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不该轮换

作者: 丁超

班干部不该轮换0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是富有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工作。在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时,促进学生个性与集体共性的融合统一,引导全班同学求知向善,形成一个有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的班集体,是每一个一线班主任面对的挑战。

李老师是一个善琢磨、肯钻研的老师,在班集体的建设管理当中,他设置了不同的管理岗位,实行小组轮岗制度,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成长。但是,在班级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失职”“管理缺位"等问题,李老师发出了“该不该轮换”的灵魂拷问。这一“两难问题”,确实让一线班主任头疼和难以抉择。

我觉得要坚定“轮换”的信心,因为班级管理“重在参与”。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未来可以更好地生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强调学生要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从微观层面来讲,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是为孩子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体现了机会均等、教育公平。

教育要“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生在班级里互相学习、共同生活,可以实现教育的“社会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让学生在管理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民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成长,从而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学生在班级管理岗位的锻炼过程中,可以养成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养成规则与法治意识;学生在班级管理的小组活动、同伴互助中,培养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够履职尽责,奉献担当,对自我和他人负责。

当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管理失职”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站在儿童视角思考、看待。学校是允许孩子犯错的地方,班级是允许孩子出现问题的地方,班级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始终有效的管理制度,出现问题是常态,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唯有“见招拆招”。

第一招,“曝光台”。有的小组管理比较混乱,混乱的原因是部分班干部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主要是因为“监管缺位”。我在班级管理中,也采用小组轮周制,在第一组的同学履行岗位职责、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会安排第二组的同学进行监督考评。在每天的“晨会”“晚会”上,第一组组长会简要介绍本组的工作情况,第二组的同学会对第一组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曝光”,然后两组同学协商改进措施。

第二招,“赋分制”。我们实行小组管理加分奖励机制,奖励“五花八门”,都是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包括"减免作业"“我要秀一秀"“和老师一起逛公园"等。在班级管理中,轮周小组会对其他小组的组员进行“加分和扣分”,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监督。巧用"赋分奖励"可以激发学生更好地管理与监督。

第三招,“总结会”。每周的总结会,小组各成员要总结管理检查情况,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民主管理和创造性自治的机会,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作为“旁观者”适时介入,及时鼓励,肯定亮点,对于出现的问题,全班进行讨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促使学生自我反思、修正。总结会是民主的、开放的,这给每个学生一个自我提升和展示的舞台,也开阔了学生的管理视野,丰富了班级的管理渠道,推动了班级的发展。

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班级轮岗制运行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从发展核心素养入手。班级管理"重在参与”,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抓住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管理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体会、感受,在成长中发现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我理解的最好的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达道湾镇小学中心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325.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