帅气地把魔方搁在桌上,扬起头,眉飞色舞地说:‘厉害吧?好好学着。便径直走开了,留下满脸羨慕的我们。”

活用课文语言而来的结尾是否让人眼前一亮?从中可以看出,传神的人物描写不仅源于生活中的观察,还与有效迁移运用课文中的描写密不可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305.pd原版全文

(二)观察身边人物,揣摩人物特点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自然离不开观察与描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初试身手"板块安排了两项活动:第一项活动是让学生在课间十分钟观察一名同学,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第二项活动是让学生思考家人的特点,并列举出能体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教师研读教材后,不难发现,两项活动都需要学生观察身边人物,揣摩人物特点,针对观察同学这一任务,教师可以先出示课间十分钟拍摄的录像,示范如何观察人物特点;再让学生自主选择观察对象,有意识地观察“他在做什么、脸上的表情如何、是否与他人交流、说话时的样子如何"等细节,从言行举止中揣摩人物特点。针对观察家人这一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并思考: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爸爸或妈妈,你想到哪个词?

(三)多角度写人物,联结生活写具体

基于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笔者将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与单元习作整合,要求学生围绕“将人物特点写具体"完成两项活动。

活动一:多角度写人物。结合《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这些人物描写各有侧重,并将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至单元习作,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多角度描写,将人物特点写具体。

活动二:链接生活写具体。与作家笔下的人物相比,学生对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人更熟悉、更亲近。将生活中的人物作为写作对象,能让学生更清楚“写什么”“他有什么特点”。真实的写作对象、真实的观察与交流,使学生经历真实的写作过程,使“写具体”成为可能。

读作者笔下的人物,发现人物描写的方法;走进生活,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特点,让习作教学在“阅读一生活一习作"中回归生活本真。

三、“教一学一评”一体化,教学生分析“写得怎样”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一学—评”一体化的意识。这要求教师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借助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例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分析习作要求,梳理出“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并设计以下评价表(见表2),使"教一学—评"有机结合。

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本真1
表2“生活万花筒”习作评价表

“本真语文"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避免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推崇个性化的评价方法,鼓励教师运用自主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维度、互动性强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习作水平,还能让他们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以便将作文写得更加出色。

综上,只有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学生的习作才能返璞归真,才能真正做到表达自我、张扬个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30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