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本真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作者: 汪智星“本真语文”主张教师教学回归育人初心,回归语文教育本真;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真实发展为本,其核心是为了儿童、为了实现儿童的发展及成长。“本真语文"的教学评价体系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求相契合,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本真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建构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本真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以“本真语文”为内核,既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等维度评价课堂教学,又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充分体现出测评范围全面、测评导向明确、测评工具科学的原则。无论是哪方面的评价,始终以“彰显儿童主体、坚持言语本位、强调活动主线”为评价维度。“本真语文"教学践行的三个评价维度是依据“本真语文”的内涵提出的。“本真语文”主张回归教学本真,回到教育教学的“常识”上来,就是要牢记语文课程“为了谁”,语文课程“是什么”,语文课该“怎么上”,彰显了儿童主体,坚持了言语本位,强调了活动主线。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本真语文”教学评价实施路径
(一)“本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路径
“新课标”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遵循“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本真语文"特别强调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的标准设定,要求教师以三个核心要素为依据来评判课堂的有效性:首先,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是否坚持以语言为核心,即教学内容和活动是否围绕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设计;最后,是否将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即课堂是否通过各种互动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这样的评价标准,旨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活动为驱动的高效语文课堂。以“本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表1)为例。
表1呈现了“本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维度、八个层面及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第一个评价维度“学生的学习状态(50分)"彰显了“本真语文"始终强调儿童为主体的立场。刘正荣在《课堂评价与升华手册》一书中指出,任何教学行为,最后都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效果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检验。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改善。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30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20分)”两个维度的评价,也着眼于“儿童主体"这一核心评价观,从“教”的层面落实“新课标”理念。因此,“本真语文”课堂的评价始终以教师是否落实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否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为衡量标准,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


(二)“本真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的实施路径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称“双减”,规定小学第一学段不再进行纸笔考试,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真语文"教学评价,无论是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业水平的评价,都始终强调以活动为主线。基于此,笔者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双减”文件精神,通过设计情境类游戏或闯关任务的方式,拟定评价内容、划分评价维度、制定对应的评价量表,通过观察、记录学生个体或团队在任务解决过程中的表现,以“等第制”“星级制”“积分制”等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全方位展示及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是测评范围更全面。第一学段语文学业水平评价一—无纸化测评突破了传统的纸笔测试的局限,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以多维的评价体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能更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无纸化测评中,笔者通过设置闯关任务,增加了对过去纸笔测试中难以考查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现场查字典等内容的检测。此外,笔者还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如对书写姿势的评价。
二是测评工具更科学。为让无纸化测评更科学,笔者在设计测评维度及对应的测评量表时,考虑了以下“三要”:要有针对性地将多个测评维度融合,综合性地设置任务情境与任务项目;要将知识能力与生活运用相融合,与表达流畅、言行得体等综合素养要求相整合;要依据测评标准为每一个测评任务确定目标维度、划分表现水平。以一年级“本真语文"无纸化测评量表(见表2)为例,笔者设置了拼音、识字、写字、朗读、积累、阅读、口语交际等测评维度。这些测评维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也重视其能力的培养,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我提升的方向。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本真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建构与有效实施,为区域、学校及教师层面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策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评价数据,源于教学又运用于教学,为语文课堂回归育人本真及提高育人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师发展中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306.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