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育B2025年第3期

江西教育B

江西教育B2025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学版(小学课例教研)面向广大一线教师,办刊宗旨为“聚集基础教育课改,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教而有道 | 量身、瘦身且健身”的作业更值得期待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称"课程方案")的一大变革就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了课程综合化实践,强化了实践性要求。这一变化也是作业改革的“晴雨表”与“集...

特别报道 | 人人都是探究者

2019年9月,(以下简称“君山小学”正式迎来第一批学生。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附近园区的随迁务工子女和各乡镇的留守儿童,学校的教师则多是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就是这样一所看上去“先天条件不足”的小学,却从2022年起,用不到3年的时间,探索出较为...

杏谈沙龙 | 本真语文:育人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编者按: “本真语文”的“本”指的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真”指的是真育人、育“真编者按:< 人”“本真语文”教学主张教师回归育人初心,回归语文教育本真,其核心是在“真教、真学”中实现儿童的发展及成长。本策划共四篇文章,从概念阐释、...

杏谈沙龙 | 理解中本 迁移中求真

发展核心素养、落实育人目标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区域层面积极践行的“本真语文”教学,就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

杏谈沙龙 | 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是...

教研视点 | 用四个思维工具,实现想象作文的品质升级

小学阶段的写作,记叙文与想象文各占半壁江山。特别是想象作文的写作指导,显得无力与空洞。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呐喊:“请同学们大胆展开想象!”似乎这么一喊,学生就获得魔力,就能顺势写出带着奇幻想象色彩的文章。观察写作结果可知,这样的呐喊是徒劳的。...

教研视点 | 从“学会”走向“会学”: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探索

长期以来,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学会"与否。其实,学生“学会"的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就预设好的教学目标,至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学会的程度如何,则依赖于纸笔测试的评价。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体现。《义务教育语...

教研视点 | 凸显思维进阶创设学习主题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使命,还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教研视点 | 充分发挥“百数表”的 教学价值

一直以来,百数表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不少教师认为,百数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因此,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只让学生按照百数表的顺序填写并读一读;也有不少教师适当组织学生观察百数表内各数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说出某...

新视角 | 跨越模糊的边界:文艺性说明文 与抒情散文的对比教学

文艺性说明文与抒情散文在情感表达、细节刻画以及写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少共通之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文体意识,指导学生认识到这两种文体之间的本质区别,懂得文艺性说明文在叙事、行文和说明上的一般特点及规律,以免学生对文艺性说明文的基本...

新视角 | 借助跨学科课堂观察进行教学反思

跨学科思考与创造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每一个学科都具有独特的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学科文化,每一个学科都拥有自己的学科视角、学科思维方式。艾伦·雷普克在《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中提出,跨学科研究是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过...

名师讲坛 | 数学阅读:指向核心素养的完整表达

宋君,中小学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首届郑州市教书育人楷模,郑州市杰出教师。出版《数学阅读的教与学》等多部专著。一直践行“智慧...

优质课例 | 回归转化的本源 提升度量的价值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边形面积单元教学的重要一课,是学生正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多边形面积的起始课。在教学时,大部分教师都把重点放在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过多地突出长度的对应关系,缺少了...

案例赏析 | 生命不息,心灵不死

一、四字现象 它们来自《诗经》 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中有一种特殊现象,叫“四字现象”。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说:往窗外望去,下起了雨,外面一片灰蒙蒙黑漆漆的。我们还可以这样表达 生(齐读):望向窗外,细雨蒙蒙,漆黑一片。 师:再...

案例赏析 | 把握概念本质,感悟数的一致性

分数教学一直是“数与代数"领域公认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浮于表面,呈碎片化,没有感悟到整数、小数、分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老师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把握分数的内容结构,抓住分数本质,引导学生逐...

教学设计 | 探索单位“1”的奥秘,深刻理解分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 2.经历操作、对比、分析、归纳等,感悟并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3.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形成...

教学探究 | 数形结合明算理 关联对比通算法

“运算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这些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运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似乎都能理解、掌握,但在实际运用时总是出错误。特别是...

教学探究 | 立足竖式功能,依托数学文化,促进意义建构

竖式就是把需要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按规定的格式写出,再按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的中间过程与最后结果记录下来。竖式是在最大程度压缩步骤和尽可能保留过程的需求中寻求平衡的结果。笔者通过对除数运算历史的追溯和对运算一致性的理解,构建了从减法运算...

书香文苑 | 做减法教育的觉者

“以减法思维践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在其最新力作《教育的减法》一书中一以贯之的真挚表达。觉者为师,为师,当有生命的自觉:站在最合宜的位置,做减法教育的觉者。 站在清醒处,做减法教育的清醒者 减法教育的觉者,首先应是清醒...

大家观点 | 成长需要压力

读过一个故事:一艘货轮卸货返航时,突然遭遇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噻着。 看着船长严肃的表情,水手们还是照做了。...

大家观点 | 心中有底气,笔下有灵魂

教育写作难吗?难,但也不难。有的老师看到其他老师发表文章很是羨慕,自己也很想写,却不知道该写什么,有时有了确定的选题却较难写出有深度思考的文章。这些老师,只能无奈地感叹:写作真难!而有的老师从未停正过学习,习惯于把“做"与“思&q...

大家观点 | 班干部不该轮换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是富有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工作。在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时,促进学生个性与集体共性的融合统...

师路心语 | 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每一堂课、每一次不经意的对话,都可能会在学生心中点亮一盏灯。这盏灯不仅指引学生前行,也在无形中照亮了我的为师之路。我逐渐意识到,信任、耐心和创意是激发学生潜力的关键 信任的力量:从失败中发现希望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

征文 | 静默的桥梁:通向理解之路

在那个被阳光温柔轻抚的午后,校园沉浸在慵懒而静谧的氛围中。教学楼的一角,时光仿佛悠然驻足,唯有偶尔响起的风声和教室里的翻书声,共同谱写出一曲宁静的乐章。我坐在教室的最后面,身旁是一张满载着岁月痕迹的旧课桌。桌上,学生的作业本堆叠如山,我手中...

征文 | 认真倾听,才能走向问题深处

当班主任,特别是低年级班主任后,我已习惯学生因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找我告状。成人眼中无足轻重、芝麻般的小事,却是儿童的整个世界。 对于学生间的矛盾,我这个“法官”常常采用“和事佬”法则。先听两名当事人陈述事情缘由,再像法官一样判断谁对谁错,然后...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