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底气,笔下有灵魂

作者: 吴维煊

心中有底气,笔下有灵魂0

教育写作难吗?难,但也不难。有的老师看到其他老师发表文章很是羨慕,自己也很想写,却不知道该写什么,有时有了确定的选题却较难写出有深度思考的文章。这些老师,只能无奈地感叹:写作真难!而有的老师从未停正过学习,习惯于把“做"与“思"用文字进行梳理、表达,在骑着文字飞行的过程中能够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并且经常有作品发表,对这些老师而言,写作并不难。

写作的难与不难因人而异。大多数老师熟知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但能否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实践经验、知识储备、理论素养、阅读品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行与思的相互反哺、对思考的表达习惯等。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构成一个人教育写作的底气。所以,要想写出有灵魂的文章,必须心中有底气。如何让自己心中有底气呢?

一要拓展教育实践的广度。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在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下功夫,例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参加教学比赛,进行课题研究,做好班主任工作,带好学生,深度开展校家社合作,等等。部分老师走上管理岗位,不仅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好行政事务管理,而且要思考如何提高业务管理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发展方向。在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只有积累的经验多了,才能让自己在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时有承担任务的底气。

二要且行且思,能发现问题。从表面上看,每个老师的工作状态都差不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改作业、参加学校的会议及活动,但他们的业务能力及专业发展样态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差距产生的根源在于“思考”,即有没有发现需要探讨的问题。教育实践不是机械活动,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思考的习惯,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就会多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就越容易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且行且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行"得更有底气。

三要养成用文字表达思考的习惯。在遇到教育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努力思考,寻找解决方法。思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脑子里想,另一种是用文字表达思考。只在脑子里进行思考时,部分思考会一闪而过,部分有价值的思考会被慢慢遗忘。用文字表达思考时,既能对思考进行梳理,又能对思考进行修正,还能为其他思考提供借鉴。所以,当养成用文字表达思考的习惯时,我们有了构思文章的底气。

四要以写促思,打开教育视野。写作绝不仅是文字功夫。有写作习惯的老师,由于看得远、思考得深,更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引导。所以,老师要善于从写作中打开教育视野,如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记录教育中的精彩与困惑;把教育价值较高的案例写成教育叙事,对这一教育过程进行复盘和提炼;把教育热点、焦点问题写成评论,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把教育难点问题写成论文,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样的过程,能够打开教育视野,视野打开了,心中的教育底气也就更足了。

五要重视文章发表。发表文章,是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通过媒体与同行交流的重要形式。

教育写作,表面上看是“写”,实则是实践与思考的笔端表达,是助力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深厚的积淀,是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的。积淀,既是思想、学识、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也是不断地把教育教学带到新高度的底气。唯有具备这样的底气,才能写出有灵魂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324.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成长需要压力
下一篇: 班干部不该轮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